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5王聪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应用

王聪

摘 要:分层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层备课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分层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前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他们树立不同的前进目标。此外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其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完善学生人格、能力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之前的分层准备

1.进行学生分层准备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主要是由学生原有的计算水平决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做好学生的调查工作,例如通过谈话或者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学生接触电脑的途径、每日上网时间、使用电脑的原因等信息,从而为教师进行学生分层提供依据。根据学生日常上网的时间和途径、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自己参加相关竞赛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的学生,A层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比较浓厚,而且有一定基础;B层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一般,无操作基础;C层学生兴趣一般,基础比较差[1]。

2.进行目标分层准备

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以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A层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之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B层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信息技术课本为主,学生通过对教师动作的不断模仿,从而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C层学生而言,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掌握基本操作并完成例题和教师布置的任务。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智商的分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区”发展最大化[2]。

3.进行方法分层准备

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进行教学方法的分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了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应该不一样。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讨论探究等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地位,将教师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生习惯。对于B层学生来说,需要采用任务驱动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而能够赶超A层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鼓励B层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从而激励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对于C层学生来说,教师需要采用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消除其对于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从而能够树立起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和信心[3]。

4.进行评价分层准备

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就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A层学生来说,应该以鼓励竞争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多种竞赛例如信息技术知识竞赛、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操作活动同学生参与竞赛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情商协调发展。对于B层学生来说,主要是以肯定引导为主,在掌握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并进行展示。教师通过综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作品展示情况等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对于C层学生来说,主要还是以培养鼓励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以及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分层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良性评价,帮助学生找准目标和定位,在学习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要,实现其从自主学习到独立思考再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达到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在讲授“控制面板”功能一节时,对于A层学生来说,只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点拨,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上。对于B层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其多进行实际操作,对“控制面板”的功能进行反复巩固。而对于C层学生来说,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转化,一方面要求其对于快速打开“控制面板”的快捷键进行死记,另一方面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帮助他们记忆“控制面板”的功能。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需要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方法分层以及评价分层几方面的应用分析入手,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地位,而且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则。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理性、科学地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注释:

1.邱杨.浅谈分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201-201.

2.于凤.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7(z1):52-53.

3.田瑜.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分层教学[J].文理导航,2017(24):86-86.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蔡县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应用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