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2018-01-25霍建飞姚玉荣郝永娟刘春艳王万立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吡唑灰霉病酰胺

霍建飞+姚玉荣+郝永娟+刘春艳+王万立

摘 要:为明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SC)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0.0,187.5 ,225 g·hm-2在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0.40%,81.70%,83.1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较好,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一种较好的复配杀菌剂。

关键词: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42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01.020

Abstract: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suspension concentrate to control cucumber gray mold, the concentration of 500 g·L-1 was use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had a good effect to cucumber gray mold,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150.0, 187.5, 225 g·hm-2 was 80.40%, 81.70% and 83.11%, respectively, after the cucumber was treated 7 days.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showed a good effect against cucumber gray mold. So, 500 g·L-1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was a good compound fungicide against cucumber gray mold.

Key words: 500 g·L-1 pyraclostrobin·fluxapyroxad SC; cucumber gray mold; control effect

灰霉病是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1-2],主要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其寄主范围广,可侵染黄瓜、番茄、辣椒、茄子、韭菜、生菜等多种蔬菜[3-5]。灰霉病可造成叶片枯萎和果实腐烂,给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6]。目前,防治蔬菜灰霉病主要依靠化学手段,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嘧霉胺、腐霉利、菌思奇、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但随着药剂不断使用,灰霉病抗药性随之增强[7-10]。

氟唑菌酰胺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是巴斯夫欧洲公司研发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真菌的呼吸作用,抑制孢子发芽、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可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11-12]。吡唑醚菌酯是由巴斯夫欧洲公司开发,可有效控制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广泛应用于多種作物如瓜类、蔬菜、香蕉、芒果树等,同时吡唑醚菌酯还具有保健作用,可改善作物生理功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13]。唐莎莎等[14]证实吡唑醚菌酯与氟唑菌酰胺的复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在3次药后7 d可达98.20%。马赵江等[15]也通过试验证实吡唑醚菌酯与氟唑菌酰胺的复配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在68.8%~79.1%之间。

本试验开展吡唑醚菌酯与氟唑菌酰胺的复配药剂(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出防治黄瓜灰霉病的有效剂量,为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防治黄瓜灰霉病提供更为翔实的科学数据,亦为其在田间大面积推广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药剂 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pyraclostrobin· fluxapyroxad)SC,300 g·L-1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SC,250 g·L-1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SC和50%啶酰菌胺(boscalid)WDG均为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

1.1.2 供试材料 试验作物为黄瓜,品种为‘津优12,试验对象为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土壤略偏碱性,肥力一般,常规管理,排灌条件较好,基肥施干鸡粪75 000 kg·hm-2,复合肥1 500 kg·hm-2。试验黄瓜于2013年9月中旬定植,定植密度约为4.5万株·hm-2,植株长势一致,试验开始时,正值结瓜初期,幼瓜已经发生灰霉病。

1.3 试验设计

1.3.1 药剂用量与处理 试验在天津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武清区)进行,共7个处理:(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 SC 150 g·hm-2(有效成分,下同);(2)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 187.5 g·hm-2;(3)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 SC 225 g·hm-2;(4)300 g·L-1氟唑菌酰胺SC 112.5 g·hm-2;(5)250 g·L-1吡唑醚菌酯SC 150 g·hm-2;(6)50%啶酰菌胺WDG 300 g·hm-2;(7)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处理4次重复,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2 m2。

1.3.2 施药方法及施药日期 在黄瓜灰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按1 200 L·hm-2药液量使用没得比超绿型16 L背负式喷雾器对植株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施药日期分别为2013年11月25日、12月1日、12月8日,共施药3次。endprint

1.4 调查方法和时间

第1次施药前(2013年11月25日)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此后调查于第3次药后7 d(2013年12月15日)进行,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黄瓜苗的全部果实。黄瓜果实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残留花发病;3级,果脐部发病;5级,病斑长度占果的10%以下;7级,病斑长度占果的11%~25%;9级,病斑长度占果的26%以上。根据调查黄瓜果实的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情指数=Σ(发病叶数×相应病级数)×100/(调查总叶数×9) (1)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2)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

同时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包括矮化、褪绿、畸形等,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观察药剂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有益和无益的影响。

1.5 数据分析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用药3次后7 d调查,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 150.0,187.5和225 g·hm-2的防效分别为80.40%,81.70%和83.11%;对照药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EC 112.5 g·hm-2的防效为82.32%,300 g·L-1氟唑菌酰胺SC 150 g·hm-2的防效为79.21%,50%啶酰菌胺WDG 300 g·hm-2的防效为77.92%。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试验药剂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等3个剂量的防效与3个对照药剂的防效均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3个剂量间的防效亦无显著差异。

2.2 对黄瓜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通过试验期间观察可知,试验药剂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 SC各剂量处理对黄瓜植株均无药害等不良影响,也未发现对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灰霉菌具有遺传变异快、产孢量大和生态适应强的特点,因此,灰霉菌对杀菌剂产生的抗药性及交互抗性的速度快于其他真菌[8,16]。为了延缓抗药性,通常采用多位点及具有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进行混配。本试验开展了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3次药后7 d其低剂量150 g·hm-2处理的防效亦在80.40%以上,3个剂量处理对黄瓜植株无药害等不良影响。建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防治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使用,推荐剂量(有效成分)为150~225 g·hm-2,生产应用时每个生长季节不宜超过3次,且应与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聪丽,阳亚婕,傅本重,等.香葱灰霉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9):73-78.

[2]乔岩,董杰,岳瑾,等.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11-113,117.

[3]尹元拴,张治家,张琦.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4):69-70.

[4]王美琴,赵晓军,张鑫,等.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8):853-855, 910.

[5]王万立,王勇,刘耕春,等.天津市茄子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检测[J].华北农学报,1998,13(4): 108-112.

[6]刘峰.保护地辣椒灰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3):587-589.

[7]余玲,刘慧平,韩巨才,等.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232-234.

[8]宋晰,肖露,林东,等.番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检测及生物学性状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3,15(4):398-404.

[9]HOU J,GAO Y N,FENG J T,et al.Sensitivity of botrytis cinerea to propamidine:in vitro determination of baseline sensitivity and the risk of resist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10,128(27):261-267.

[10]丁中,刘峰,慕立义.不同抗性型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1,3(4):59-63.

[11]陈春利,王绍敏,杨慧,等.氟唑菌酰胺及其混剂防治辣椒灰霉病药效分析[J].农药,2014,53(9):685-687.

[12]梁仁敏,罗继腾,陈兰天,等.氟唑菌酰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24):118-119, 121.

[13]陈雨,张爱芳,夏本勇,等.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J].农药,2011,50(9):697-699.

[14]唐莎莎,所凤阅,肖长坤,等.7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6):54-55, 53.

[15]马赵江, 周小军, 朱丽燕, 等.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葡萄灰霉病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10): 1586-1587.

[16]刘鸣韬,田雪亮.嘧霉胺对黄瓜灰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0):5022-5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吡唑灰霉病酰胺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