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二元制”审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8-01-25陈宇虹方建卫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陈宇虹 方建卫

摘 要: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传统审计培养模式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二元制”审计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即“校内培养与校外培送”。“一元”将校内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加大计算机、管理信息化融合力度;另“一元”将校外企业或会计师实务所纳入审计实践基地,适应实务操作环境,与时俱进,丰富实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行为判断准确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二元制 审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引言

根据Gartner公布的2017年重大科技发展趋势表明:“未来将是以智能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实现万物互联的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审计专业应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与时俱进人才,成为最需要探讨的话题。目前,高校广泛推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1],许多应用型高等院校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审计需求,在教学、实践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创新[2][3]。此外,以南京审计学院为典范开展书院制的审计人才培养,更加融合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开启三全育人模式[4]。

笔者在借鉴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教学经验,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二元制”审计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在校内审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将校内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与审计教学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校外引进企业、事务所进行实践教学,以期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审计教学模式。

二、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审计教学以“重理论、轻实践”、“教为主,学为辅”为基础,强调“厚基础”纯理论内容在一段时期满足社会需求。尽管国内有许多高校逐渐引入实践教学,但更多的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很难在审计流程上有整体认知,更没有融合计算机技术真实模拟审计环境,学习效果不佳;随着人工时代发展,计算机技术普及运用到审计领域,导致审计实务技术方法逐渐改变,而使用案例教学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导致案例教学与审计实训课程脱离,学生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把握不完善,限制學生实作能力。

(二)“教师—学生”课堂机械化,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审计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在课堂设置时,只讲授相关知识,或者基础案例教学,学生主要通过上课听讲,课后做习题,然后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在以往教学方式下,“教师—学生”课堂机械化、考核方式单一现象明显。

(三)高等院校审计资源不足,建设不完善。

高校审计专业的建设需要众多资源,如资金、师资、实训基地建设、资源库建设等。首先,由于资金紧缺,高校审计实践基地建设并不完善,硬件投入不足,审计实训室建设遇到诸多困难,有的院校虽然具备审计实训室,但在审计电子实训室里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并没有完全将会计真实账纳入审计实训,导致学生学习懈怠,不感兴趣。这样的审计实训只处于初始阶段,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影响学生创新学习。

三、审计专业“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一)“二元制”的定义。

所谓审计专业“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是指,第一阶段以校内培养为主,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践仿真教学,以人工智能时代为核心,融入计算机技术与管理信息化学,再以审计基础为基调,延伸到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既有融合又有交叉,分别讲解不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第二阶段以校外培送为主,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审计真实教学学习,以实践老师为核心,帮助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最初级的工作。

(二)审计专业“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课堂安排方面,一阶段实现校内培养,学生以团队作业模拟真实审计环境,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实训操作。在内部审计实践方向上,利用审计软件(如用友审易UFA软件)从会计电算化(如用友U8)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将会计专业学生做的套账进行数据导入,由审计专业学生利用系统进行内部审计。在外部审计实践方向上,除了学习外部审计软件外,更多地偏向模拟外审环境,项目组团队作业,利用未修改的会计专业学生做的会计真实账,实地进行审计,确定审计目标,制订审计计划,利用多种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后编写相关审计工作底稿。在二阶段,校外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进行真实环境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如下图1所示: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学生角色扮演,利用团队合作管理课堂。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采用半翻转课堂形式,联合使用VB计算机技术,做成微视频,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开拓自我探究空间。在课堂上,以教师辅导助学形式或者教导学生操作使用人工智能型电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寻求疑惑。考核方式可以将实践课程分纳入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分中,在降低相关理论学习比重,提高互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模块比重的同时,也在学生综合素质上给予一定分数,如管理水平、团队合作精神、角色扮演等,更适应社会。

在专业资源方面,“二元制”实践仿真教学,一方面真正实现会计与审计内容融合,使一套实训材料得以实现最大效用,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实训成本,而且可以将会计、审计、计算机、管理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利用“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对审计流程整理把握和理解。结合现代审计风险导向,将“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通过流程图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二阶段学习,与合作企业与合作会计师实务所观摩与实习,加深学生对审计流程的认知;学习最前沿的审计技术方法,如了解和学习人工智能审计技术,与时俱进。

(三)“二元制”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实现创新性与合作性审计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二元制”实践教学总体思想,将会计、计算机、管理与审计进行实务融合,采用前沿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队协作、半翻转课堂、VB虚拟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趣味教学。经过“校内培养+校外培送”两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强化理论知识的认知,掌握主要审计的性质、时间与范围,将其应用到具体实务中,从而具备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endprint

2.加快审计实践仿真教学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建立审计实践仿真实训室(VBSE实训室)可以有效改变当前审计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也是审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依托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实践综合能力。聘请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内任职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讨论人工智能审计技术方法的转型,让学生与实践紧密联系,建立以实践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创造审计实习条件,实现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对接。

3.增强课堂灵动性,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在“二元制”的审计实践模式下,课堂灵动性强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拓学生自我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行为判断能力。考核评价机制日益完善,从考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机制转变为以专业技术标准、能力标准和综合素质标准考核为基礎的考核机制,以“质”为前提,才能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准确地评价教师实践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可综合运用团队作业、实际操作等多种方法考核学生,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对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互动能力、学习能力等实践能力进行统计,每一项分为1分—5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

四、结语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二元制”审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行为判断准确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将会计、计算机、管理与审计有机结合,对于开展审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亲身参与实践第一阶段校内培养教学发现,在实施过程中选取具有一定审计理论基础的学生进行实践课程,严格匹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否则效果不佳,很难达到目的,时间延误,反而影响审计实践的学习。此外,还应加强相关实训设施地建设;目前第二阶段“校外培送”正在实施阶段,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结果,还应继续加大加深校企合作力度。与此同时,在“二元制”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实践效果的反馈和评价,结合最前沿实务案例,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薇.市场需求导向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12(21):69-71.

[2]陶慧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5(3):68-69.

[3]黄秋菊.基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究[J].会计师,2016(5):46.

[4]王会金.书院制人才培养:逻辑架构与系统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6):105-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