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2018-01-25张梦凡赵允龙
张梦凡 赵允龙
摘 要 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动有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趋势,怎样做出对教师不合理流动的整改,实现城乡教师的良性流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合调查报告数据与参考文献,梳理出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现状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农村教师流动现状的了解,从环境、政策、生存压力等诸多角度探讨农村教师无序流动的原因,提出了转变观念、法律保障、增加投入、提高待遇、规范管理、弱势补偿、制度创新、提供发展平台等措施。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师流动 现状 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flow of rural teachers has developed into a general social phenomenon, how to make unreasonable flow of teachers rectification, to achieve the healthy flow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report data and references, combing the northwest Anhui Province, rural teacher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flow of teacher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eachers' flow,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of the disorder flow of rur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 policy and survival press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hange the concept, legal protection, increase investment, improve treatment, standard management, weak compens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 To provide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other measures.
Keywords rural teachers; flow of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ies
1 皖西北地區中小学教育现状
1.1 皖西北地区城乡学生的分布
皖西北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目前包括亳州、阜阳两座地级市。户籍人口超过1500万人,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皖西北地区中小学教育主要分为阜阳地区与亳州地区。截至2014年两市中小学教育详见表1。
从表1中可已看出皖西北地区高级中学较少,中小学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与初中阶段。资料显示两市的城镇化水平都不高。截至2014年阜阳市城镇化水平为37.5%,亳州市为35.66%。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在皖西北地区中小学教育所占比重十分之大。
1.2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情形
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对目前教师流动现状的总结与讨论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流动教师的流动方向、流动方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本文通过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皖西北地区中小学农村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文化水平、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调研,同时了解皖西北地区中小学农村教师对于教师流动的看法。通过综合问卷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从流动方向上看:大多数是由农村地区流向城镇地区,即从工作、生活条件差、收入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生活条件好、收入待遇高的地区;集镇向县城流动;
(2)从性别结构上看:男女教师人数参半,但据调查,男性教师表露出更强的流动意愿,且目前男教师流动的人数有增多的趋势;
(3)从年龄结构上看,农村教师流动以青年教师为主,大多工作3~4年后会选择到城市发展,而城镇教师流动则以中年教师为主,多数选择更好的学校;
(4)从能力结构上看,拥有高学历或级高职称的教师流动较多,流动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5)从学科结构上看,教师流动主要以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和主课教师为主,主要集中在英语、中文、计算机等少数几个专业上;
(6)从工作强度上看,流动教师工作强度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每周课时数在10节以下及21节以上的教师,流动性更大。
除了以上研究结果外,本文通过问卷得到了其他一些结论。如从学校方面来看,流出教师所在学校往往位于于落后的村镇地区,教师待遇与收入相对较差,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偶有个例,也是由于该校名气较大,拥有较高的工资福利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条件。又如从工作要求方面来看,多数教师对教师薪酬、教师晋升、教学条件比较看重。
但总体来说,皖西北地区中小学农村教师流动不尽规范,流动现状呈现出混乱、无序的情况,急需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2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原因
从国家角度来看,最近几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师法》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教师资格制和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流动已经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国家政策引导下成为普遍现象,教师以社会人才一部分的身份开始加入到了人才流动的潮流之中。[4]但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待完善,而对于人才流动方面的法律尚未健全,教师流动更多地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的流动影响着学生的流动,一部分农村学生去城市读书 ,使得农村生源减少,直接导致农村部分中小学倒闭或合并。endprint
从学校角度来看,城市中小学教师招考倾向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培养刚从学校毕业缺乏从教技能的应届大学生。薛正斌和刘新科[5]结合社会分层理论与社会流动理论视角,提出了社会环境是推动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韩淑萍[6]将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指出城乡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也是导致中小学教师流动无序、混乱的根本原因。
从教师角度来看,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其他收入来源缺乏,只依靠工资收入不能满足个人及家庭的需要;相对于城市,农村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石邦宏和戴霞[7]认为,中小学教师也是经济人,对物质的追求无可厚非。利益是影响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陈小华和吴汉青[8]提出“心理契约”这一说辞,指出教师情绪易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教师感觉压抑和不畅快,便会打算离开。
3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对策
3.1 教师观念转变
意识引导行为,要促进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和推广普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是重中之重。教师不同于普通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整个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倍加关注。而教师流动则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师流动制度离不开树立正确的教师流动观念。如:谢诗琳[9]要求农村地区教育行政官员及校长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调配观由“计划”转为“市场”;人才选择观由“封闭”到“开放”;人才管理观由”管束”转为“开发”。
3.2 法律、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合理流动,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必经之路。当前农村教师流动的混乱、无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关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首先,应从法律上保障教师自主流动的权利。其次,加强和完善人才流动的制度建设。最后,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防止恶性竞争。以避免直至遏止混乱的教师流动行为,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教师流动机制。[10]
3.3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皖西北地区位于我国欠发达地区,年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农村地区尤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教师对政府所给补贴并不满意,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其收入并不能完全承担其当前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当前教师待遇偏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规范教师流动行为、促进农村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手段。
3.4 提高農村教育投入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农村与城市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一点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争相向城镇地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农村教育环境差,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与城镇地区相差甚远。当前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该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农村教师流动的正常化、有序化、规范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3.5 精细化管理
农村学校管理的粗陋与不科学是导致农村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又一大原因。在教师观念转变后,加以制度和待遇保障可以很大程度上规范农村教师流动,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防止农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各级政府和农村中小学校应该实行科学、规范、人性化管理。[11]在对待教师流动这一问题上应当慎重考虑、谨慎而行。
4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总结
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现处于不尽规范,流动混乱、无序的状态。表现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主课教师更迭频繁,教育设备落后等方面。本文根据调查问卷详细梳理了皖西北地区农村教师流动的流动方向、流动方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等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教师流动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礼,周忆霞.30年来农村教师流动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
[2] 阜阳市教育局.教育概况.http://www.fyedu.gov.cn/,2017.1.23.
[3] 亳州市教育局.教育概况.http://www.abedu.net/,2017.1.23.
[4] 韦红雪,沈小强,夏茂林.农村地区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6(1):79-81.
[5] 薛正斌,刘新科.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及基合理性标准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62-170.
[6] 韩淑萍.我国教育均衡背景下教师流动问题的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09(1):10-14.
[7] 石邦宏,戴霞.经济理性驱动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R].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2005:11-13.
[8] 陈晓华,刘新科.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流动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10):31-32.
[9] 谢诗琳.农村中小学推行教师聘任制过程中骨干教师流失问题及其对策[J].新西部月刊,2007(1):89-90.
[10] 胡乡峰,于海波.我国农村教师补充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教学与管理,2016(19):10-13.
[11] 陈琳,李天凤.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流失问题出路探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14-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