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1-25闫淑娣
闫淑娣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一)高效化
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单一枯燥的课堂说教,开展线上-线下全新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创新了教学形式,进而乐于被大学生所接受,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网络载体为教育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随时地发布信息,大学生能够随时地浏览信息,而且他们之间还能够以关注、点赞、评论的方式进行及时双向的互动,加强了教育反馈的时效性和教育效果的高效化。
(二)民主化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教育者在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势,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对知识的追求。他们开始寻求角色的转变,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与受教育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学生除了是受教育者以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这种自主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社会化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极大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校内发展到校外、国内延伸到国外,而且快速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具有开放生态和创新驱动特点的互联网,方便了社会各个群体参与教育,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推动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互联网+”所具有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达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境界。新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二为一,利用科学技术,构建教育载体,发布网络信息,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充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以课堂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受教育者对知识获取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为新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创造了新手段。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层出叠现,例如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等,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教育者更加能够游刃有余地工作。
(三)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缺点。“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一方面,为高校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造了条件,通过课堂教育与在线教育共同作用来提高大学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力量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能有效的关注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实现社会资源全方位教育的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主流意识形态遭到冲击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为各种价值观的存在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庞大的信息洪流加剧了价值观的多元化,而价值观多元化的蔓延,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动摇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注重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积极输出“三片文化”即薯片、大片、芯片,在文化产业与科技行业等等都植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而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威胁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地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社会舆论环境更为复杂
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传播,信息接受是单向被动的,话语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与之相比,互联网所具有的双向互动的特点为网民创造了平等的话语权。但遗憾的是,各种负面与异质信息充斥于网络,不仅滋生了各种社会思想的传播与蔓延,而且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空间与权威。使得网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舆论方向难以掌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困难。
(三)受教育者观念发生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是数字生活的原住民,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可以说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它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削弱了传统的等级观念,使交往变得平面化。更重要的是网络容易充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容易诱发大学生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倾向,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他实际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