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中国特色宠物文化的探讨

2018-01-25谭理琦贺萌萌李汶松张学辉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宠宠物动物

谭理琦,张 玉,贺萌萌, 李汶松,张学辉

(深圳市福田区动物防疫监督所, 广东 深圳 518049)

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动物,始终占据着食物链上最高端,在进化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最高级文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生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演变而来的;探索人类起源,分子生物学证实现代人类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祖先,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在华大基因“生命之源、源于基因”展厅里我们看到人与鱼的基因有70%相似度,人与老鼠为92%,人与猴子为98.8%。人从动物界脱离,距今仅有400 — 500万年,中国最早元谋人距今才180万年,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也只是上下5 000年。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在通往现代文明征程中始终都在与动物界互动中深度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构成了大自然生态平衡体系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定蕴含着来自对自然界和动物界的深刻感悟。

1 宠物与宠物文化

“狗”是当今宠物种类里人气最高的形象代言动物,它在人类精神情感领域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狗的成功驯化,加快了人类把其他野生动物驯化成家养动物经验积累,因此,在人类文明史上意义重大。宠物从家养动物演变而来,人类是促使动物到玩物再到宠物角色转换的背后推手。宠物是人类满足自身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家养的各种各样的动物,一般来说动物出于食用目的,宠物则纯粹出于精神目的,因此,宠物它具有观赏、陪伴、精神寄托等功能。宠物文化是人类在饲养宠物过程中,通过对宠物习性的观察、学习与掌握,产生了情感,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形成了视宠物为家庭成员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人文关怀理念,并最终形成了一套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评判标准、审美标准及行业服务体系。纵览世界各地的宠物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图腾”动物,所以“宠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2 中国历史上养宠物的趣闻

中国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是狗,狗由狼演化而来,自始与人类最亲近,《左传·僖公十九年》就记载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见马、牛、羊、猪、狗、鸡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家养动物。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即10000年前,先民们就已开始驯养家犬,不但用于狩猎和看守护院,也可作为肉食来源。据历史文献介绍,中国家养猫始于公元前200年的秦汉时期,《诗经》上也曾记载过,并形成了专门的文献书籍:《相猫经》、《猫苑》、《猫乘》等。

中国历史上对宠物的推崇可谓五花八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喜好。春秋时期卫懿公喜欢仙鹤到迷恋的程度;汉武帝不惜代价喜爱西域的“汗血宝马”;唐太宗李世民喜欢鹞子,还经常架在胳膊上玩;唐昭宗最喜欢的宠物是猴子,跟它形影不离;元顺帝养了一头大象;明朝皇帝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雍正皇帝养的宠物是两只爱犬;八旗子弟作为清代“奇葩”阶层,奢靡享乐达到历史的极限,将宠物养到极致,京巴狗、波斯猫、八哥、鹦鹉、金鱼等无所不养。当然,书法大师王羲之从鹅的行走姿态中悟出书法运笔的最高境界,却体现了养宠别样的积极面。

在唐代之前,宠物主要是权贵阶层的玩物,之后养宠之风逐渐扩展到文人雅士,但平民百姓却鲜有参与,清朝末期,慈禧宠爱狗,民间养宠之风开始流行。尽管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养宠记载,但大多数是碎片化的、阶段性的、阶层性的。没有形成社会习俗,也无法流行与传承,当然构成不了完整的“宠物文化”。

中国历史上道教、佛教等宗教对养宠习俗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受道教“道法自然”和佛教“护生”等理念的影响,唐朝还颁布过禁杀禁贡、慈悲放生的诏书,白居易、王维等知名诗人还创作过诗词鼓励宠主将笼养的宠物放归自然,积极引导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将宠物和动物的宗教形象与世俗形象融合在一起。

3 传统文化对宠物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共同的行为特征。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虽然我们历来有“仁”的民本思想,但那不过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对下层老百姓的教化和怜悯而已,与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是两回事,更与自然界博爱无关。中国在漫长的农耕文明熏陶下,重文轻理,重农轻商,没有把客观自然世界作为思考研究中心,无法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理论,加上伦理秩序对自由、平等、创新的长期束缚,在人与自然界关系上过分强调人的利益诉求,忽视大自然关爱,最终导致在对待自然界、动物界认识上难以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理念。具体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一是农耕文化核心是以满足人们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的,在老百姓眼里,难得有“宠物”这个概念,求生存尚且自顾不暇,哪里来得及对动物应有的尊重、关爱和平等呢?再则,传统文化注重经世致用,中庸实用,人性的原动力只有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这个狭隘的低级目标,而缺乏关爱他人(宠物),公平正义,社会责任等精神层面上的高级目标。因此,民间在对待“宠物”态度上难以从实用主义上升到精神文化心理诉求。

4 中西方养宠理念差异分析

西方人养宠物盛行,美国是其中典型代表,是世界上宠物大国,小布什、奥巴马也乐此不疲,美国65%的家庭至少有一种宠物,美国宠物总量达4亿只,其中宠物狗约6 200万只,宠物猫有7 000万只。在美国食用型和非食用型动物各占50%,而中国非食用型只占5%。美国服务于宠物的衣食用品、医疗保健、保险、宠物公墓、培训机构、宠物婚介、宠物艺术等产业众多。美国拥有2.76万家宠物医院。1955年创办的班菲尔德宠物医院已发展到975家,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美国纽约市动物医疗中心有上百年历史,现拥有兽医师200多人,为全球最大的宠物医院。美国人的养宠方式就是追求舒适和快乐,让宠物 “吃好、喝好、玩好”,这就是主人为宠物定下的幸福生活标准。这种观念促进了美国宠物产业的空前繁荣,近700亿美元产值引爆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立法保护动物,提高了国民保护动物意识,规范宠主法律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说,西方人养宠是为了陪伴自己,把宠物视为忠实的朋友,在宠物行为举止,培育选育上有一套严格标准。德国牧羊犬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优良警犬,是因为它善于服从、严格遵守,与德国人性格高度相似。中国国情不一样,俗语有关门打狗、猪狗不如、鸡犬升天、狼心狗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表现中华民族对犬的视角、习惯、心态、素养等审美价值观。在中国人三六九等级观念中很难看到对犬猫等动物的关爱与平等,更谈不上动物福利。因此,探索“宠爱”背后的民族习性,对比不同国家的“养宠”文化理念,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宠物人文关怀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差异。

5 养宠现状及宠物热带来的社会问题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 000~8 000美元水平时,宠物产业就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宠物数量有2亿以上,最近10年间增长了近900%,目前仍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其行业总产值高达1 500亿元。今天,行走在中国大小城市,中外名犬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已满足了市民个性化需求,却也困扰着和谐社区的建设。

毋庸置疑,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像警犬、缉毒犬、导盲犬、搜救犬等承担了人类无法完成的使命。同时,饲养“宠物”可以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陶冶情操,提升幸福感,陪伴孤寡老人,培养孩子责任心,增加社交机会,改善身体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但“宠物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宠物文化”发育不良、培育不足、认识不足,缺乏养宠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评判标准和审美标准等。为此,造成了相当多的负面影响。譬如:流浪动物、虐待动物、犬吠扰民、环境污染、职业素养不足、医疗纠纷、宠物伤人、公共卫生安全等。因此,培育当代健康宠物文化迫在眉睫。

6 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宠物文化的思考

人类文明因宠物文明的融入而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那就是人类只有与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会可持续发展。针对“养宠者不够自律”、“邻里不够包容”、“社区不够和谐”、“法制不够健全”等城市管理的新挑战、新课题。笔者就当代宠物文化建设问题提几点思考:

6.1 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宠物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但在近代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现代文明社会,这种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缺陷和弊端开始显现。在培育宠物文化方面应该去伪存真,扬长避短。一方面,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吸取营养,借助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从“仁、义、礼、智、信”五常入手,培育家庭、族群、社区的社会行为准则来打造和谐社区。另一方面,学习借鉴西方宠物文化理念,不断加强与西方的宠物文化交流,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宠物产业及宠物文化。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宠物产业政策时,需要辩证对待,要充分考虑国情和民情,且不可盲目过度发展,毕竟宠物与人类争食物,宠物与市民争空间。

6.2 培育都市人对宠物的人文关怀。对待宠物要平等、关爱、尊重、包容,加强宠物福利的保障。积极倡导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身体力行传播“善良仁爱、尊重所有生命”的理念。

6.3 宠物文化根植社区。宠物文化根基在社区、在家庭、在宠主,只有获得民间的认同,价值观的趋同,审美观的提升,才能传承和发扬。

6.4 宠物行业的使命和担当。价值观决定经营方向和模式,宠物行业作为宠物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环节,既要行业自律又要勇于担当,深耕行业整体价值观的潜在内涵,努力促进宠物行业的技术宽度和服务深度,打造中国本土的宠物品牌,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

6.5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业发展。积极推动动物保护法出台,切实保护动物生存权利;明确养宠人法律义务,规范养宠人行为;推进动物防疫进社区,消除社区居民恐惧心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从树立“公民意识”、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空间”入手,让法治融入宠物文化,让宠物文化有法制保障。

6.6 加大防疫检疫力度,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国每年被犬猫等咬伤抓伤的人数多达500万,疫苗和血清使用量占全世界的80%,公共卫生安全任重道远。因此,动物卫生监督等机构要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提高宠物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降低人兽共患病的风险,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6.7 加强宠物人才培养。教育是培育宠物文化重要途径,人才是宠物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习惯;在大学相关专业学习阶段应该加入宠物文化课程;对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增加宠物文化的继续教育。

7 结束语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养宠不仅成为了人们的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而且更加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友善博爱。从古至今文化融合势不可挡,当今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年轻一代观念超前,社会观念也在各种文化碰撞中融合,对待宠物的态度也显露出理性和包容,人文关怀开始体现,宠物文化日益丰富,社区邻里也慢慢接受宠物的存在。相信中国特色的宠物文化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补充;宠物文化健康发展,也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志谢:中国农业大学林德贵、施振声教授及业内有关人士对本文指导。

猜你喜欢

养宠宠物动物
趣数字
浅谈大学生养宠物现象
最萌动物榜
老年人养宠物的喜与悲
抬起脚来
动物可笑堂
养宠物
冬季暖男DIY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