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2018-01-25
对于高危妊娠产妇而言,高危儿、难产儿的发生率较高,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导致母婴分离[1]。母婴分离会对产妇产生不良心理应激,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此类负性情绪会致使乳汁分泌受影响,进一步加重产妇心理负担,引发产后抑郁[2]。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需明确其心理问题,并积极展开干预。本研究对86例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展开分组研究,在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施予不同护理,现对照分析护理情况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孕周36~41周,平均(38.6±6.7)周,母婴分离时间3~7 d,平均(5.1±3.2)d;干预组43例,孕周36~42周,平均(38.7±6.5)周,母婴分离时间3~6 d,平均(4.9±3.1)d。86例产妇均接受剖宫产,已将存在严重产后并发症、合并身心疾病、新生儿死亡等产妇排除,两组产妇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1.2.1 产妇心理问题分析 对产妇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如妊娠情况、家庭状况等,并了解新生儿情况,如孕周、出生情况、转入重症监护室原因等,依据此对产妇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具体心理问题及此问题出现的原因。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乳房护理等。干预组施予全面护理:(1)情绪纠正方面的全程护理。母婴分离之后,产妇会进入心理的空窗期,心理情绪敏感、多变,精神处于空缺状态,情绪低落[3]。对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情绪状态进行观察,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产妇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重要性,若有条件,帮助其对前往看望新生儿,使其心理得到一定安慰。同时,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尽量将其转入无婴儿的病房中,回避心理应激源,并适当对音乐、视频等进行播放,使其注意力转移[4]。另外,护理人员应与产妇家属展开交流,指导家属多予以产妇关心、鼓励,使产妇亲情方面的空档得以弥补。(2)母婴互动方面的全程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全程关注新生儿动态,并反馈给产妇,在此过程中,可向产妇介绍本院新生儿治疗的相关知识,对积极的信号进行传递,使产妇顾虑得以消除[5]。另外,对于乳汁充足的产妇,可指导其将乳汁送至监护室给新生儿食用,以使产妇存在感提升。(3)乳房方面的全程护理。母婴分离期间,对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可促进乳汁分泌,使母乳喂养率提高,使其负面情绪得以缓解[6]。首先,产妇分娩后0.5 h,护理人员可开始施予其乳房热敷(45℃),2 h/次,1次20 min。其次,对乳房实施按摩,顺时针沿乳腺管方向进行循环的按摩,一次5~10 min。最后,完成按摩后,手动挤奶,通过食指、拇指向胸壁挤压,重复挤压、放松操作,直至乳汁流出,3 h进行1次。
1.3 观察指标
(1)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展开评价,50分为分界值,得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7]。(3)观察两组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及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情绪状态
护理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比治疗前低,组间比较,干预组较低,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母乳喂养率
干预组母乳喂养率为90.70%(39/43),对照组是70.09%(31/43),两组比较干预组较高,P<0.05。
3 讨论
对于高危妊娠产妇而言,母婴分离是一种应激源,可使其产生负性心理情绪。母婴分离之后,产妇会受到一定打击,加之担忧新生儿状态,其情绪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研究[8]显示,产妇出现负性情绪之后,泌乳功能会受到影响,乳汁分泌减少,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从而使产妇负性情绪加重。另外,高危妊娠产妇大多需接受剖宫产,产后若负性情绪严重,其睡眠、饮食会受影响,从而使产后顺利恢复受影响。因此,对于分泌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临床上需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基于此施予全程的护理,以使其情绪改善、母乳喂养率提升。
表1 两组情绪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情绪状态评分对比(±s;分)
干预组(n=43) 59.72±3.65 45.69±2.01 62.01±3.37 46.72±2.91对照组(n=43) 59.73±3.56 51.02±3.38 61.92±2.99 53.02±3.24
本次研究,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全程护理、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对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实施全程护理可促进其负性情绪状态的有效提升,并使母乳喂养率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临床护理中应该注重其心理问题的分析,展开全程护理,以使其负性情绪得以有效改善,提升母乳喂养率。
[1]陈坤荣,江燕,曹树荣,等.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J]. 重庆医学,2015,44(19): 2724-2725.
[2]郝明英,张学菊,李梅,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母婴分离成功母乳喂养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1): 2943-2945.
[3]王倩.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J].特别健康,2017,4(16):269-270.
[4]杨红艳,张波,段志英,等. 早产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护理新模式的应用 [J]. 中国护理管理,2015,15(z1): 106-108.
[5]赵立娟.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身心状态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6,38(18): 2876-2877,2880.
[6]高娟,杜红,刘翰,等. 信息支持联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早产产妇的焦虑抑郁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 142-144.
[7]李琳. 应用优质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探讨[J]. 母婴世界,2017(12): 171.
[8]吴爱明,冯静英,顾丽英. 亲情护理对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 [J]. 浙江医学,2016,38(9): 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