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材封面图片的审美写作

2018-01-25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长城黄河教材

安徽

封面,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的封面,不仅印有书名、编著者和出版者的名称等实用信息,更因编著者精心甄选的图片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语文教材的封面设计,也不仅在于瞬间吸引学生,更在于长久地感动学生、陶冶学生,能够折射出编著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以及对简约大气的形式美的追求。

下面笔者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教材的封面图片为例,浅析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写作。人教版必修教材共有五册,编者设计封面时选择的图片分别是黄河(壶口瀑布)、长江、长城、大海、雪山。五册语文教材的封面,从图片的选择到色调的调配,从形式到内容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它们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均体现在对图片的多元审美意义之中。

一、观美景:我见青山多妩媚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因而首先要具有美感;只有富有美感的封面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并打动读者。语文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书籍,其封面图片更需要具有美感,以便能够让学生一见而倾心。事实上,人教版五册语文必修教材的封面图片多为大河澎湃、高江急峡、崇山峻岭、瑞雪银装。面对这样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欣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文字来描绘美景。笔者曾让学生直面教材第三册的封面图片——云气氤氲中逶迤的长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学生的描绘很精彩,且举几例示之:

①早晨雾气重,曲折的长城像被铺了一层上好的丝滑白绸缎。又如仙女脸上的面纱,遮住了姣好容颜而遮不住美丽轮廓。晨雾下,草木愈发翠绿,像滴了油似的滑,泼了水似的清爽,更像久久静坐后的凉,衬托着长城。丝滑雾气,苍翠林木,游龙似长城,好一幅精美画卷。

②广袤苍穹下云天一色。蛋青色晨光丝丝交织于雾霭中,涌动在群峰之巅。绵延的山脉生长着翡绿的针树,凛然肃穆。就在这肃穆山景中,一道勃勃生机不屈盘延,那便是长城。

③长城安静,静卧于时光荏苒中,维持初心。远处,长城卧在林木间;近处烽火台清晰可触,棕黄色带上历史的灰黑色,融入白色水汽,合成历史的庄重色调。植被贴着城壁疯狂生长,带一片憧憬向远方伸展深绿。整幅画面有宁静纯和的白色,有安静庄严的淡黄色,更有生机勃勃的绿色。

④古朴巍峨的长城盘折在山的脊背上,蜿蜒向远方。树的苍绿、地的土黄交织成辽阔悠远的画卷。浓墨重彩,那长城便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沧桑挥就的浓重一笔。山近处一花一叶可以采撷,山远处淡墨留痕的潇洒气势可见。最美的是云雾,浓厚至极倒轻盈起来;雪白云浪拍打着矗立的山峰,将那山树长城淹灌其中,绰约有致,更添气韵。

在这里,学生将静止的封面图片化为气韵生动的笔下文字,或注重营造氛围,或注重调配色彩,学生在描绘时能够直接从图片本身的内容中获得壮美的熏陶。同样,以此方式观察、欣赏另四幅封面图片,不仅能够淬砺学生的文笔,而且能够在隽永的语言表达中获得雄浑壮美的审美愉悦。当然描绘时,既可以聚焦其力量、气势之美,也可以写其宁静安详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如必修教材第一册封面——黄河,可以侧重写其磅礴的气势,描述为:“沧浪漫漫,平沙莽莽。粗犷的黄河,那是一条腾跃在中华大地上的龙,鳞爪飞扬,从冰山起源,横跨中华,携沿途风景,直入汪洋。”黄河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力量被勾勒出来,这是动态之美。再如必修教材第二册封面——长江,则可以侧重写其安静和顺,描述为:“天地之间是一片广袤的苍茫、空阔,两岸青山延伸着,到云雾尽头,到如梦如幻的仙境。从那缭绕雾霭帘下缓缓驶出的游船,它们从远方驶出,又驶往一个未知的远方。碧水泛起宁静的涟漪,清波缱绻荡漾,一切如此沉静舒缓……”江水缓缓而流,并不是那种狂放的气势充满了雄浑厚重的冲涌力量,这是静态之美。

因为编著者所选的图片都是自然界的——黄河、长江、长城、大海、雪山,所以学生在观察、欣赏封面图片时会油然涌动一种渴望,去观察、探寻大自然。正如《庄子·知北游》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美存在于“天地”即大自然之中,为“天地”所具有;人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融入到“天地”之中。教材的封面图片是有限的,但由它们而激发的探寻渴望与审美的愉悦则是无限的。又因为编著者所选的图片都是摄影图片,而摄影家主要是用线条、颜色、光影来塑造形象的,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再现图片之美,在艺术手法的转换中,学生就能够更深地感受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变化与光影的协调,进而感受图片画面的整体之美。

二、传美感:人生自是有情痴

封面图片的画面美这一审美属性显而易见,学生在观察中能够获得审美愉悦。但图片振奋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图片中的景物本身美好,更在于其以形传情。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摄影家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所拍摄的图景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对图片情感的理解,着重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形象和动人的画面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美,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摄影家所摄图景中蕴含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融入图景中来理解情感之美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譬如面对必修教材第四册封面——辽阔无边的大海,可以想象自己此时登山远眺、雄心勃勃,远处晨光熹微,近处海风劲吹,衣袂飘举,在浩渺无涯的大海边油然而生“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宏伟抱负;甚至可以设想自己在大海泛舟,一泻千里,中流击水,挥篙高歌;当然还可以设想这是黄昏时分的大海,你靠在沙滩的岩石上,看那壮丽的落日为万顷波涛抹上金黄色的彩带,灿烂的晚霞中,是若隐若现的小岛,是星星点点的渔舟,此刻心中涌起无限的温煦和宁谧。通过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场景中,让自己身临其境,刹那间获得心灵的陶醉与了悟,这便是情感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使人精神振奋,给人增添生活的乐趣,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如果教师为图片配上合适的音乐,使诉诸视觉的图片与诉诸听觉的音乐相互映衬,引导学生将眼观、耳听、心思融为一体,则更能够理解封面图片所蕴含的情感美。譬如面对必修教材第一册封面黄河图片,面对波涛怒吼,若奔马直入河海的黄河流水,可以配二胡乐曲《赛马》,以乐曲中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强化黄河惊涛动人心魄的壮美之情。还可以直接配《黄河大合唱》,乐曲铿锵有力,情绪激昂,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与图片的意境十分吻合。学生边听边赏、边看边想,情绪随着乐曲而变化,思想随着情绪而放飞。在放飞的思想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和游击健儿一起驰骋英豪,为国效力。此时此刻,炙热深厚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用抒情性的语言将自己心中所思形成文字。再以黄河封面为例,有的学生写道:“我不曾亲见黄河水。然而无需亲临,隔着一张纸的厚度,黄河的怒吼咆哮携千万山水,带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让人瞬间明了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坚毅刚强是从何而来——这黄河水养的人!我不曾亲见黄河水,但黄河依旧波涛汹涌,在梦里。”

有的则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是一个图腾,一种传奇,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九曲回肠,一泻千里,日月从这升起,文明从这乍开混沌,我是铭刻在甲骨上的光阴。奔流兮永不归兮,我深沉的低吼在中华上空震荡。”

通观语文教材封面中的图片:黄河、长江、长城、雪山与大海,那是自然界雄奇的画廊,生气盈盈,璀璨夺目;那也是我们民族刚健坚强昂扬向上的象征,庄严深厚,博大峥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里即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编著者就经由这些典型大气的封面图片来蕴含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或优美或深沉或豪放,来展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欣赏学习时唤起情感的共鸣,获得情感美的熏陶。

三、悟哲理:万物静观皆自得

《庄子·天下》有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面对雄伟壮丽气势辽阔的封面图片,不仅要明其美,在观赏美景之时得到情感的共鸣与陶冶;还要析其理,获得智慧的启迪。如果说情感的激发是热烈的火,那么哲理的了悟便是冷静的冰,它更需要欣赏者凝神静思。为此教师可以先做理性的思考,以自己的感悟来引发学生心灵的火花。譬如面对必修教材第三册的长城封面,可以思考: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国家民族记忆的灵魂,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爱惜它,不爱长城非好汉;爱惜长城即珍惜呵护祖先创造传承下来的一切文化遗产;既不能存心破坏,也不能因为无知而好心办坏事,煮鹤焚琴,使历史价值荡然无存。

面对必修教材第四册起伏澎湃的大海封面,可以思考:潮涨潮落非由风,胸有浩瀚自从容;成败荣辱昂一笑,峰穷云极展鲲鹏。还可以联想到苏轼的禅诗《观潮》或《赤壁赋》中蕴含哲理的文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第五册的雪山封面,庄严厚实,给人以静穆的伟大、智慧者无言的启迪;引人回想古圣先贤的智慧箴言,如孔子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编著者将庄重静默的雪山作为第五册的封面,而前四册多编以动态的江河湖海,这样编排本身也给人以启迪。因为动态的景物常以其运动、力量与野性的气势先声夺人,会引发学生的欣赏与思考;但学生不容易体察静默的景物中包蕴的生命力。其实正在这安详的静态姿势里有一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那是蓬勃旺盛的生命内在的精神。

教师还需要创设静思之场,让学生于图片的凝眸中做思想的逍遥游,并用文字将刹那的感悟记录下来。譬如从黄河封面中有人感悟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义无反顾的力量,有人由黄河九曲想到,虽心向远方,但路在脚下,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礼记·中庸》)。从庄严浑厚方方正正的雪山封面中,有人感悟到为人也要刚正遒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长城封面的色彩调配中,有人感悟到色彩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有一定变化的,对比变化中寻求协调化,给人以思想理念的启迪。

纵览五册封面,山川雄奇,撼人心魄,荡气回肠。由此而感奋的不仅是情感的愉悦,更是理性人格的精神之美——沉着冷静,勇敢无畏,理智崇高。十八世纪德国的席勒曾说:“美使我们和世界合成一体,崇高使我们凌驾于世界之上。”崇高之美,令我们心生敬畏,也令我们灵魂升华。如同庄子所说:“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总之,由美的欣赏到情感的激发再到哲理意义的启迪,图片的多元审美写作意义在循序渐进中展现。学生也因此而与编写者、摄影艺术家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获得情感的陶冶与精神的升华。

猜你喜欢

长城黄河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守护长城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