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对4—5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述评

2018-01-25刘季萍吴丹萍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幼儿教育

刘季萍 吴丹萍

摘 要: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告状行为较其他行为来说,发生的频率最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介入、年龄发展的影响、为了引起关注等;教师的指导策略主要有做好班级常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此丰富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丰富幼儿教师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的技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告状行为 应对策略

一、引言

幼兒告状行为是指幼儿认为自己在受到同伴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一些行为与幼儿园的各项规则不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权威约束班和制止同伴的行为。教师应对策略指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对儿童有意识地做出应答或者反应的过程,这种应答或反应的目的是解决幼儿所反馈的问题[1]。

国外有研究显示,师幼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影响着儿童在校的学习成绩[2]。儿童家庭经济基础或者社会经济基础的好坏与否并没有对其学习成绩产生任何影响,对儿童学习成绩起决定作用的是儿童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对这两个因素产生积极影响的正是良好的师幼关系。在幼儿园中,幼儿与教师进行的大多数互动是通过告状完成的。1994年,豪斯和他的同事曾做过有关师幼关系的研究,以此证明师幼关系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3]。最后得出结论:师幼关系良好的幼儿对周围的同伴多呈现友好的态度,比较擅长与人进行交际更容易被同伴所接纳,并且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极少产生人际冲突。反之,与教师关系不是很好的幼儿则多表现出退缩、胆怯及侵犯性行为。更有研究证实,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还决定了幼儿进入小学之后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对幼儿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出民主宽松且活泼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幼儿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勇气,使幼儿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如果师幼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教师不关心、爱护幼儿,就会使幼儿对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产生抵抗,教学不会达到理想效果。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教育的着力点,对幼儿的个性、创造性甚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颇为深远的意义。但是如何通过幼儿的告状行为与其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怀揣着这个疑问,笔者通过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教师应该如何与幼儿进行师幼互动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幼儿告状的成因是研究幼儿告状行为最基础的一个方面,不管从哪个角度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都是研究者必须了解的。已有文献揭示了幼儿告状行为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介入

幼儿的独立性对其身心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父母和老师应该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培养。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幼儿依赖成人,他们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告状行为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当幼儿在园与同伴产生矛盾时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用教师的权威化解,没有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幼儿之间一旦发生矛盾,教师马上就会介入幼儿中,并没有给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有研究者选取了两所幼儿园进行研究后发现,教师对幼儿的同伴冲突介入很少的幼儿园,幼儿能够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冲突,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而另一个幼儿园的教师则不然,他们对幼儿的同伴冲突都是直接介入。这种教师习惯性地对幼儿的同伴冲突进行直接介入,不仅使该园的幼儿对日常的社会活动不会进行调整,还使得幼儿在早年间习惯用暴力的方式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4]。这种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形成可能是由于教师在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总是倾向于在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大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后而形成的。教师作为幼儿权威的象征,很容易被幼儿当作模仿的对象。在教师直接介入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学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这种介入是非常不恰当的,教师没有给予幼儿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对错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独立性。

(二)年龄发展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有关理论指出,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当遇到问题时,幼儿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幼儿处在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其告状行为还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其告状行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班幼儿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小班幼儿来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规则意识已经初具规模,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告状的主要内容是同伴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学前期的孩子对事情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成人。虽然大部分幼儿能够区别其他幼儿行为的好坏,但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却不够客观,有研究者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这一典型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要重视幼儿自主评价的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差异,教师应该用充分的耐心告诉孩子通过告状这种行为揭发别人的错误或者不足,从而获取老师的表扬和赞赏的方式是极其不正确的;其次,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幼儿自己解决难题的能力,尽可能早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一些道德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多说文明用语,礼待他人,做懂礼貌的好孩子。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正确且合理地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其积极的方面应该给予强化,适当地进行淡化处理,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引起关注

现代社会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会非常宠爱这个孩子,把所有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分关注。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任性、乱发脾气等,到了幼儿园,幼儿想当然地以为这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也会像家长那样迁就自己,能及时发现并满足自己的需要,但现实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由于每个班级里的幼儿较多,教师难免会没有关注到幼儿的这些情绪,导致一些幼儿通过告状这样的方式博得老师的关注。endprint

综上所述,不管幼儿告状的最初原因是什么,其最终目的都是企图利用教师的权威达到获得表扬和赞赏及维护自己权利的目的。

三、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做好班级常规

中班幼儿道德感开始萌发,幼儿对同伴的告状大多数是因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规范,只要同伴一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幼儿就会产生告状行为,例如:“老师,他插队!”插队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为,却反映了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常规贯穿了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很关键的部分。如果常规没有落实好、反反复复地练习和严格要求,幼儿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活动,这样只会加剧告状行为的产生。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是重中之重。

(二)故事法

听故事是幼儿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途径,教师可以给幼儿创造和谐融洽的语言氛围,让幼儿能够大胆表达和与人交流,对于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受到故事的启发,对告状行为进行改正,这样就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教会幼儿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向教师告状,主要是想依靠教师帮助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先了解情况,通过让幼儿自我评价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教师应该学会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自己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正确处理矛盾冲突,而不是给孩子提供反面教材。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幼儿告状的成因有些许复杂,教师应认真分析这些告状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并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冤枉好人的情况。对于幼儿告状是为了获得表扬和赞赏的情况,教师可以对该幼儿的行为表示肯定,再对其告状的事情具体分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从而避免幼儿为了获得赞赏和奖励而盲目告状的行为。

(五)冷处理

幼儿告状行为频频发生,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幼儿的告状行为都做出正面的回应。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告状,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部分幼儿可能在某次告状的时候,受到了教师的表扬,可能会享受被老师表扬的这种感觉,从而不断寻找可以告状的机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告状行為的发生频率。如果教师不对这种为了获得赞赏和奖励的告状行为一一做出回应,幼儿在受到这种冷处理之后,明白教师不会对其所有告状行为都给予表扬,就能减少告状行为发生的频率。

纵观已有的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都已经对幼儿的幼儿告状行为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从幼儿告状行为所带来的教育价值、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策略、教师介入幼儿的告状行为等方面切入,并且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学术论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首先,我国学者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观察学习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从之前的教育学拓展到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领域。这些学者的研究都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持肯定的态度,而且把这一行为作为一种极好的教育机会,让原本令教师和家长头疼的告状行为变得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多以实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采取非参与式的方式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除此之外,对告状行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值得研究者完善和深入探究的地方。比如:多数研究都是以告状行为的起因和特点为出发点,很少从幼儿的性格特点、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在研究内容上,学者们对告状行为的起因及教师指导策略的划分也持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绝大多数都是研究者进入幼儿园实际的情境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后得出的;针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虽然很多,但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策略却少之又少。

总而言之,告状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告状行为加以重视,善于发现和制造教育契机,抓住最佳的教育时间,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孩子,达成良好的家园共育,共同助力孩子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云.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Lynch, M. & Cicchetti, D.. Maltreated childrens reports of relatedness to their teachers. In Beyond parent: The role of other adults in childrens lives[M]. San Francisco: Joosery-Bass, 1992:81-108.

[3]Howes, Carollee; Hamilton, Clainre E. and Matheson, Catcherine.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peers. J. Stevenson Hind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57-71.

[4]吴丽云.冲突情境中的师生互动[D].台湾:“国立”新竹师范学院,2001:19.

本论文系凯里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号:CX201717,S1726)

通讯作者:刘季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幼儿教育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