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对小学习作的启示
2018-01-25◇汪潮
◇汪 潮
2018年全国高考共有八套作文题目,其中三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五套分别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省(直辖市)命制(见文末附录)。这些作文题目不仅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成果和作文教学方向,也对小学习作具有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启示。
启示之一:文化作文的自信
中国当前的改革和今后的发展要坚守“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全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文化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平台。
总体上看,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体现作文的文化属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中关于“世纪宝宝”等现象,全国Ⅱ卷作文试题中关于“‘二战’期间飞机弹痕分布统计”,全国Ⅲ卷作文试题中关于“三个标语”,北京卷作文试题中的“绿水青山图”,天津卷作文试题中对“器”的感悟,上海卷作文试题中对“被需要”的思考,江苏卷作文试题中对“语言中的文化”的关注,浙江卷作文试题中对“浙江精神”的思考,都涉及一些典型的文化现象。围绕这些主题的高考作文无不折射出对文化现象的兴趣和思量。在这方面,江苏卷作文试题中“语言中的文化”的命题是最为专业和精准的,它旨在引领学生在作文中把语言表达与文化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文化作文”的发展方向。
小学习作当然不是高考作文,但高考作文试题还是对小学习作教学有深刻启示的。这就是要在习作教学中不断添加文化的元素,扩大文化的份额,提高文化的品位。
1.增强习作中的文化目标意识。作文既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手段,所以要提升习作中的文化意识,诸如文化渊源、文化认知和文化前瞻。“立德树人”,作文也是在培养文化人,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接受文化洗礼的过程。
2.增加习作中的文化素材。习作的内容有自然素材和文化素材。要不断挖掘习作中的文化元素。文化素材主要来源于:(1)文化认知。通过感知文化语言(包括文本语言和教学语言)不断提升文化境界和文化品位。文化历史的厚重性、文化思辨的深刻性和文化基因的恒久性,将是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2)文化经典。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把握文化血脉,领略文化风情。(3)文化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触发文化良知和文化思维,初步形成良好的文化精神。
3.增进习作中的文化交流。作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交流活动。如果能借助文化现象,通过文化语言进行文化的多样交流,对培养文化特质和文化精神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小作文要有大追求:基于全球文化条件下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思辨和融合,使习作教学为复兴中华文化和丰富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启示之二:话题作文的关注
作文要有时代特性,关注改革话题。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今年的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的话题。
全国Ⅲ卷的作文试题以一句口号、一个时评标题、一条标语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各个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三者分别表示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可称为“改革开放三部曲”。北京卷作文试题“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话题。浙江卷作文试题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规划未来。在历年的高考作文题型中话题作文出现的概率最高,一般以写议论文为主。今年浙江卷作文试题是最为典型的,它在引领话题作文的新思路。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写作提示”启发思维,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和内容的作文题型。话题作文也是小学习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1.解读话题作文的要素。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对这三部分用语要认真、仔细、全面地审读。特别是“要求”用语,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文体、字数、提示等,大都是刚性的规定,必须遵守。有时作文题可能比较模糊,需要借助其他有关参照信息才能明确写作具体要求。
2.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一般来说,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和自由发挥。当你选定了某一种文体时,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可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也可写成富有想象力的或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还可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等。
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多种文体的自由。
3.明确话题作文的内容。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是写作的中心,要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话题作文一般不限观点,不限内容,不限体裁。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空间更大,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发挥的余地。
启示之三:生活作文的追求
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一个同心圆。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高考作文试题多年不懈的努力方向。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人生新征程的 “成人礼”。全国Ⅰ卷作文试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环境的综合考量,它暗示这一代人成长所拥有的独特的生活空间和文化土壤。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努力体现了这一追求。上海卷作文“被需要”取材于生活实际,能引导考生结合生活体验提炼事例。江苏卷作文“语言中的文化”关注日常生活,引导考生感悟生活哲理。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来自于生活,作文的内容也就是生活的内容。基于现实生活的习作教学是真实的、丰富的、具有灵性的。这对小学习作的重要启示是:
1.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生活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生活,体验生活滋味,逐步学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益于习作素材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小学生的生活主要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学习生活、文体生活、旅游生活等。“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有必要对此指导,让学生做一个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沿着“观察→思考→积累”的轨道认识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正能量 (真、善、美),辨识负能量(假、恶、丑)。
3.辅导学生记录生活。要在认识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记录自己对生活酸、甜、苦、辣的真实感受。“我手写我心”,“我心述我情”,“我情表我意”,要求写出对昨天有趣生活的初步回忆,对今天丰富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什么样的生活就记录、写成什么样的作文,作文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这样的互动一体化,作文才是有滋有味、有意义的。
启示之四:材料作文的样式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考命题基本上采取的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样式,并提出“立意不限”“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等要求。2018年也是如此。
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试题的样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并提出了具体写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试题的样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并提出了具体写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Ⅲ卷作文试题的样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并提出了具体写作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其他五省(直辖市)2018年高考作文试题的样式也大致如此,并作了更具体的要求。这种材料作文的样式,对小学习作的启示在于:
1.关注议论性作文。议论性作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作文样式。课标规定:小学习作主要类型是记实性作文和想象性作文,而对议论性作文不作要求。这种定位固然是对的,但是在小学阶段也要逐步渗透议论性作文的感知和练习,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通过议论、评论和辩论,逐步培养学生的议论意识,提高论说水平。在小学阶段适当写一写读后感、生活随笔、学习杂谈、热点评论等,是有意义的。
2.建构读写一体化。材料作文的样式一般是二段论:先读呈现的材料,再写作文。这是一种阅读和写作一体化的设计思路——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这为小学习作提供了读写一体化的学理依据和新式范本。
3.训练习作的审题。(1)作文的立意。立意产生于写作之前。立意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是一种文意。它包括思想内容、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其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立意大于主题。议论文写作首先是立意,其次才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2)作文的文体。从体裁看,作文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之分。文无体不立,小学习作教学也应有一种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样式和表达特点。(3)作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理性判断。高考作文多要求自拟题目,小学习作也要加强审题、拟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培养,主要包括题目的范畴、角度、立意、文体、表达方式等。
启示之五:“思性作文”的推进
思维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作文教学促进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为此,2018年高考作文题加大了对思维类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有重点的测量。全国Ⅱ卷作文试题“‘二战’期间飞机弹痕分布统计”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天津卷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上海卷作文试题“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江苏卷作文试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浙江卷作文试题中的“浙江精神”也可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水平。
朱光潜先生说过:“思想就是使用语言。”要把写作视为一种思维和能力。这种侧重于强化思维的“思性作文”对推进小学习作颇有意义。
1.习作中思维的意识。习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习作样式和水平。习作中的审题、立意、构思、表达、修改等无不与思维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习作的“全思维”。
2.习作中思维的发展。习作教学要基于学生现有思维水平而开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般而言,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则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高中生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思维得到发展。在习作中依次有侧重地训练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习作中思维的品质。习作中不仅要启用思维及其类型,而且要关注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习作迫切需要思维品质的参与和整合,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作文构思、作文提纲、作文思维导图具有积极意义。
启示之六:微型作文的尝试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人们热衷于微生活、微表达。微型意味着精准、效率和品质。于是,微型作文应运而生。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基本上是专题性微型写作,属于微型作文的范畴,最突出的是北京的选择性微写作。
读书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确。为了不断提高学习的精准化,小学的习作教学也很有必要进行微习作的改造。
1.微习作的要求。微习作指的是用较少的文字,写出立意合理、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其文字表达和普通作文一样,但更致力于“立意新颖”“结构严谨”和“语言精练”。它短小精悍,简约少语,是一种更高要求的习作训练。
2.微习作的类型。微习作可以是微故事、微诗歌、微小说,甚至是一个意念、一点发现、一次对话等微活动。小学习作教学主要是训练描写。微习作的描写类型有:语言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想象描写、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3.微习作的形态。(1)批注式。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微习作,类似在博客中发表评论。在博客里,评论与微博同步,发一条评论就是一条简单的微博。批注式的微习作,有很强的即兴性。(2)主题式。要求围绕某一主题,写好一个精彩片段,如写“热”或“冷”的一个片段。 (3)微博式。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微习作的方法,拟定习作内容,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不但有助于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附录: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全国Ⅰ卷(略,详见第9页)
全国Ⅱ卷: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Ⅲ卷:
(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天津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浙江卷: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 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