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18-01-25陈慧湘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陈慧湘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开始广泛进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便是其中的代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一个巨大冲击,许多教师也在尽量摒弃传统教学的方方面面,大刀阔斧地开展着教学改革。但是,如果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也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我们应当对传统的教学进行辩证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一个课堂主宰的身份出现的,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靠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靠教师,课堂的学习活动靠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靠教师,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教师包办完成的,学生的思想意识、素质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没有丝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言,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加以简单论述。

一、客观辩证地对待传统教学

由于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和素质教育工程的推进实施,传统教学中确实有很多不能和时代相贴合的落后之处,甚至包含着很多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行为。但是不是代表着传统教学就一无是处、没有可以继承和发扬的方面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我们要进行教学改革,要更新教学理念,但是很多的优良传统也是不能全盘抛弃的,那些经过了无数教育者们实践、探索从而总结出的经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教学的改革、发展、创新,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的行为习惯。

二、注重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学生的全方位的綜合发展,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这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教学目标了。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情感态度的培养。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

正因为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自身的活动,却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组织,会通过竞赛、分组协作、游戏、情境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这样的初中历史课堂就显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需要我们明白的一点就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假如过分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了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带动全面,就没有突破,也就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而选错了重点,也就选错了方向。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

四、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宗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学生自身的最大限度提高。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学,教师与学生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中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不该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客观对待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要深入探寻传统教学中注重实效、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快、更大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