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孩子“写”的起点上
——“记一次家务劳动”作后指导实录及反思
2018-01-25◇徐栋
◇徐 栋
一 题好一半文
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写了一件什么家务劳动吗?
生:我写的是洗碗。
师:真棒。
生:我写的是一次拖地。
师:拖地你都会,真有才。这位女同学,你写了什么?
生:洗袜子。
师:女孩子,很勤劳,会洗袜子了。她给作文取个题目,是“洗袜子”。(生齐读)这个题目不好,对吗?
生:不好。
(师出示:《洗袜子,不简单》——胡芳菲)
师:作者在哪里?原来是你,请作者来朗读。
(生甜美地朗读)
师:芳菲同学真不简单,题目看上去对称,读上去有节奏感。再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出示:《大战鸡蛋饼》——洪妍)作者在哪里?请你读一遍。
(生读)
师:(出示:《扫地大作战》——张嘉诚)是男孩子写的吗?请男孩子一起朗读。
(生读)
师:张嘉诚真了不起,为男生争光。这两个题目也非常好,适当夸张一下,感觉不一样。不像有些同学,要么是“第一次扫地”,要么是“第一次做饭”,没有新鲜的感觉。老师之前带的班也写过这样的作文,猜猜看,会写什么家务劳动呢?
(出示:《厨房交响曲》《玻璃洗“脸”记》《洗衣服也快乐》《小小馄饨工》《厨房小碗响叮当》《拖地也疯狂》《洗衣服的快乐》)
师:再给你一次机会,给作文重新取题目,你会取什么呢?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题目已经很棒了,也可以不“重考”。
(生用1分钟修改题目。师巡视)
生:我原来的题目是“第一次洗碗”,改成了“洗碗大作战”。
师:真棒。原来的题目70分,现在100分。
生:我原来的题目是“第一次做饺子”,改成了“做饺子,很快乐”。
师:嗯,读上去有节奏感了。
生:老师,我没有改,我的题目是——“‘绿骑士’大战‘黄圣衣’”。
师:你的题目很有新意,写了青椒炒蛋。只是,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有些不懂。取题目,很重要,要与众不同。“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懂了吗?
生:懂了。
二 捕捉小动作
师:取好题目,得50分,还有50分哪里来呢?当然是内容。写家务劳动,一定会动手。动手,就会写“动作”,(板书:动作)高手很会捕捉动作,“低手”写作文只会用“弄一下”“拿一下”。我们班有高手,猜猜看,高手是谁?
(出示:姜秭萌。指名该生大声读)
师:你的名字真好听,萌萌的,你长得也萌萌的,大家认为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蛮好的。
师:这是对你的鼓励。萌萌,来读吧。
(出示)
我把碗一个个拿进厨房,灌了一些水,拿起洗洁精往里挤,太用力了,洗洁精一下子从手中滑了下来,冲我哈哈大笑。
——姜秭萌
师:送给她掌声。长得萌萌的,写得萌萌的,读得萌萌的。找一找,萌萌句子里的动作在哪里?
生:拿进、灌、拿起、挤。
师:真好。一起朗读这些动作。
(生齐读)
师:其实,做家务时动作是很快的,几秒钟而已,萌萌会把动作分解。分解后的动作,我们给它一个名字。(板书:小动作)把萌萌的小动作放进句子,一起朗读。
(出示)
妈妈刚走,我来到衣柜旁,慢吞吞地将衣柜打开,那刺鼻的气味让人无法不后退,还有老爸的袜子味真是臭死了。我急忙跑到窗口,呼一口气,又吸了一口气,随后戴上口罩,走到衣柜前,把衣服放在床上,接着把一件一件的衣服叠好,我累得汗流浃背。
——王曼
(一半请女孩读,找到小动作:来到、打开、后退。一半请男孩读,找到小动作:跑到、戴上、走到、放、叠好)
师:(一小男孩准确找到小动作)请问,你是王曼的好朋友吗?
生:我和她是同桌。
师:原来如此,同桌之间就是互相了解。啊,有这么多小动作。孩子们,如果回想时忘记了,怎么办呢?
生:可以再做一遍。
师:这个办法非常好。忘记了可以再模拟做一遍。
(出示)
我灵机一动,拿起一颗草莓,把头削平,又拿出火龙果,将皮去掉,切成正方形,在两边各戳一个洞,把剩余的火龙果切成条,插在两个洞里,最后,把草莓轻轻地放上去,这样,就成一个人的模样。——黄厚明
(男生读,小组读)
师: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找一找,能从中找到几个小动作?我们比一比。十秒钟倒计时开始。男生找了几个?
生:七个。
师:有没有超过七个的呢?女生找到几个?
生:八个。
(请男生读小动作,女生补充。最后,男生说了九个,请两生一起朗读小动作。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句话,小动作捕捉得精准、细腻,这样,文章有画面感。发现别人句子里的小动作不稀罕,自己会捕捉才是真本事。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模拟洗毛巾动作,生仔细观察,把捕捉到的小动作写下来。三分钟后,朗读交流,写在黑板上)
师:看黑板,一共有几个小动作?一起读。
生:解开、撩起、打开、抓起、冲洗、搓搓、拧干、甩甩、展开、叠起来……
师: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了这么多小动作,把它们放在作文里,文章就细腻了。
三 删除不必要的连词
师:我读了你们的作文,发现很多句子写得非常棒,但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一起来看看。
(出示。指名读)
我先把碗从大到小摞好,然后放到水池边,再把锅抬到水池里,挤上洗洁精,一切准备好了。
师:什么地方有问题?
生:锅不用抬,用“拿”就可以了。
生:这个连词有问题,“再”不用也可以。
师:除了“再”,还有两个连词需要吗?
生:不需要。
师:这些连词是多余的,可以去掉。做家务时,这些小动作衔接得很紧凑,连词就不需要了。
(出示句子。略)
生:去掉“先是”“接着”“然后”。
师:真好。这些动作衔接紧凑,不需要连词。再来练习。
(出示句子。略)
生:删除“先”“再”“然后”“然后”“又”。
生:第二句删除“首先”“再”“然后”。
师:你们真厉害。连词就像胶水,如果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凑,就不需要“胶水”,要果断删除。动作之间承接不紧凑,就可以用。如果可用可不用,就不要用了。孩子们,今天,我们知道了写作文要取个好题目,有个性的题目,更要捕捉到做家务时的小动作,忘了可以回想,可以模拟。回去后,请大家再读自己的作文,用今天学到的办法修改,增加几个小动作,加一个动作就加10分,看你的作文最后能得多少分。下课。
教后反思:儿童写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是作后指导课的核心理念。少了作前的束缚,学生才有了思绪的放飞。作后指导不是放弃“教学”,只是后移“指导”,研读学生作文,把握写作脉搏,最终开出“教学的良方”。
一、筛选,就能教得精准
“记一次家务劳动”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的作文。收到孩子们的作文后,我开始了研读之路。
教什么?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文是学生体验后写的,有体验过程,一定有写作素材,关键在于引导孩子细致、有选择地写出来,善于表达自己体验时的心理活动。有了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就有了方向:写好动作,抓住心理。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开始备课,共五个板块。1.欣赏三个独特的题目。2.欣赏五个动作描写细腻的句子。3.感受三处心理活动丰富的语段。4.创设情境,抓住动作仿写段落。5.删除不必要的连词。设计好教学流程,看着满满五页打印稿,心里有些忐忑。这么多环节,只有40分钟,学生能接受吗?必须调整。
继续研读学生作文,我发现学生写不细致,不会分解、捕捉细小动作,只会笼统写当时的场景。果断调整教学内容:1.欣赏个性化的题目。2.欣赏并捕捉小动作。3.删除不必要的连词。其中,学生分解、捕捉小动作是核心环节。学会这个能力,就能基本学会写这种体验类作文。
二、发力,在写作最需要处
每次研读学生作文,总能发现许多问题,一节课不能全部“治好”。怎么办?研读一下写作要求,权衡一下学生能力,选择最要紧的先教。
收到学生作文,细细一读,存在的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是字数,大部分学生只写了二三百字。四年级孩子,这样的写作水平只能算一般。不会写,写不长,是孩子写作中最头疼的。只要抓住动作,写出心理感受,写详细不是问题。我选择了“捕捉小动作”这个写作技法。教学中,出示学生的句子,寻找表示动作的词语,揣摩用词的精准。学生有了体验,我顺势创设洗毛巾的情境,让学生捕捉短短十秒钟内的小动作。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趣味盎然,一下子找到14个小动作。
写表示顺序的段落,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乱用连词。在挑刺环节,我预设了三句话,请学生发现:连词是胶水,少用为好。
写作指导,必须在学生最需要处发力,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的教学才能出彩。
三、激励,写作的加油站
写作最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当作文不断被否定,学生会逐渐丧失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欣赏就是鼓励,能给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加油。教师的点评,对作者,是荣誉,对全体,是方向。因此,当我让学生修改自己的题目时,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改出来的题目比原来有个性。在“捕捉小动作”环节,我出示学生的句子,让孩子们大声朗读,表扬读得好、写得好的学生,学生听了喜滋滋的,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欣赏是作后指导的核心。学生的作文再差,还是能找得到欣赏的地方,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激励意识。学生作文不完美,才需要不断地指导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