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探索

2018-01-25杜少朴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杜少朴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家园建设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的历史时刻,文化自信是更加深沉的底蕴。在新的历史方位时期,要大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并传承,要让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历史贡献。

一、新时代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可见,在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意见》从四个方面即: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二、主要内容;三、重点任务;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来做出明确的要求。在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中概括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夺目。在绵延的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不懈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机盎然的丰厚滋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生长的沃土,是当代中国社会对外发展的优势展现,对中促进中华文明继续辉煌,推进人类文明更大进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新兴媒体的广泛兴起,在增加便利的同时,负面的不利影响也进来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碰触,此时更加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增强文化的自信力。新形势下,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即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需要,也是对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及其目标

新时代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来自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要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不能变,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把握治国理政全新的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契机,坚持以人民所想为根本的工作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在创造性中转化、创新性中发展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根本立场、继续传承中华文化的先天基因,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本、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挑战,不断转化中国文化的智慧财富、大力弘扬中国人文精神、传播中国文化所表达的价值理念,在新的时代和网络技术环境下继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以及创造力,让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更加辉煌、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厚,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三、传统优秀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概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克服自然苦难的过程中,形成了奋斗不止,刚健有为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以开拓进取,奋斗不止的精神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刚健有为的思想指引下,克服重重苦难,特别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刚健有为不屈不挠的坚强奋斗下,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了大无畏精神推翻三座大山赢得了新中国。这种刚健有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立身的根本,是我们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精神源泉。和与中是一种生存哲学,也是一种中国文化追求的价值理念。中国文化讲究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在和的思想理念支配下中国人做事情从来就反对极端主义思想,在为人处世中都讲究要以和为贵,所以中华民族56各民族能够成为一家而不像别的地区种族冲突那么严重,在和的思想下,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求要适可而止,要讲究得饶人处且饶人,和与中的中其实也是要求为人处世要做到一个度,中国文化真的是一种中庸的文化,这种文化造就了和谐共生的文化盛景和人活着意义的价值目标。在和与中关系里对个人来说修身最为重要,对于家庭就要齐家对于国家来说就是要治理国家最终达到平天下。在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和与中思想的生动的写照,我们国家不仅要办好自己的事,不仅要让中国老百姓过上美好的日子而且关心世界上所有的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天人协调其实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种表达。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整体观念观,不喜欢在个体中探讨事物,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人世间概莫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太高明也太伟大了,是中国文化中的至高境界,在当下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我国新的发展观、治理国家观,GDP观念都有了全新的认识。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很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盲目的追求发展观下,人类的欲望太大以至于迫害了环境,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再一次得到了运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得到了世界普遍的认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新的时代,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等核心思想理念,真正做到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人文精神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追求,文化并非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娱乐而是要表达一种精神追求,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使命追求。文化价值就是要达到把一个野蛮的人变成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谦谦君子,这是文化的育人功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文化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中华文化体现了极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每每遇到国家危难,民族分裂的时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担当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民族灾难,涌现出大批的民族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就是体现了匹夫的责任感;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没有国就没有家,在家国情怀的思想下,精忠报国成为一种自然的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党的十九召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代,处在历史新的阶段,中华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的契机,要在增强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在新的时代继续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弘扬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