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2018-01-25郭美娇
郭美娇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剧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猛烈的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如今,信息化时代已经深入的影响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的获取、储存、处理和传输方式。传统的图书馆运营和管理方式,需要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服务环境进行改变,为读者创造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学习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培养和管理。当前的多数高职院校内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创建时间短、硬件基础差、管理方式落后的现状,为了有效地推进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转变,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其中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加强图书馆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人才是保证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人才能够在企业的发展和各部门的运行当中发挥具有专业素质或者技能的合理指导作用,帮助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并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人才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为重要和稀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一般都停留在培养面向社会基层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这种偏重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方式,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长期的技术训练和实际操作,虽然能够掌握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在理论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短板。而图书馆及其提供的资源在这方面就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能够为在校学生创造一个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外其他领域的资料和讯息的平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合理利用,能够极大程度的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健全体系构建方式并改善当前人才培养的弊端,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走向社会。
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图书馆的馆员职称结构达不到平衡。从有关部门给出的权威数据来看,当前我国高职图书馆高级职称占比仅达到15%左右,而大部分占比过半的图书馆员工都是初级职称甚至无职称的状态,这样的职称分配不均衡难以保证馆员的综合素质,拉低了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一味地强调物质资源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素质对图书馆管理带来的直接影响。盲目的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硬件设施和设备,而忽视人力资源的建设,难以取得理想的图书馆建设效果。另一方面,从图书馆馆员的学历上看,不同地区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来说,本科以上占比达61%。虽然整体馆员的学历并不低,但他们之中第一学历是正规本科大学的却不多,绝大多数都是成人自考或者继续教育而获得的本科学位。虽然学历和学位都可以在参加工作后继续培养,但缺少了正规本科大学系统完善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导致高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仍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盲区和能力受限的情况。
二、高职图书馆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在当今人才培养受到广泛重视的时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知识储备丰富的综合性人才来对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资讯服务的提供带来保障。同时,完善现有人员的培养方式还能够促进他们职称的提升,以便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馆员学历不高的问题,高职图书馆需要发挥自身的能效性,合理的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源,并加强馆内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工作。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创造最大的管理能动性。图书馆方面可以设立明确的激励机制,对在一定周期内工作表现较好或者在业绩上取得明显进步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职级的提升。图书馆也可以为学历较高的管理人员创造申请高级职称的便利渠道。还可以丰富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研讨、学习、交流、考察和调研等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兴趣,又能够在新的学习环境当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在图书馆中的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三、结束语
培养和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需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馆员素质。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仅能够完善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还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便利的资源获取环境,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及其教学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