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模式·策略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活动设计与实践探索

2018-01-25姜兰波上海市莘庄中学上海201199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政治课学科精神

姜兰波(上海市莘庄中学,上海 201199)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懂、弄通、做实”的总要求,全方位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大政治任务。而以“激活教学”模式严谨生动地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则是落实新课标、培育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立德树人: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价值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丰富并完善教材内容,使主流价值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切实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课程性质决定的当然使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课程性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新课标确认课程的核心价值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基本功能是提高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培养目标是培育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举”到“三维一体”,将党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到学科课程之中。师生共同探究中国自信、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探究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探究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特点。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是学生德育的现实诉求。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迅捷化进程的加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革命性的转型,进而引发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改革开放进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关键发展期,传统价值观、外来价值观、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并存共生与激荡融合,舆论导向的局部混乱和道德标准约束力的减退,加剧了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和交互影响,呈现出多元取向的态势,独立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不断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元价值的难度不断在加大。例如,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冲击和影响着集体主义精神、奉献互助精神。当下中学生文化选择多样、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状态复杂、心理心态失衡、道德言行失范等倾向有所上升,大多数学生也经常面临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困惑。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观念上出现了“三化”倾向:个人道德素养有些低化,社会责任感渐趋弱化,国家意识有所淡化。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突出表现为三种情形:人生价值目标的狭窄化和平庸化,人生价值手段的复杂化和电子化,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功利化。行为上表现出“三满”特征:满口网络词汇交流,满脸调侃表情交互,满脑动漫形象交错。成长上体现为“三熟”趋势:生理早熟,心理晚熟,精神不熟。是非善恶标准模糊,心理问题上升,宅男宅女渐多,“我最棒,我选我”成为流行语,交友购物依赖于网络,搞笑无厘头,搞怪无底线,做事剑走偏锋,出走自杀极端事件频发……诸如此类,正是价值多元的典型例证和公开表达。因此,亟需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激活教学”: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模式

“高大上”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教学内容,要依托有效载体,课程目标的达成也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激活教学”的内涵。中学政治“激活教学”的核心观点是“四个培育三级激活一个目标”,激发兴趣导学,激活思维导智,激扬情感导行。就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主”作用,动之以情,激活学生情感态度层面的感知,培育政治情感(育情),初级激活;晓之以理,激活价值观层面的认知,培育政治辨析能力(育智育德),中级激活;导之以行,激活行为层面的理智,培育政治行为能力(育行),高级激活,呈现为“教师引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多维互动”的师生共同激活的教学情境,核心是达成一个课程目标——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激活教学”的优势表现为“三个度”:在广度上呈现为努力使学生全员、全过程、全身心参与;在深度上表现为师生在知识层面的认知由触动到共识,情感领域的沟通由交融到共鸣,精神世界的交流由自由到共享;在延展度上凸现为课内学习与课外体验的衔接,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链接。

“激活教学”贵在导航,巧在激疑,妙在开窍,重在转化,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在“动”中感受,教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能够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激活教学”强调在情境中合作学习政治课程,在体验中共同认知政治观点,在实践中自我领悟政治意识,在生活中各自提高政治能力,把政治课教学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和体验性的基础之上。

“激活教学”更有助于摆脱政治灌输和说教的传统窠臼,让严肃的政治内容通俗些、亲近些。它可以将政治学科的科学性和时政化趋势在有机融合方面做些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发挥政治课“小课堂、大社会”的学科优势,促进中学生社会化,在情感和心理层面搭建一个师生之间、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之间广泛交流的通道和充分融通的平台,激活学生内驱力,使政治课教学由“走近学生表面”到“走进学生心灵”,探索落实新课标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多元实施: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策略

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思想政治课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课程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即“活动设计内容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课程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统整起来,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是学科核心素养主导课程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抉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课程育人重融入,基础型课程讲座与专题并举。应用“激活教学”模式,使学习活动由浅层的外部表现形态,到思维活动的深层运作,再到学生自我建构和主动践行,师生、生生、师生与媒体之间交相互激,同步对话。我们组织全体学生利用学校班会时间统一听取讲座,政治特级教师作学术报告,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认识论解读十九大报告,用唯物辩证法解析“新时代”的丰富内涵,用矛盾论解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以及新思想和新战略,阐述十九大报告的整体内容和核心要义,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注重以生动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是“激活教学”的“引擎”,教师的主动更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教师选择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班级授课分设三个专题,补充更新教材内容。每一个专题精选恰当的内容,按照“梳理专题—整合内容—设计议题—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六个程序组织教学,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将十九大报告新提法的考点链接及教材变动融入课堂教学,激活学生兴趣,扩大学习容量、培养政治思维。沪版高一《经济常识》专题,重点讲述社会主要矛盾、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提法。沪版高二《政治常识》专题,着重讲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团结、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等问题的新表述。沪版高二《哲学常识》专题,主要讲清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等新内涵。从教学总目标出发,将十九大精神细化分解到每个章节,深入挖掘各年级教材知识点,融入时政事例,整合相关内容,同步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抓住思想政治课这一“主渠道”,借助经典案例和生动鲜活的新人新事,将理论的深刻性与事例的生动性融为一体,展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发展;抓实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收集整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选取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释疑解惑,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

活动育人重导向,拓展型课程竞赛与参观并启。思想政治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实施路径是学科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在政治拓展型课程上以竞赛和参观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学活动,使“活动”设计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在活动中学习,内化于心,在实践中体验,外化于行。鼓励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如,以“逐梦青春”为主题,开展闯关竞赛,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设定闯关题目,分为牢记使命、拼贴梦想、汲取能量、精神传递、不忘初心五大关,按顺序完成各关任务方可通关。同学们齐心合力,认真专注地寻找答案,破难通关。

又如,组织学生参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作品展”,依次观赏“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门”四部分96幅作品,同学们长时间驻足观看,体味当年的峥嵘岁月和96年奋斗历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实现激活的基础,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学生的知识经验激活,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要给思维活跃的学生开放更广的时空,给思维展开的学生提供适宜的材料,给思维启动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给思维停滞的学生施以恰当的激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都能在自己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

实践育人重体验,研究型课程调研与征文并合。实践是滋养素养的源泉。“学习十九大精神调研与征文”活动,作为学生寒假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师生精心设计主题、精细准备资源、精准评价成效。这一活动要求全体在校学生全员参赛,按照“布置选题—提供资源—分组调研—集中展示—考核评价”五个程序,对获得等第奖的同学予以奖励,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学生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教师从“讲台隐到后台”,转型成为“身边的指导”,充分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灵活生动的优势,拓展教学资源和教育空间,利用便捷直观的QQ群和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推送相关参考文献等资源,充分发动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分享成果,“网上网下互动、线上线下交流”,在讨论中生成问题,在问题中产生思维碰撞,通过事例分析展示观点,通过价值冲突辨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教师适时点拨,随时答疑,及时评价。以调研与征文活动为载体,跨越传统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弥补政治学科课时不足和教材滞后于现实生活的天然缺陷,扩展学生视野,增大学生的信息量,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合理迁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知识的联系。学生在社会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让十九大的新思想既“入眼”又“走心”,凝聚学思践悟的正能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巩固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激活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侧重启发学生的心智和培育学生的人格。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应用“激活教学”模式,基础型课程讲座与专题并举、拓展型课程竞赛与参观并启、研究型课程调研与征文并合,教师循着导趣、导思、导情、导智和导行,逐级深入,逐层递升;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心、动脑和动作,全员全程参与,由表及里互动。教师“五导”和学生“五动”,融为一体,交相呼应,同步运作,“四个培育”渗透全程,初中高“三级激活”逐级深入,全方位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猜你喜欢

政治课学科精神
【学科新书导览】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超学科”来啦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