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T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8-01-25张珊宋新龙王爱迪谢东杰张乐刘宝山
张珊,宋新龙,王爱迪,谢东杰,张乐,刘宝山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病因所致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以造血细胞增生降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重要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我国的再障发病率为7.4/106,明显高于欧美国家(2/106~2.7/106)[1]。目前,多数研究认为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的骨髓细胞损伤在再障的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2-4]。其中CD4+T细胞亚群表现为Th1/Th2、Treg/Th17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相关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等。本综述旨在阐述CD4+T细胞中Th1、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分化调节机制及其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和治疗策略,积极寻找促进各细胞亚群之间平衡的条件,为再障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思路。
1 Th1和Th2细胞
1.1 Th1、Th2细胞亚群分化与调控 Th1和Th2由Th0细胞分化而来,受不同抗原信号刺激后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Th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Th2细胞分泌IL-4、IL-6、IL-10、IL-13等。其中,IFN-γ、IL-4分别是Th1、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而T-bet和GATA3分别是Th1、Th2的标志性转录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转录因子3个环节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共同调控Th1/Th2的分化。IFN-γ在调控Th1细胞分化中最具有特征性,自然杀伤细胞(NK)产生的IFN-γ或巨噬细胞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产生的IL-27可激活STAT1,STAT1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诱导的转录因子共同诱导激活T-bet,促进Th1细胞分化发育。而IL-4可活化STAT6,与TCR诱导的转录因子结合后可活化GATA3,促进Th2发育成熟。在生理条件下,Th1和Th2细胞维持动态平衡。
1.2 Th1、Th2细胞相关因子的致病作用 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再障患者长期处于免疫紊乱状态,其外周血中IL-2、IFN-γ等多种与自身免疫相关联的炎性因子升高[5]。CD34主要表达于造血干/祖细胞,作为筛选、计数造血干细胞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Fas和FasL是两个促凋亡基因,在促进骨髓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IFN-γ可直接诱发造血干细胞的凋亡,Liu 等[6]研究发现,初诊再障患者 CD34+、CD33+、CD14+、GlycoA+细胞表达Fas抗原高于健康组及疾病缓解组,其中CD34+细胞是免疫攻击的主要目标。赵馨等[7]研究发现,慢病毒转染IFN-γ片段至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小数造血集落生成数量显著减少,并且集落形成能力下降。另有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再障的发病具有相关性,IFN-γ单核苷酸多态性-874A/T、IL-6-174c/G、TNF-α-308G/A、TGFb1-509C/T在再障患者中的表达频率高于正常人[8]。IL-2是免疫调节过程中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CD4+T细胞分泌的内源性IL-2对启动由自身反应性细胞毒性CD8+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具有重要作用,而CD8+T细胞可通过穿孔素、Fas/FasL通路等多种途径损伤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细胞[9]。
1.3 Th1、Th2细胞与再障治疗 作为免疫应答重要一环节,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与再障发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这也是再障区别于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丁婧等[1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再障患者外周血IL-2、IFN-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IL-10则无明显差异。另外,Th1与Th2细胞比例失衡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研究者发现,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型再障患者组相比,重型再障患者血浆T-bet mRNA及Th1细胞比例显著增高,GATA-3 mRNA与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11]。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包括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扩增。CIK联合环孢素治疗能更好地下调IFN-γ水平及恢复CD4+T细胞正常比例,使接受治疗小鼠存活率达90%[12]。因此,Th1/Th2失衡及平衡恢复与再障的发生及造血功能的改善存在重要的联系。
2 Th17和Treg细胞
2.1 Th17、Treg细胞的分化调控 Th17和Treg细胞在分化发育中密切相关,在功能上相互拮抗。初始T细胞在IL-6、TGF-β的共同作用下向Th17分化,介导免疫应答反应;而在TGF-β的单独作用下向Treg分化,介导免疫耐受,二者的协调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必要环节[13]。转录激活因子STAT和Smad信号通路是调节Th17和Treg细胞分化的主要信号通路。IL-6、IL-21和IL-23均可通过JAK-STAT通路激活STAT3,促进Th17细胞分化。TGF-β在Treg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TGF-β对于维持外周淋巴组织Treg细胞数量是必不可少的,同时TGF-β能增强初始T细胞转化为Treg细胞的能力[15]。作为TGF-β的信号转导器,Smad蛋白尤其是Smad3可显著提高TGF-β活性[16]。
2.2 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致病作用 Th17细胞通过产生IL-17、IL-21、IL-22、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6、TNF等细胞因子发挥促炎症反应、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其中,IL-17是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效应因子,IL-17可直接抑制造血细胞集落的形成,从而抑制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加速其凋亡[17];其次,有研究证实IL-17可通过调节树突细胞的功能促进Th1细胞的应答[18]。IL-21协同IL-15可明显增强CD8+CD28+细胞毒性反应,并促进造血破坏因子IFN-γ的产生;体外实验发现,IL-21不仅可以抑制Foxp3的表达,而且促进CD4+T细胞中IL-17的表达[19]。更重要的是,T细胞在再障患者骨髓中的高度激活状态也与IL-21相关[20]。传统认为TNF-α是一种重要的造血负调控因子,TNF-α过度表达不仅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且可启动细胞内死亡途径,从而诱导造血细胞的死亡,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21],其机制与IFN-γ诱导凋亡相似。Xiao等[22]通过研究小鼠骨髓衰竭模型发现,当TNF-α途径失活(敲除TNFR1和TNFR2基因),造血干/祖细胞死亡率可降低30%~40%,而敲除Fas能下降5%~10%。
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性和无反应性,主要表现在抑制CD4+T细胞、CD8+T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对IL-2、特异性抗原、抗原递呈细胞刺激呈无反应状态。Treg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间接触及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IL-10等)完成[23]。再障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常表现为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表达降低,有研究认为这是由大量Th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炎症环境改变引起[24]。另外,再障患者Treg细胞不能有效地抑制效应T细胞产生IFN-γ,进而导致骨髓破坏[25]。Treg细胞缺乏、免疫功能缺陷减弱对自身抗原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使机体对自身骨髓产生免疫应答,最终导致造血干细胞受到免疫损伤,抑制造血功能。
2.3 Th17、Treg细胞与再障治疗 多数研究已认识到Th17及Treg与再障治疗效应相关。Yu等[26]通过检测细胞因子在再障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再障初诊患者IL-17、IL-21、IFN-γ、TNF-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王娜等[27]发现再障患者血红蛋白与Th17细胞及血清IL-17表达呈负相关,与Treg细胞表达呈正相关。Sutton团队研究发现,初诊Treg细胞水平偏高的再障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多为完全缓解,而初诊Treg细胞水平偏低者则多为部分缓解[28]。这表明Th17及Treg细胞不仅与疗效相关,与疾病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检测患者Th17、Treg细胞水平可更好地判断疾病的预后。Kordasti等[29]发现再障患者Treg具有IL-2敏感性及体外增殖性,提出了采用低剂量IL-2增殖自体Treg的新型疗法。此外,许多动物实验通过应用Th17抗体、回输Treg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系统系红斑狼疮、风湿病等取得了疗效,这些方法也可成为再障治疗的新思路,但发现其中混杂的效应T细胞易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30],诸如此类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3 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可塑性
CD4+T细胞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各亚群细胞之间可相互“转化”。Mazzoni等[31]发现,在TGF-β缺乏的环境中Th17接受IL-23刺激后,IL-17表达水平迅速下降而IFN-γ表达水平增多,呈现类Th1基因形态,但这类由Th17转变成的非典型Th1并不同于经典的Th1细胞。而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发现,Foxp3+T-bet-GATA3+Treg、Foxp3+T-bet+GATA3-Treg之间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如IL-4刺激)可相互转化,当Treg同时缺失T-bet、GATA3基因时,将诱发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32]。因此,CD4+T细胞之间并不是彼此相互独立的,各亚群细胞之间的联系有望成为再障患者CD4+T细胞恢复平衡的突破点。
4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T细胞免疫亢进、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原因,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极大地缓解临床症状。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对CD4+T细胞各个亚群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各亚群与再障的关系停留在亚群比例的异常、数量改变,对CD4+T细胞各亚群迁移、重塑及各个亚群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还需进一步深入。(2)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而且细胞因子作用机制交叉增加了研究的难度。(3)CD4+T细胞各亚群之间存在转化,可否利用“转化”作为调控各亚群平衡的契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现代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更清晰地认识CD4+T细胞对再障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