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导向下的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18-01-25苏凤兰梁捍东武树霞
苏凤兰 梁捍东 武树霞
(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现今体育院校大多已经发展为以体为主、多科交融的综合性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因存在学生文化素质偏低、生源复杂等情况,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学习等问题普遍存在。结合教学实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势在必行。
一、坚持问题意识导向是创新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
坚持问题意识导向,是体育院校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的内在逻辑性。
(一)问题意识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维度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①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教育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地阐释时代所提出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前进和发展的,浓郁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是现实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辩证的、革命批判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是问题意识导向下创新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二)问题意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多元化、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之下,体育院校所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也日趋多元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尤为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体育院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意识导向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路径的选择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以问题为纽带,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落脚点,体育院校学生问题的教学内容体系为现实基点,将问题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
(一)树立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统领作用。构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教学理念,必须把关注点集中于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方面,通过教学过程,转化学生的信仰体系和认知体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学生的思想现实、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作为教学的前提和出发点。体育院校的学生大多具有思想活跃、文化素质偏低、个体能力差异大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努力贴近体育专业学生生活和实际,采取能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深化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课程内容的构建与转化过程,是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来达到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目的,若想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预期教育效果,就不能把教学过程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性层面,而应深化教育教学过程为思想性层面。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思想教育是“重头戏”,教师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想素质。教学内容体系应结合学生实际转化为教学问题体系,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状况、社会焦点问题、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把这些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深化教学内容体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教育,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真正实现教学根本目标。
(三)运用基于问题意识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较为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和策略体系,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教学模式是把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与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的相结合,所形成的以问题教学为中心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式、问题引导式、问题解释式、问题逻辑式等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学生个体差异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学条件的制约,以及具体到每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的限制,在体育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具体教学方法体现出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我们应从体育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一法为主,多法渗透,把教学方法组合形式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与模式作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创新。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