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兼得“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文本解读

2018-01-25方德佺汤传文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父与子废墟想象

◇方德佺 汤传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达出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在一起”,不仅仅是体悟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线索,更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抓手。

一 “在一起”:背景与线索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一起”,是父亲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此时呈现在父亲面前的是:大地震后儿子所在学校的教学楼变成了一片废墟。他是为了救儿子“冲”到这里的,可哪里还有儿子的踪影!“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可见,这片废墟对父亲的打击是多么沉重。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之下,他想起了“在一起”的话,心中升起了要与儿子在一起的念头,并坚定地走向废墟。

七岁的阿曼达和同伴在地震突然袭来时被埋在了废墟下,他们在慌乱之后静下来等待救援。为同伴树立信念,使他们能坚持近40个小时等待救援的核心人物无疑是阿曼达,他“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他相信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和他“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当救援出口被开辟出来时,阿曼达主动提出让其他同学先出去,自己最后出去。他这样做还是因为他坚信爸爸会跟他“在一起”。这是多么动人的“在一起”呀,它让一个七岁的孩子如此沉着、自信。

可见,“在一起”在故事的开始、经过与结束时多次出现,并且引出了相应的原因和结果,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情节线索。同时,“在一起”每一次出现,都引发了与之相关人物的感情变化,并最终演绎成爱的传奇,无疑它又是一条情感线索。抓住这条有着双重作用的线索,可以让内容与表达在理解中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 “在一起”:留白与想象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特写镜头定格在课文的结尾,是课文中出现的唯一一处父子真正“在一起”。课文中其他多次写到的“在一起”都属于留白,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适当地加以想象。

1.从父亲的角度看“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常”强调说的次数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父亲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儿子说这样的话,每次说起这样的话应该都是有原因的,那么父亲会在哪些情况下对儿子说这句 “在一起”的话呢?学习中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再通过互动交流选择一些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分享,并按所发生事情的轻重排序,以显示“不论”与“总”的意义所在。

父亲在走向废墟开始挖掘时,非常渴望有人来帮助他,好快一点跟儿子“在一起”。他确认没有人相信他并且也没有人帮助他后,便独自承担起用一双手挖掘废墟的工作。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小时”,他夜以继日地挖着:他手指被刺破,钻心地疼,想歇一会儿,可想到( ),他便继续挖了起来;他口干舌燥,肚子饿极了,想歇一会儿,可想到( ),他便继续挖了起来;他跪在地上浑身无力,眼睛睁不开,想歇一会儿,可想到( ),他便继续挖了起来……

这里可让学生借助前面想象的内容,适当地说一说,既能丰富课文重点环节的表达,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2.从儿子的角度看“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能让儿子如此坚信父亲的话,肯定是父亲每次对他说这句话时,都让他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印象,即儿子每次遇到难题,父亲总是能出现。这也需要想象,不过这是从儿子的角度来想象,最好与从父亲的角度想象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件事,也要有不一样的理解角度。

在废墟中的近40个小时里,儿子正是凭这句“在一起”的话来稳定人心的。其间,14个那么小的孩子被突然埋在黑暗之中,恐慌和焦灼是不可避免的,加上没有水和食物,各种困难都随之而来。学习中,可以引领学生想象在废墟中不断发生的对话:小伙伴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儿子是怎样借助“在一起”来一一化解这些困难的?以此使学生体会儿子在父亲的教育感召下 “了不起”的表现。

三 “在一起”:表达与拓展

有人曾就课文的真实性进行考证并提出有力的质疑,而我宁愿把它当成传奇故事来读。

课文演绎的是一对父子从“不在一起”到“在一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地震后,废墟是造成父子“不在一起”甚至可能永远“不在一起”的起因,许多孩子的父母在看到这片废墟时“痛哭并大喊”,然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即使一时活着也坚持不了多久,而这位父亲坚信要与儿子在一起并独自进行徒手挖掘废墟的工作,坚持了38个小时后从废墟中救出了14个孩子,终于和儿子“在一起”,化解了一次最困难的 “不在一起”的险情,从而使故事充满了传奇性。如果从“在一起”这条线索来看故事的结构,则起因、经过、结果都非常清晰。只不过,为了表达传奇色彩,行文中把父亲的言行放在了突出位置,使父亲成了传奇人物,而其他孩子的父母甚至消防队长与警察的言行都做了陪衬。这一方面可能与美国的国情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传奇故事表达上的需要。

故事中的另一个传奇人物是七岁的儿子,受表达角度的影响,课文中关于他的描写只有他说的几句话。不过从这些话中依然可以推测出,在废墟中他做了不少工作,如给小伙伴讲爸爸和自己“在一起”的故事,组织安排小伙伴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等。为了丰富文本的传奇情节,可以以“废墟下……”为题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写写儿子在废墟下的具体表现,使“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表达更丰满一些。

猜你喜欢

父与子废墟想象
“废墟”
快乐的想象
废墟里的救赎
父与子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废墟(外一章)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街头的废墟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