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曲《抒情幻想曲》演奏的情感表现文献综述
2018-01-25吴丝
吴丝
一、研究依据
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近年来大量的现代作品的涌现,让人们渐渐认识到它不一样的一面。而其中《抒情幻想曲》是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徐晓林老师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不仅是现代筝曲中较为杰出的作品,还是金钟奖等许多古筝比赛的指定参赛曲目。此曲较为经典的两个演奏版本是著名演奏家袁莎与邱霁的版本,这两位老师用自己对《抒情幻想曲》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演奏处理,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演奏此曲的情感表现,所以《抒情幻想曲》演奏的情感表现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
目前与《抒情幻想曲》演奏的情感表现相关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筝演奏情感表现方面的研究:古筝这件古老的乐器,有之独特的演奏魅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古筝,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古筝并对它的演奏进行研究。如王豪温的《浅谈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现》、李莉的《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蔡丹丹的《浅析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等。这方面的文章从对作品的内涵,以及技术处理,和形成独特的风格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古筝演奏中情感表现所需要具备的要素。
(二)古筝现代作品方面的研究:随着古筝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们认识了古筝新的一面,这也引来众多学者对其的研究。如魏军的《浅析现代古筝作品的创作灵感》、李蕊的《论当代筝曲<风之猎>之创作与演奏》、吉炜的《古筝现代作品的突破与创新(上)-兼谈古筝独奏曲<林泉>的演奏体会》。这些文章,从作品旋律与演奏,音乐创作和作品的改革这几个主要的方面谈论了古筝现代作品与传统古筝作品的不同,古筝现代作品使古筝这件传统乐器有了更多新的可能。
(三)作曲家教育家徐晓林女士的研究:徐晓林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由一个动机开始,发展成为多个乐思。正因她独特的创作手法,大量学者也对此有相关的研究。如胡菁的《徐晓林筝乐作品研究》、吴雅蓉的《从筝曲<黔中赋>和<情景三章>浅析徐晓林筝乐作品的几个特征》、张心心的《浅谈徐晓林古筝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对古筝艺术发展的影响》、王茜的《徐晓林少数民族筝作品演奏特色探研》等。这些文章中,通过对作者作品选材和创编的分析,了解到作者的创作关于西南地区的筝曲甚多,由此方面展开了对徐晓林女士筝曲创作特点及艺术风格的探究。
(四)古筝曲《抒情幻想曲》方面的研究:此曲是一首技巧和情感完美结合的古筝独奏曲,因此深受广大古筝爱好者喜爱,而它犹如流水的旋律,这也引来许多学者对其的研究。如陈展宇的《<抒情幻想曲>的音乐表现及技法运用的分析》、张展的《筝曲<抒情幻想曲>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高婧媛的《古筝独奏曲<抒情幻想曲>的演奏解析》。这些文章从定弦技法、演奏技巧、音乐表现等方面对《抒情幻想曲》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此曲在抒情与幻想给予作品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抒情幻想曲》作为一首古筝现代作品,在演奏方面极具情感表现力。迄今为止,对于本曲的情感表演的研究屈指可数,大都是对演奏技巧以及创作手法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以几个不同版本的演奏对比和本人在演奏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感进行分析,将对于《抒情幻想曲》演奏的情感表现加以更细致的研究,阐述如何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更好地表达此曲的情感,做到“音为情生”望对这首古筝独奏曲的演奏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基于此提出本課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古筝曲《抒情幻想曲》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古筝名曲,曾多次在各大赛事中成为规定曲目,至今仍被频繁使用于各大音乐会中,也成为古筝现代曲目的必学曲目。目前国内对于《抒情幻想曲》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演奏方法与技巧,对此作品的情感表现很少涉及。本研究的开展,通过深度挖掘古筝曲《抒情幻想曲》的情感表现,以及多个不同版本的演奏对比。为经典名曲诠释提供新的视点,促进笔者自身对古筝曲《抒情幻想曲》演奏的理解,望为今后的演奏者提供一个新的《抒情幻想曲》演奏情感表现的范本。
三、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将对《抒情幻想曲》通过文字、音像等资料查找,分析全曲演奏的情感表现,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古筝曲《抒情幻想曲》编创的音调特征,并挖掘其丰富的情感表现。
(二)通过袁莎和邱霁演奏版本的对比,探究两者之异同,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奏经验,挖掘《抒情幻想曲》在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三)通过《抒情幻想曲》的情感表现的分析,探讨古筝现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
[1]陈展宇.《抒情幻想曲》的音乐表现及技法运用的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5.
[2]张展.筝曲《抒情幻想曲》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5(12):53.
[3]高婧媛.古筝独奏曲《抒情幻想曲》的演奏解析[J].大众文艺,2014(13):163-1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