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瑜伽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探析
2018-01-25李新萌
李新萌
(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122)
瑜伽作为一种古老的运动形式,拥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相较于其他运动而言,瑜伽具有强度低、难度小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还关注到练习者的心理问题,承担着健身与修心的双重功效。
一、瑜伽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益处分析
(一)塑造体态,强健身体
1.塑造优美形体
从生理视角来看,学生处于骨骼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瑜伽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的形体朝向良性方向发展。生活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大多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付出的学习时间成倍增长,导致大量学生出现脊椎问题。同时受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移动设备普及的影响,学生习惯在课余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未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进而导致驼背问题。而瑜伽教学的开展有助于修身塑形,凭借与柔性体操相似的运动原理帮助学生改造形体、纠正不良体态。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借助一些高柔韧度、低强度、慢速度的动作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肢体的伸展度与柔韧性,还能够借助肢体配合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充分考量了不同学生的形体特点以及身体发育状况,对其施以针对性的引导与辅助动作,使学生逐渐改正自身的形体缺陷与不良习惯,从而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对于学生气质与自信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
2.强健体魄体质
据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发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而瑜伽作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开展瑜伽教学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效果。在练习瑜伽时,其中的腹式呼吸法与中国传统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肺活量,心肺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瑜伽中还有一些训练身体协调性的动作,当学生在练习这些动作时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协调运动起来,舒展身体中的各处骨骼,从而提升身体韧度、提高骨骼强度。同时,在开展瑜伽教学时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来控制训练的强度,能够使得身体素质处于不同状态的学生都寻求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加强运动的有效性,长期进行瑜伽锻炼对于学生体质将会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
3.锻炼骨骼关节
长期进行瑜伽练习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骨骼关节,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与中医类似的理疗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一方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肩关节,借助不同瑜伽动作可以有效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有助于锻炼骨骼与肌肉。在实际的课堂练习时,有许多的动作都需要练习者双手举过头顶合十同时向上拉伸,像我们比较常见的顶峰式、牛面式等,都需要练习者将肩部肌肉收紧并将肩胛骨向中间靠拢[1]。借助这些运动幅度较大的瑜伽动作,不仅可以有效锻炼肌肉、拉伸韧带,扩大肩关节的活动幅度,还有助于提升肩部的柔韧度,锻炼学生肢体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瑜伽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髋关节,关节柔韧性直接影响到人体肌肉的收缩能力,而瑜伽动作可以借助一定的锻炼使学生的关节保持较强柔韧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常在瑜伽教学尾声,教师会利用课堂最后十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趴青蛙”的练习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开髋能力,借助静止状态以及标准的动作刺激学生的髋部肌肉和韧带,从而提高髋关节的柔韧性,进一步加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
(二)纾解情绪,放松心灵
1.舒缓心灵
21世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界定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2]。而伴随当前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各种压力更是与日俱增,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的沉重负担,还要肩负着家庭、情感以及未来发展等各种责任,导致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瑜伽这种运动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印度,他们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相信可以借助瑜伽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中,达到净化心灵、深度思考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修行状态。而在瑜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腹式呼吸法训练呼吸节奏,在此过程中逐渐使纷杂的思想得以放空,进入到一种平和宁静的心理状态中,真正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互沟通,促使内在心理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同时,通过长时间练习瑜伽,可以有效平稳学生内心的躁动感,有助于舒缓情绪、修身养性、陶冶身心,促进学生养成戒骄戒躁、深度思考的美好品质,从而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修养。
2.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瑜伽教学中除动作技能教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着重向学生灌输积极的理论思想,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生通过瑜伽课的学习,能够有效调养身心、纾解躁动情绪,养成细心、耐心的品质,待人更加诚恳周到、遇事更加沉着冷静,从而提升待人接物能力。同时,在教师的理论引导与自身的刻苦练习下,学生还能够充分感知生命的精彩与活力,在思考中感知生命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宽容品格,增强面对人生挑战的信心与决心。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瑜伽练习中的冥想进一步开阔胸襟、扩展视野,感知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树立乐观正直、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
3.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归根结底,学校的体育教学受时长与场地的限制,对学生的教学影响是有很大局限的,难以顾及课下学生的运动情况。而瑜伽的练习不需要借助复杂的工具与高难度的技巧,具有极强的适用性,无论学生位于哪一个年龄段都可以进行瑜伽锻炼。瑜伽的训练难度较小、易于学习掌握,对于练习环境并无严苛要求,即使学生在家中也可随时进行自主训练,带有较强的可选择性,可以贯穿到学生的终身练习中。而当前瑜伽教学并非专注于瑜伽这一种运动形式,还可以在瑜伽练习的过程中加入体操和舞蹈等,同样较为简单易学,这些体育运动都依靠音乐作为活动载体,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受到音乐的熏陶与陶冶,进一步平稳心态、获取充足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优化学校瑜伽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创设完备教学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瑜伽教学的正常实施,首要前提就是创设完备的教学条件。相较于乒乓球、篮球等其他体育运动来说,瑜伽运动对于教学场地并无严格要求,教师应尽量保持教学环境的安静。音乐是瑜伽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辅助工具,教师应着重进行音乐的选择,尽量选用节奏舒缓、曲调高雅的音乐,并注重随时更新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厌烦情绪。
(二)创新瑜伽练习形式
教师可鼓励学生练习双人瑜伽,训练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借助合作式的练习模式,可以有效减缓学生对于运动的排斥感与厌烦情绪,引导学生在互相督促与鼓励中提高练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
(三)提升瑜伽教学趣味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瑜伽教学的开展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可以借助瑜伽的美体塑形和减肥功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选择匹配的瑜伽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真训练[3]。
三、结论
总而言之,瑜伽作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体育运动,具有操作简单、形式灵活、便于练习、无场地要求等优势,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舒缓情绪、疗愈心灵,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