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兰西的政治哲学思想

2018-01-25纪兰西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葛兰西领导权世界观

纪兰西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中很有自身特点的学者。他的短暂的一生中提出了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实践哲学等有独到见解的理论,并引起了学术的极大关注。因此,对于他的学术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事实上,葛兰西的影响绝不限于意大利,他对整个西方世界以致东方世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葛兰西早期思想阶段

关于葛兰西早期思想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的撒丁主义阶段;从克罗齐到马克思的转变;工联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法西斯主义。可以说葛兰西的早期思想奠定了他最终思想的发展方向。

在早期的撒丁主义阶段,这是葛兰西早年在家乡意大利撒丁岛时期。岛上处于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居民整日忙于农活,对于公共生活的参与度几乎没有。到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在撒丁岛展开,这里从无政府的状态开始转变为有组织的工人运动。这场由关税贸易政策引发的工人运动,可以说给葛兰西带来深刻的影响。然而,影响葛兰西最深刻是之后的竞选运动。通过这场竞选,破灭了出现一个新社会的想法。塔斯卡提到“正是这个事件和对这个事件的思考,最终使葛兰西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1]

从克罗齐到马克思的转变阶段,克罗齐在意大利是很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因而也很自然地影响到在大学求学的葛兰西。正是在这段时间,葛兰西的本质和精神境界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培养了自己对问题的探究精神。这些为葛兰西后来的成就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克罗齐提倡人的创造精神以及在历史中人的能动作用。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葛兰西对墨索里尼提出的“积极的有行动的中立”看法表示一定的支持,对社会党关于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专属表示批评,并认为战争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创造条件的手段。1915年,大学毕业的葛兰西提出理论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并指出文化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葛兰西关注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活动的关系问题。他在讨论社会主义与文化活动的关系时,提倡人的精神创造性。他认为文化不应该是死板的书籍,也不应该是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分割,文化应该是一种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内在的把握,是一种组织的概念。葛兰西关于十月革命事件,一方面反对教条的经济决定论;另一方面提出人的能动性在历史中的创造性作用,并认为这也是马克思想要表达的重要思想。葛兰西看来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布尔什维克党令大众拥有一种集体观念,为无产阶级革命打下了基础。这场革命胜利使葛兰西从克罗齐转向马克思。

工联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阶段,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受列宁思想的影响,葛兰西开始自问:“在意大利存在着某种与苏维埃性质类似的工人阶级机构吗?……在意大利,在都灵,存在着苏维埃政府的萌芽:这就是厂内委员会。”[1]因而,为了提高工厂委员会中工人的斗争能力,葛兰西提出要进行双重教育,不仅要在技术方面,而且要在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宣传方面。从一定程度来讲,工厂委员会内部已经具有工人自我管理的思想。阿丹森对他的思想认为:“这构成了葛兰西后来所得的工人阶级‘霸权’的关键思想。”[2]然而,这不能说明葛兰西对革命思想的放弃。他认为革命应该是在成熟的条件下的行动。1920年葛兰西组织了四月罢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次罢工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的失败也引发了社会民主党内部的反对,一部分人来自极左派,他们强调经济决定论用改良的方式。另一部分人是社会党的塞拉蒂,他认为政府机关不应和生产的工厂结合在一起,并主张改良的方式。然而葛兰西认为,革命不能脱离工人,如果取得了政权是脱离大众的,那么这不是真正的革命。这一思想对后来的葛兰西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狱中札记》中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关系和市民社会的问题,并主张以市民社会出发,确立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与这时的思想是相通的。由于欧洲革命风暴的失败导致党内思想斗争,1921年波尔迪加成立意大利共产党。葛兰西和塔斯卡由于立场的不同,最终选择加入共产党。

反对法西斯主义阶段中,葛兰西在法西斯主义组阁前,就意识到它的性质。因而,他提出打倒高压统治的法西斯必须形成共产国际统一战线。为了早日实现统一战线,葛兰西四处奔走和演说。然而,随着法西斯的统治越发残暴,反对它的人也变得危险,葛兰西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不幸被捕入狱。

二、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

葛兰西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家,他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可以说是以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为主要内容的西方革命理论。这一理论观点是具有很强实践经验的革命思想,并受到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与探讨。葛兰西在监狱中,他冷静地反思革命的失败问题,并从东方和西方的社会结构行动视角入手查找问题,得出市民社会是主要因素。

市民社会是葛兰西的西方革命理论的核心要素,它的地位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因而也导致东西方国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并不是葛兰西的首创,并早已被黑格尔、马克思使用过,它在历史的发展中有着自己的演化过程。最初,市民社会与早期的市民阶层有关,从历史的角度,早期的市民是指简单从事商贸的城关市民。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并与僧侣、封建贵族构成当时的主要力量。到现代,市民社会则突出指公民的身份。然而早期城管市民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阶段,他们从事的都是经济和贸易活动。在葛兰西之前的黑格尔和马克思使用的市民社会的涵义都强调它的经济方面。然而,葛兰西扩大了它的领域,使之与国家概念相并列。从葛兰西的整体思想来看,市民社会的上层建筑领域是他主导的表达,这一情况应当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因为它们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文化领域。

关于市民社会葛兰西的观点是要因发展水平,进而对待革命要有不同的战略。在西方革命观中,他认为革命的方式应将从暴力革命向文化领导权转变。在东方,市民社会还未成长起来,因而上层建筑中只有国家唯一的强权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无产阶级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是有效的。在西方则完全不同,市民社会已经成熟并成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如果单纯的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葛兰西强调要冲破常规的暴力革命观概念,并为向以文化领导权的文化革命观转化提出几点主要战略内容。首先,文化领导权的取得要先于政权。葛兰西提到,“社会集团可以而且甚至应该在夺取到国家政权之前就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成了统治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领导的’集团。”[3]其次,文化领导权的夺取,要采用阵地战的方式,因为掌握文化领导权的市民社会可以说是统治阶级最坚实的后盾,因而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后,文化领导权的取得应当强化政党的培养,并加强大众的文化水平。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上,他指出:“新的一代通过这种关系同劳的一代相接触,……‘领导权’的每一种关系必然地是一种教育关系。”[4]

三、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构想

在哲学史上,关于哲学界大的变革,可以说都是从反思哲学的定义开始的。葛兰西作为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将哲学和实践哲学的文化本性进行了不同于传统的哲学定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哲学传统。首先,哲学与文化方面葛兰西提出人人都是哲学家,他认为语言是重要的方面。重视语言,用语言来定义哲学,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葛兰西哲学的特点。每个讲话的人都有自己的个人语言,都带有他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方式。文化在其各种不同的层次上,把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上理解彼此的表达方式的个人,联系成为一系列彼此联系的阶层。正是这些历史—社会的区别和差异反映在共同语言中,并产生出实用主义者所谈论的障碍。关于语言,葛兰西提出的最重要的思想是,语言是哲学的世界观。葛兰西一定程度上将语言的文化特性规定哲学的世界观,对于语言的文化特征是指语言的社会历史功能。在现实的层面上,这样的社会历史功能够将不同的个体组成一定的文化-社会的统一体;在历史的层面上,积淀着人们的文化成果,记录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如果由语言的文化特性角度,哲学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同样属于文化的世界观。当作为文化的世界观来讲,哲学包含人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等等人们的认识的过程。二是,哲学借助语言进入到日常生活领域。哲学不只是存在于少数哲学家中,而是存在于广大的大众日常生活中。三是,由于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独特性的关系,哲学具有集体性和民族性。任何哲学都具有一定的集体的、民族的哲学。

其次,哲学与世界观的方面。葛兰西对哲学的世界观规定了三个方面:一是哲学世界观的特点。它具有批判性和一贯性,哲学创造活动始于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原先接受的历史的世界观的批判。二是哲学世界观的结构。从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以不自觉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中的世界观。另一个是批判的、系统的、一贯性的世界观。三是哲学的世界观与科学、常识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哲学都是以科学的方式把哲学定义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葛兰西却不同以往他以历史主义的方法把哲学定义为文化的创造与革新的运动。同时,他使哲学深入日常生活中,强调哲学是批判日常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再次,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实践哲学是把历史主义发展为一种批判哲学层面上的现代文化的一个要素。作为历史主义的批判哲学,实践哲学是绝对历史主义。

葛兰西指出实践哲学是人类发展到现阶段文化的产物,因而可以看出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用葛兰西的原话说,“实践哲学是以所有这一切过去的文化为前提的……,它使大众文化和高级文化之间的对照成为辩证的。”[4]关于实践哲学,葛兰西也提出了自己的几个方面的阐释。首先,实践是人类历史运动的原动力。为了避免成为机械和僵化的思维,就需要利用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其次,将实践看作人的本质的内在性,因而人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他认可能动性不能与自然隔离,并将自然作为基本前提。但是,葛兰西认为这一前提并不能决定人的实质的发展进程,用他的原话说“不能把哲学归结为一种自然主义的‘人类学’:人类的本性并不是由人的‘生物学的’本性所赋予的。”[4]再次,实践哲学是具有深刻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属性。葛兰西反对经济决定论这类具有消极的宿命论色彩的论断。他强调以人的能动性为宗旨的实践哲学,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活动达到对现实的批判和变革。

猜你喜欢

葛兰西领导权世界观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世界观—雕塑遗产》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调整中国观,筹备世界观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论列宁、葛兰西领导权思想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