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写作过程谈议论文的思辨性

2018-01-25章正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辨性议论文

章正春

内容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析”、“理”二字在议论文写作中确实很重要。在加强议论文思辨性的寫作过程指导中,我把学生当成了读者和作者,我们一起互相交流心得,共同得出结论,分享作文体会,学生思维之灯被点亮,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出思辨的光芒!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写作过程指导中加强议论文的思辨性教学。

关键词:议论文 思辨性 写作过程

一直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遵循三步走原则: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讲评。似乎没错,但收效也往往甚微,那是因为我们把写作教学最关键的部分——过程指导取消了。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和学生一起同题写作,叫做写“下水作文”,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此做法依然只有示范,没有过程。

这个问题其实在百年语文教育史上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梁启超先生曾明确反对只讲“多写”而不讲“实效”的做法,他在1940年曾历时十周用16个小时,从作文命题、材料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评议、材料排列、选择主题、确定大纲、文字写定八个方面,实实在在从过程上指导学生完成《秋凉》作文。

美国的写作名师之一唐纳德·莫里是第一个倡导在写作教学中要“教写作过程而不是作文”的人。他说:如果你要学习写作,你就应该了解写作的整个过程。

另外,“思辨”一词在当下语文教育界出现频率颇高,思辨之于议论文写作之意义,也无需多说。所以,接下来,笔者想结合自身的写作教学实践浅谈下如何在写作过程指导中加强议论文的思辨性教学。

在阅读了一些关于过程指导的文章后,我把加强议论文思辨性的写作过程大致分为这四步:阅读——选题——分析——选材。

一.阅读和选题

在谈阅读和选题之前,我们先来弄清什么是“思辨”。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曾对“思辨性阅读”下过定义:指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阅读理性的文本。个人感觉此种理解不够全面。“思辨”字典中的解释为“思考、辨析”,思辨能力大概有以下十个方面:①因果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矛盾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因篇幅有限,笔者在下文中主要就第①点和第⑤点进行论述。

思维训练第一步是阅读。因为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的,首先需要大量阅读。作家王开岭曾在《青春与读书》一文中写道: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高中第一课上我便给学生讲了阅读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介绍好书和阅读的方法。同时,我让学生准备好札记本,把阅读中读到的精美片段摘抄下来,把一闪而过的思想的微光记录下来。高三时间紧张,我建议学生读些报刊杂志及素材方面的书,保持积累的好习惯。我偶尔也会利用课堂或早自修的时间给他们读一些思辨性强的高考优秀议论文。同时还会不间断地给学生介绍可以多角度分析的热点素材,比如有一次讨论的话题是是否认同女老师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生观,学生经过思考,给出了几种观点:人生本该丰富多彩,应追随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怀很“昂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在具备充分的条件之前暂时收起自己的情怀,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日子过好,活好当下,也是值得鼓励的情怀;对学校,对同事,对喜欢听她课的学生,这样的决定是否有点草率,缺少一定的“情怀”?这些观点都很不错。

同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热点事件后面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观点。

我经常会让学生去关注一些思考空间大、内涵丰富的作文题目,好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写作,因为是自己发现和选择的,他们写作起来更有积极性了。比如有两学生就发现了两个思辨性较强的作文题,下面会举例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训练,学生明确了加强议论文的思辨性的做法: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二.分析和选材

关于如何加强议论文思辨性,因为篇幅的限制,以下主要谈两点:①因果分析;②矛盾分析。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用心思考,我把通常情况下的教师方法指导变成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总结,因为学生参与了这一过程,所以体会和印象便更深刻。

2013年的作文题,是从三句名言探讨童心提早失去的话题,我让学生去寻找该年思辨性很强的优秀作文,学生找到了《遗失的童真》,他们觉得此文最大的优点就是结合社会现实深入剖析了童心过早失去的原因。

于是,我们一起总结了第一种方法:由浅入深,提升思维品质。即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就断然下结论,要去分析事物内部的因果联系,使得所写文章的立意在“为什么”上深入开掘,使文章充满了思辨性。

把选择权放手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平时他们也会有意识地关注一些作文题,我们选题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适合写成议论文;二是思辨性强,能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有一次,他们找来了两个好题目:①根据非洲谚语写一篇作文: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②根据许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的歌词写一篇作文。学生选择它们的原因是觉得材料的观点太绝对,逻辑较简单。于是,在学生们思考后,我们花了一节课时间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对于第一个题目,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①是不是所有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齐心协力、相互鼓励、相互帮助?②即使一个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能团结一心,但他们安于现状并没有远行的决心和行动,他们能走得很远吗?③即使他们很齐心也很有动力,但是选择的方向错了,结果一直在绕圈子,这群人能走得很远吗?④如果一个人觉得群体速度太慢,他在考虑周全以后决定一个人离队独行,他计划周密,内心强大,他有可能走得很远吗?⑤一个人走得很快和一群人走得很远是不是截然对立、不可并存?根据这5个问题学生最后得出的更深刻而全面的观点是:①一个人如果觉得群体速度太慢,在考虑周全后决定一个人离队独行,计划周密,心理强大,也有可能走得很远。②一群人只有齐心协力、有远行的决心和动力并且方向正确,才能走得很远。否则,群体对个人而言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束缚和压制。③在精神领域里,一个人应该拥有一群人的勇气,独自远征。endprint

对于第二个作文题目,学生讨论后有了新的认识:①眼前的未必就是茍且的;当下的苟且是可以改变的苟且。把眼前的苟且过成理想中的“诗”、“远方”、“那片海”,把握当下。②不顾一切地奔向那片海容易走向极端,对现实生活有虚无感,背弃世俗意义上的责任,不计后果等等。“苟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等待、准备、蓄积或暂时的忍受。没有过苟且,何来诗与远方?

于是,我们总结的第二种方法是:推陈出新,转换角度思考。思辨的逆向性,就是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拥有新的认识。

在进行了两个层面的分析、探讨和总结后,学生对作文题目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和更具思辨色彩的表达。这其实是一个认真审题的过程,至此,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立意。接下去谈谈选材的问题了。

我让学生课外自主去搜索和作文题目有关的好素材,并且让他们课后和同学一起分享、探讨、交流,再让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挑选、整理,做成文档或课件,然后花一节课的时间探讨哪些是好素材,并总结好素材的一些特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①新颖丰富的名人名事;②触动人心的现实生活;③纷纭乱象和弱势群体;④意境独特的文学作品。

因为考虑到学生作文中堆砌材料这一问题较为明显,我结合二模作文给学生讲了深入分析材料的一些方法:①因果分析法;①假设分析法;③列举分析法;④对比分析法;⑤类比分析法。

学生自主选题,一起探讨分析立意,共同交流好的素材,老师介绍分析方法,再加上学生在高二已经掌握的议论文写作框架,不久之后,一篇充满思辨色彩的议论文会顺理成章地在学生笔下产生了。

三.结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析”、“理”二字在议论文写作中确实很重要。在加强议论文思辨性的写作过程指导中,我也深深地感觉到我不再只把学生当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了读者、作者,这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把学生当学生,我就会居高临下,告诉他们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当我把他们当成了读者和作者,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心得,共同得出结论,分享作文体会,我们的心因此而靠得更近,学生思维之灯也因此被点亮,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出思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曹勇军,傅丹灵.《美国写作教学名家及其代表作》,(《语文学习》2015.11)

2.曹勇军,傅丹灵.《读写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语文学习》2015.12)

3.王伟娟.《关于思辨的几个问题》,(《语文学习》2015.6)

4.曹勇军,傅丹灵.《写作过程里的计划、过程和激情》,(2015.9)

5.黄玉峰.《如何看待经典及如何看待思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城南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辨性议论文
浅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在指向语言学习的思辨性阅读中培根铸魂——以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为例
议论文阅读专练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