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启示
2018-01-25乔岩
乔 岩
(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儒家主要的思想教育观念
(一)对人性的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对于人性的不同论断。孔子主张“性善论”即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善良有爱心是人的天性。在人性的研究中,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性相近”旨在说明人的本性都是大致相似的,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习相远”是说通过后天的学习,人和人的差距逐渐显现。而荀子则不同,他主张“性恶论”。主要思想是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接受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再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才能成为知世故、明事理、有思想有文化的人。虽然这两种思想不同,但是却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无限思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承认后天的努力对于自身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后天的努力学习不可忽视,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提到儒家的教育方法,不得不说的就是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孔子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发现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孟子也继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学生的疑问,他认为应该及时解答,成就其德行。
因材施教作为儒家学派的教育原则,其关键在于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从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正因为孔子注重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的充分了解,采取的教育方法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三)教学相长的教育理
念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教育者,如果老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最终会被淘汰。老师应当为学生指引方向,那就更要求老师拥有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受教育者,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帮助,学生的成长老师参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进步,这个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作学生,更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互动交流,从而增进师生感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孔子经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这部书,就是记载了孔子与众弟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进步,教学相长的故事,教学相长也是孔子和学生的真实写照。
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在今天,科技越来越发达,现代教育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从简单的黑板板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还涌现出空中课堂、视频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式的教学方式。可也正是因为运用这些高科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忽略了对受教育者的了解,并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关心。
学生首先是一个人,是会思考有意识有实践能力的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其行为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会受到周围人和所处环境的直接影响,接触的人或者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优秀,学生会模仿,成为围绕在学生周围那样优秀的人。同样,学生如果处在一个环境、人员复杂的空间里,也会受到这种环境还有人的不良影响,学生自然而然会染上恶习,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育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心,让学生慢慢改掉恶习,老师引导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育还是应遵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但要看到学生的共性,更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对每个学生统一管理,又“对症下药”,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多,学历不再是唯一的条件,很多工作都更加看重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只会学习,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潜在的潜能,使自身的才能得以施展,不仅仅是具备学习的技能,更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因此,因材施教的关键就是教师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久总归是有感情的,教育者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生和老师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关系,更有一种师生情在其中。教育者将对学生的爱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受教育的温度,不仅有利于教育者更好地进行教育,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加爱学习。教育者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接近学生,学生面对教育者心情更加放松,学生会反馈给教育者更真实的学习体验,教育者从反馈中不断纠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一同成长,共同进步,营造教学相长的气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的教育影响深远,我们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古文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家文化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为新时期的教育所服务。
[1]罗景旗,钟启顺.略谈儒家文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5).
[2]李兆祥.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
[4]张妙晨.论师生关系在泰国中学汉语教育中的特点和作用[D].广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