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2018-01-25颜佳玥

黄河之声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学音乐课程

颜佳玥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公共音乐教育是指普通高校通过在全体学生中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塑造核心价值和健全人格的艺术教育活动,是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高校在推进和普及公共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可谓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尤其是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陆续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几个文件,对普通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进作用。但总体上看,当前公共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依然缺少它应有的地位,仍是素质教育中最短的短板。调研发现,高校曾普遍存的音乐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师资缺乏、制度安排脱节、组织体系松散等突出问题,近十年里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甚至已名存实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提出了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普通高校应全面深化对公共音乐教育地位、功能、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在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独特作用,针对现存的公共音乐教育被边缘化问题,在发展策略上实施观念变革和路径创新。

1、做好公共音乐教育顶层设计,从大学教育评价制度建设上,切实把公共音乐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承担着塑造灵魂、启迪心智的重任,它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的地位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将英语、体育、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将音乐定位在选修课范畴,这是极不合理的。因为在原有教育体制下,中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已经非常弱化,学生进入大学后对音乐选修课并不重视,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工作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重新定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标准,将学生的音乐素质列入大学生素质能力综合考评体系,与奖学金、助学金挂钩。要在将音乐列入必修课的基础上,抓紧研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质量标准,将音乐课程与实践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校公共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加快课程改革,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高校音乐精品课程,建立专项督查、抽查、公告制度和问责机制。浙江大学在2011年重申了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于当年扩建公共音乐教育队伍,将音乐课从选修调整为必修课程;复旦大学无音乐院系和专业,但在所有专业院系的必修课程中安排有中国音乐史、音乐赏析等课程。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开始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并将其归为大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1]

2、实施音乐艺术普及层次与提高层次的分类教育,将公共音乐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乐理知识为主的审美教育,转型发展为以多学科融合为基础的创新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稳定基础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要克服以往音乐课程设置种类单一,课时数不足,实践性不强,没有体现个性化需求的缺陷,注重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与乐”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公共音乐教育带给他们的优势与快乐,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将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比如,为计算机类的学生设置电脑音乐制作,为外语类的学生设置外国音乐剧编排,为电子类的学生设置音乐录音调频等课程,使多学科交叉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创意思维的启迪作用,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索欲望,使设计创意和作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体现和谐美感。

3、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教师队伍。首先,要以开齐开足课程为目标,优化存量,强化增量,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其次,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做到惠及人人,需要把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校园,比如通过专职+兼职的老师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各个高校目前都有一批音乐专业出身的人员沉淀在行政岗位上,可以兼职承担一部分音乐教育课程,或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再次,加大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科研学术能力。教科研学术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学校要为音乐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把握理论动态提供机会和渠道,引导教师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组织音乐比赛和观摩活动,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外出参加进修学习和国际交流。

4、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音乐教育”新模式。为了达到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大学生基础素养的目的,高校应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以积极的姿态拓新公共音乐教育路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开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特点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关系将颠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如何构建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于一体的“互联网+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课堂,可能是‘双师型’的课堂,人机交互、人机结合将成为主要形态。一堂课可能由一名教师和一个机器人共同来上,布置和批改作业、知识点训练、监督学习、学习情况的分析等工作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2]人工智能时代的音乐教育管理,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更容易做到精细化,对音乐教师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会更加全面而科学。还可以让教师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针对每个学生的乐理基础、智力程度和发声特点以及学习方式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定向辅导。比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环境采集的大数据,开展学生学习分析,预测学生学习轨迹,推荐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定制化学习和因材施教。

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充分协调发展,是高质量教育的显著标志。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音乐教育非常完备的国家;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都是音乐教育同样出色的大学。在我国,不管是在重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进程中,不能没有公共音乐教育的参与和背书。传统的公共音乐教育策略和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应以积极的作为去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加快实现大学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大学音乐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