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玩”释义辨正
2018-01-25周硕
周硕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是当今一部权威性的大型辞书,其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广泛收列各种词语、熟语、典故、成语等,可谓集古今汉语词汇之大成。然而其中若干词目释义亦偶有不确之处,本文对其中“悦玩”一词试做补苴,希望能为《汉大》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悦玩”一词,《汉大》释义为“欣赏把玩”,引用了两条书证:
(1) 《晋书·文苑传·左思》:“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虽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
(2) 《隋书·音乐志》:“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无倦,倚弦而歌。”
《中文大辞典》也收录有“悦玩”一词,所引书证略同,释义则云“喜悦把玩也”。可见,两种辞书都将“悦玩”之“玩”看作为“把玩”义。然而细味所引文句,不难发现这种解释是存在问题的。
先看第一条书证。检《晋书·文苑传》原文,可知这里是引用张载、刘逵为左思之赋作训诂一事,以强调左思精擅创作、文才超绝。《文苑传》在此处引文之后的文句详细说明了二人“为之训诂”的具体情形,对理解相关词义十分重要,现引如下:“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意思是说张、刘二人对左思赋中提到的各种名物如“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等,皆分析其出处由来(“研精所由”),解说其文句意涵(“纷散其义”),做了极为细致的考察和阐释。由此不难看出,原文所提到的二人“悦玩”赋文,显然不是仅仅简单对文章“欣赏把玩”而已。《汉大》的释义并不确切。
再看第二条书证。检《隋书·音乐志》原文,可知这里是记载北齐后主高纬同时擅长演奏及编曲、具有音乐才能之事。文中云“亲执乐器,悦玩无倦”,则“悦玩”的对象,显然是指乐器。《汉大》释此处“悦玩”为“欣賞把玩”,然而古书中言“把玩”某物,其对象大多为可握或置在掌中的事物,如书、画、小件器物等,罕有“把玩”某种乐器者。且下文提到后主“倚弦而歌”,言后主高纬善于边演奏乐器边歌唱曲词,如果仅仅是“欣赏把玩”乐器,如何能体现后主编奏兼擅、音乐才能突出?可见,将“悦玩”乐器理解为“欣赏把玩”乐器,从文义上看也并不恰切。那么此处“悦玩”一词究竟应如何理解?文献异文为我们理解其词义提供了线索。
《通典》卷一四二《乐二·历代沿革下》及《文献通考》卷一二九《乐考·历代乐制》,引此文皆作:
(3) “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翫无倦,遂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音韵窈窕,极于哀思。”
所引“悦玩”作“悦翫”,提示了我们“玩”的真正词义所在。“翫”,《说文·習部》云:“翫,猒也。从习,元声。”古书中“翫”多为“研习”“练习”义,试举几例。《文选·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李善注云:“翫,习也。”意思是说研习乐器。《后汉书·臧宫传论》:“斯成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李贤注:“翫,习也。”意思是说研习兵事。另外如《广雅·释诂》“翫”、《文选·张衡〈东京赋〉》薛综注、《文选·左思〈吴都赋〉》刘良注、《易·系辞上》“所变而翫者”惠栋《周易述》注等,皆云“翫,习也”,即其证。
这种义为“研习”“练习”的“翫”,与本义为“戏弄”“玩弄”的“玩”,两者古音相同(中古音“翫”“玩”皆疑母桓韵去声合口一等字,上古音两者亦同),在文献中常有通用或混用的例子。如《荀子·非十二子》“而好治怪说、玩琦辞”,杨倞注“玩,与翫同”。《文选·陆机〈答贾长渊〉》“国玩凯入”,李善注“玩,与翫同”。这类与“翫”相通、实际词义为“研习”“练习”而非“玩弄”“戏弄”之义的“玩”,在古书中不乏其例。如《易·系辞上》“所乐而玩者”,焦循《章句》云“玩,习也”。《楚辞·哀时命》“谁可玩此遗芳”,王逸注“玩,习也”。此外,《文选·张衡〈思玄赋〉》“玩阴阳之变化兮”张铣注、《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玩尔清藻”吕向注、《文选·张协〈七命〉》“若乃目厌常玩”吕延济注等,亦皆云“玩,习也”,上引诸例中的“玩”都不是“戏弄”“玩弄”之“玩”。《现代汉语词典》“玩”词条下立有两个义位,即“玩1”和“玩2(翫)”,其中的“玩2(翫)”,就是指此类有“研习”“练习”等意义的“翫”。可见,《现代汉语词典》也注意到了“玩”与“翫”的最初用法判然有别,后来逐渐合流而在文献中通作“玩”这一现象。
回到对“悦玩”词义的理解,结合上述讨论,可知《汉大》两条书证中“悦玩”之“玩”皆非“把玩”义,实应为“研习”“练习”之义。所谓“悦玩”,就是指愉悦研习或练习。第一条书证,是说张载、刘逵二人以身居高位且“经学博洽”“才章美茂”,仍然愉快研习钻研左思之赋,并为之疏通名物,阐释意涵。第二条书证,是说后主高纬研习乐器时愉悦而不知疲倦,兼擅编曲与演奏,具有突出的音乐才能。揆之两处文义,皆通顺无碍,十分合适。
文献中亦见有“悦习”一词,其用法和意义与此类偏重于“研习”“练习”义的“悦玩”十分相似,可资比较。如宋高似孙《史略》卷二:“而前汉事迹灼然传在人口者,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他日复抱之几前,试问儿:‘悦习何书?为朕言之。”意思都是指研习典籍。
义为“研习”“练习”之义的“玩”也见于其他词汇中,如“耽玩”“披玩”“执玩”等。其研习或练习的对象一般为典籍、书画、乐器等,有时也可作“耽翫”“披翫”“执翫”等,这些都与“悦玩”的用法十分相近。《汉大》在训释这些词语时,有些解说正确,能明确指出其中的“玩”为“研习”义;有些则仍袭“悦玩”之误,释义并不确切。
比如“耽玩”。《三国志·吴志·士爕传》:“耽玩春秋,为之注解。”《晋书·皇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宋史·张平传》:“平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又作“耽翫”。《晋书·符朗载记》:“耽翫经籍,手不释卷,每谈虚语,不觉日之将夕。”《周书·薛端传》:“好学者少,惟裕躭翫不倦。”其中“耽玩(翫)”皆为“专注研习”之义。《汉大》释“耽玩”为“专心研习”,恰当可从。
又如“执玩”。《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有造有写,或草或真,执玩周复,想见其人。”又作“执翫”。《文选·高允〈答宗钦书〉》:“执翫反复,铭于心抱。”皆为“执握手中研习”之义。《汉大》释“执玩”为“拿在手中欣赏”,其实并不确切。
再如“披玩”。《南史·宋长沙王道怜传》:“使善画者图其出行卤簿羽仪,常自披玩。”又《萧励传》:“励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皆为展卷研习之义。《汉大》释“披玩”为“展览玩赏、拨开观赏”,从文义来说也并不恰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悦玩”一词中“玩”非“把玩”义,实应为“研习”或“练习”义;“悦玩”义为“愉悦研习”或“愉悦练习”。《汉大》释义为“欣赏把玩”,并不确切。
参考文献
1. 白维国主编.近代汉语词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3. 蒋绍愚.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4.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第二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5. 王云路.略论形音义与词语演变的复杂关系.∥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汉语史学报(第十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 中文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中文大辞典.台北: 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1982.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中心上海200433)
(责任编辑马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