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对策探究
——以体育院校为例
2018-01-25秦畅
秦 畅
(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在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体育院校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新时代优秀体育人才。
一、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体育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的重任。目前,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多元变化的世界,效果差强人意。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按照教育部社科司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便于大面积培养学生,缓解高校人员不足问题,但是对教育的时效性的关注不够。再加之,教育方式单一,随时间的推移,学生兴趣下降,关注力度不够,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其次,生源来源较为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就目前体育院校的生源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从小接受传统的中学教育,文化课基础较好,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纪律性较好。课上,能够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课下,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一类是,专业的体育院校毕业,通过单招、特招进入大学学习的。这部分学生专项成绩较好,但是从小对文化课学习就不重视,底子薄,基础差。与此同时,喜动不喜静,纪律性较差,课堂秩序较差,课上难以跟上教师教学进度,课下贪玩,自控能力差,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一类是专业训练队退伍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多是获得过国家级或者国际比赛奖项的,专项成绩比单招、特招生好,但是文化课水平不及他们。这些学生,能吃苦,有毅力,珍惜校园时光,退役后,学生热情高。但是,由于基础差,教师的教育内容难以理解,十分渴望教师给予更多帮助。因而,不同生源的学生,起点不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
再者,“一带一路”倡议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得到众多国家的热烈支持,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一带一路”使得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多元融合的世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平台,也带来巨大的工作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高校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社会正处于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风云变化的国内国际局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任务是以前没有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与时俱进,更新培养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平等互利为前提,体育竞赛更加注重公平竞争,因而,公平教育是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国与国之间,不论版图大小、实力强弱、人口多少,都有权利按照本国国民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体育院校大学生应该树立公平思想,不能因为个人实力强大而忽略团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体育比赛也强调合作,因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影响下,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不同地域的国家,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拉近各国的距离,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合作,国家间交流密切,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发展。体育比赛不仅要求个人成绩,更注重团队合作,因而,体育院校学生要在合作中谋发展,共进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亚非欧三个地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需要明辨是非,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体育比赛中,面对捉摸不定的对手,自主能力强的选手,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加强马克思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活相结合,用生活鲜活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荣辱观,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人生。
(二)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为辅,发挥合力作用
与综合类院校相比,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稍有不足,因而,需要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合力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首先,大学生的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因而,学校要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特点,制定符合他们的合理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二是,进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培养效果。体育生,鲜明特点就是喜动不喜静。情景教学,可以将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搬到课堂,让学生进行模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讨论,最后师生归纳总结。这样,在做中学,既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活跃思维。三是,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受教育者,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为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事培养活动的教育即教师,应该具备爱国、公平、诚信、友善、团结、自主等精神。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一带一路”精神,认真分析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的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和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辅助作用。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学习,在学校学到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此外,社会很多人认为体育院校学生好动、纪律性差、问题多、难管理,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使得学生失去很多的实践机会。因而,社会应该摒弃这种偏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成长。同样,家庭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阵地。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通常而言,父母对大学生的了解最为密切。体育生,活泼好动、自控、自律能力差一些,因而,需要父母加强教育,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和社会进行教育。通过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合力,能够有效的提升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院校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底子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自控能力相对而言差一些,这就要求体育院校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教育: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上课学具有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学科之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作品,或者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如《辉煌中国》、《习近平用典》、《感动中国》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二是,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专业训练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思想政治水平会影响他的前途和命运。体育院校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提升自我。三是,体育院校的学生,经常参加比赛,可以在比赛中进行自我教育。比赛,不仅可以检验一个人的训练水平,还能与不同人交往,能够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