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苏共亡党的几点制度性反思

2018-01-25沈炫屹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苏联权力

沈炫屹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一、理论创新僵化

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态度,苏共理论与国情、时代、现实严重脱节,无法回答和解决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马列主义得到了坚持,但在实际中苏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二战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各种改革思路和建议。例如,在政治体制上,提出扩大党内民主、实现社会生活民主化的问题,提出了差别选举和干部轮换制度。在经济建设方面,建议实行分权制,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或合作性股份制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但这些想法和建议均被苏共中央拒绝采纳。

二、背离群众路线

以高级领导干部为代表的苏联社会精英阶层,背离了群众,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形成了特权阶层,是苏共失去政权、失去民心的关键。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在人民支持下取得全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与人民的关系日渐疏远,在广大群众还在为获取生活必需品而绞尽脑汁时,特权阶层却在交通、购物、住房、出国等方面享有待遇,资料统计,这一阶层连其亲属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1.5%。八一九事件发生后,夜色中的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前寥寥数人,没有人示威,也没有来自双方派别的激烈辩论,人民坐视着曾经红极一时的苏维埃帝国崩塌而无动于衷,对苏共的感情变得空前的冰冷。苏共对群众路线的背离,导致了人民与执政党之间关系的割裂与隔绝,使得苏共不能及时适应人民的新要求,时代的新变化,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反应,最终为历史所抛弃。

三、干部制度的变异

二战结束后,随着战后环境的日益宽松,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了满足一个完全独立于外部世界的消费体系中特权官僚阶层的需要,并对社会其他方面保持秘密,苏共及国家的行政机关开始脱离人民搞特殊,干部有了“爬起来”的意识。绝大多数干部怕失去特权,把自己提升到特权阶级看得比为群众做事更重要。就党的制度而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制度是正式选举。从本质上讲,党和政府干部的晋升,主要是由上级领导的意见决定的,普通干部群众很难发挥作用。这种制度的实行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干部不向人民负责,只对上级负责,实质上只对个人晋升负责,这种只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极大损害了苏共的威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是苏共亡党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已经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政权,巩固政权。实现人民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根基与灵魂。如果党听不见来自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就会丧失先进性,党和群众的关系会被破坏,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动摇甚至丧失。

四、监督制度沦为空谈

党内高度集权和党内民主缺失,使权力从根本上丧失监督,是苏共失败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一直强调,为了防止执政党成员从“社会公仆”转变为“社会主人”,不仅要关注教育,更要着眼于构建真正的“公务员”永远是“公仆”的现实体系。这一制度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所有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实行密切的监督。十月革命后,列宁坚持无产阶级民主原则,坚持实践这一做法。遗憾的是,列宁去世后,由于苏联共产党的高度集权制度,党内民主空气薄弱,在干部任用问题上,“直接任用”的任命制度已成为苏联干部任用的唯一形式。与此同时,苏联共产党的监督制度也逐渐弱化甚至完全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组织、任何人能够对党的领导实行真正的监督,斯大林犯下的严重错误之所以长期不受阻止、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与这一点有着直接关系。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与权力监督制度的羸弱并行,产生了两个恶果:一是造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从中央到地方的塌方式腐败,形成一个高于人民,只关心个人权力的官僚群体;二是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很难及时被发现和纠正。这一尖锐事实告诉我们,领导体制问题与党、国家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我国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关键是制度的现代化,权力只有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才能更好地发挥权力本身的作用。作为与曾经苏共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有必要更多汲取苏共在制度建设上的经验与教训,及时改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苏联权力
浅谈值班律师监督制度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监督体系 夯实农村经济发展根基
现行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分析与完善
权力的网络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