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引领 潜心研究

2018-01-25郑艳红

教师·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游戏化

郑艳红

摘 要: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江苏省常熟市张青莲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专家的引领之下,通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观念与行为”的结合,通过提升区域发展价值,实现形式到内涵的转变。

关键词:游戏化;教师观念;教育行为;区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第二批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在江苏省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学习性区域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江苏省教育厅学前教育处殷雅竹处长给我们的评价是:“四个追随调整很好!教师追随、观察、调适的能力越来越强。给一个小小的建议:第3点‘追随孩子能力的调整,从所说的内容来看,不是追随能力的调整。”殷雅竹处长的点评一针见血,直击问题: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领悟不到位,区域材料投放目标不明确。我们根据省群专家对我们前阶段实践情况的分析与指导,沉下心来反思学习、深入研究。

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观念与行为”的结合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我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的培训与学习,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广泛利用一切学习资源,以园本课程的实践为依托,向专家、网络学;以教师的自我成长为核心,以团队的智慧碰撞为基础,从《指南》、好书中学;以现场的行动思维为重要实践方式,为实践、问题学,为有效地工作而学。让我们看清问题,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找问题根源,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二)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能力既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把握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本途径。只有学会了观察,教师才能对幼儿的学习和活动能进行正确的解读、分析和反思。

1.跟踪式调整——专家讲座、定期问诊

针对教师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让教师明晰观察的目的,掌握记录的形式,理解分析的标准,切实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质量和评价能力;对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跟踪式”培训,定期由专家对我们的调整作出批注,提出建议,力求在不断的调整、完善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

2.专题式切入——项目渗透、重点关注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针对教师的特点、能力,我们切入“专题式”观察记录的探究,引领教师逐步改变观察的策略,提升分析的能力,让观察更有目标,举行学习性区域专题研讨。教师们在前阶段的初探基础上,以及前期的理论学习巩固下,对本班的学习性区域的“区域合理设置、材料有效投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调整、完善,组织全园性的学习性区域活动观摩及研讨活动。

3.分享式研讨——小组推荐、大组交流

我们结合学习性区域的观察记录,加强教研组研讨力度,小组教研,人人交流,直言不讳地剖析,真诚有效地建议。大组教研,推优分享,不重复、不评比,让每位教师都能上台,自信展示,让教师们渐渐爱上并习惯这种轻松而有意义的研讨方式。从问题出发,以兴趣入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提升区域发展价值,实现形式到内涵的转变

(一)区域材料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拥有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使儿童萌发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我们要巧妙地投放区域游戏材料,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目标制订科学、准确

区域材料的投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能力、兴趣、需求来有效制订。通过新一轮的理论结合实际的专项培训,老师们逐步养成了学《指南》、用《指南》的好习惯,能将《指南》要求和关键经验有机结合。

2.材料投放合理、分层

(1)科学区材料的层次调整。教师克服以往不敢尝试、不愿研究的倦怠心理,大胆探究科学区材料的合理投放。例如,神奇的磁铁,除了提供红蓝两面的磁铁之外,添加辅助材料,如金属夹、硬币、纸、布等,让幼儿自主探索什么材料能被磁铁吸住、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并提供有层次递进的记录单,在最初的记录单上提供表格以及辅助材料图片,幼儿在操作之后进行相应记录。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增强,记录单变为一张白纸,幼儿可以自己设计表格,自己对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进行表征,对探究结果进行记录。

(2)美工区材料的特色呈现。根据《指南》,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发动亲子共同收集废旧材料,挖掘自然乡土资源,让美工区材料不断丰富,贴近生活;创新制作手法,让美工区不再是简单地剪、贴、画;利用空中挂吊、墙面布置、隔断展示,让幼儿的作品随处可见,充分呈现。

(3)生活区材料的真材实料。生活区材料投放的目的是增强幼儿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等。小班教师奇思妙想,和孩子们捣南瓜,做南瓜小汤圆;利用教室中间区域为幼儿创设垃圾分类场,幼儿自己扫垃圾、垃圾分类,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呈现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中,我们总结一个阶段的实施情况,发现规划和记录是幼儿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能,在他们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幼儿游戏规划

规划是幼儿有计划、有步骤学习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也为幼儿预留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幼儿自主制作“游戏计划书”完成规划,自主选择游戏伙伴,相互协商,共同达成对游戏内容、空间、材料、规则等方面进行的设想,在规划自己游戏的同时,也了解同伴的选择。而且,游戏的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对事先的规划进行调整或重新规划。我们通过对幼儿的“游戏计划书”进行分阶段的评价,发现一张小小的“游戏计划书”蕴含了幼儿语言、社会、艺术、思维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了幼儿发展。

2.幼儿游戏记录

记录是幼儿在游戏中把观察、发现到的事物用符号、图表、绘画等方式呈现出来,是幼儿对知识和情感的自我认知。我们尝试幼儿“游戏日记”,即幼儿游戏成果的再现研究。建构区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先绘制搭建计划书,再具体搭建,记录搭建效果图,最后分享交流提升经验;中班幼儿,先自主搭建,再绘制搭建效果,最后分享交流;小班幼儿,先自由搭建再照片形式分享交流。让幼儿在每次建构游戏中目标明确、自主创新、提升经验。

“清货架”游戏中,我们将“游戏日记”和“游戏计划书”相结合,对比呈现,幼儿梳理、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及经验,也有助于同伴对游戏经验的借鉴,有效弥补了“清货架,清游戏成果”的弊端。

总之,游戏精神要真正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为,是一个从形式到内涵、从量变到质变的系统工程,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幼教新天地的大门,让我们明确了一条走向幼教新世界的大道,我们一定要扎稳每一步,携手前行!

參考文献:

[1]汪 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70.

[2](美)伊丽莎白·琼斯,格雷琴·瑞诺兹.小游戏大学问: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M].陶英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