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的话

2018-01-25邹其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史记工匠中华

邹其昌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當代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核心部分之一。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历史价值和当代实践意义。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旨在从文化理论的视角也就是从工匠活动的主体方面(人的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中华工匠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1949年之后,就应属于“非遗”领域,本专题虽有涉猎或延伸,但“非遗”在此不是讨论的中心或主题),深入系统挖掘中华工匠的文化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本专题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或核心价值追求,系统整理、探索与显现中华“工匠文化”的生活世界,以期构建具有“中华特性”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

在整个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中:(1)“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题,工匠应该是指那些凭借自身特殊技能改造世界和创造人类新世界的人群或共同体,特别是大量普普通通的“物作”者(“物作”,日本常用于指称“制造业”“做东西”),他们是人造世界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并且“工匠”既是一个职业共同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慰藉。“工匠”具有三大基本历史形态:农耕经济时代的手艺工匠,工业经济时代的机械工匠和虚拟经济时代的数字工匠。目前处于三种类型工匠的美美与共时代,他们共同创造着世界的新文明。(2)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工匠文化”应该属于人类原发性的创造性文化,是人类揖别动物走向“人”的文化世界的开端。“工匠文化”是由“劳动系统”和“生活系统”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劳动系统”主要包含“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传承系统”等;“生活系统”主要包含“习俗系统”“思维系统”“行为系统”等。(3)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工匠文化”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是一种融“巧”(技术原则)、“饰”(艺术或审美原则)、“法”(行为原则)和“和”(生态原则)为一体的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超越“工匠”和“工匠文化”,成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驱动力。追求精致,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着历史性的伟大作用。

《〈史记〉的工匠文化观》一文,尝试性地考察《史记》中的工匠文化问题。对工匠文化进行历史性的系统梳理、考察与研究,是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及其传承创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中华典籍中的“二十四史”应该属于最为基本的历史线索性文本,有必要对其展开进行系统研究。文章在梳理《史记》工匠文化问题的文献基础上,从“工”的意涵,“工匠”来源,“工匠”的重要发明以及“工匠”其他相关问题诸如工官的类别、工商业的赋税问题、民间雇工问题等几个方面,粗略地描绘出《史记》中的工匠文化世界。该文的研究力求做到两方面:一方面丰富《史记》的研究;另一方面为秦汉及其之前工匠问题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审美资本与中华工匠文化的培育》一文,旨在从当代理论视角阐述工匠文化问题。如果以布迪厄的思想来对中华传统设计文化资本作进一步的分析,则其中既有无形的精神传统与精神能量(具体表现为独特的工匠精神、独特的民俗和信仰体系),也有有形的物质遗产(具体表现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物质文化遗存);既有具体的状态(表现为工匠文化中的工匠的技艺修为、审美素养和工匠技艺的师徒传承),也有体制的状态(表现为传统工匠文化的技艺传承制度、行业或商业组织模式等)。可见,对于这笔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本的继承,我们既要有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与精深研究,又要有制度层面的深入探究与系统借鉴,此外还要有政策、制度和文化语境建构层面的积极作为。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记工匠中华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