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研究的核心处探索
——王锦飞老师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问题的实践研究
2018-01-25沈笑英
本刊记者 沈笑英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关于如何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落实,作为一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亲身实践者,王锦飞老师自首次接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起,就致力于有关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王老师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又一次观念创新,必将给接下来的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先导与实践指津。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具体表现形式等理论性层面,而且多从学科和课程角度定义和建构,主要围绕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为重点而展开,较少涉及教师层面的培养研究,尤其是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王老师在理论学习研究与课堂实践探索的同时,又将研究的重心转到一个更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必须建构为核心素养而教的教师素养工程。笔者以为,这样的研究在当下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可以说是对其的进一步深入。
就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而言,王老师对核心素养两年多的思考研究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从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方面的学习研究(为避免盲目实践而学习理论,为教育实践进行理念更新)到指向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需要创生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样态与评价维度),再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践行为核心素养而教的自身素养工程的构建),这样的研究路向,一步步向着更为核心之处进行探索。具体而言,王老师关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阐述教师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2016年3月,王老师在《今日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核心素养的开篇之作《为核心素养而教》,该文产生了广泛影响,全国多家纸媒与网络平台予以转载,并被媒体约请写一篇关于核心素养对于教师素养挑战方面的文章,当时王老师感到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于是就爽快答应下来。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他写出了《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一文,他在该文中指出:为核心素养而教,必将成为基础教育学段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价值选择与行为取向,而要真正践行“为核心素养而教”,必然对教师素养有着更高要求,教师们唯有精心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方能切实有效履行立德树人的责任使命,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在实处。王老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前教师们在学科能力方面显然是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相匹配的,所以提升学科能力可谓当务之急。他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能力提升刍议》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时代必然对教师的学科能力素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唯有提升学科能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上观点阐述告诉我们,目前教师的素养结构与学科能力现状还不能适应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必须努力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新的素养工程,必须努力提升教师“为核心素养而教”的学科能力。这是素养时代教师的必然选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对教师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进行总体设想与建构。在明确了教师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以及提升学科能力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后,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建构与提升呢?王老师在他的《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能力提升刍议》两篇文章中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构设想。他在《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一文中主要提出了教师应有四个方面的必备素养:一是德性素养,这是素养工程之根基;二是学科素养,这是素养工程之内核;三是创新素养,这是素养工程之关键;四是技术素养,这是素养工程之保障。该文最后指出: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尽管无法涵盖教师素养的全部内容,但这些素养无疑是当前教师践行“为核心素养而教”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素养犹如构筑教师素养大厦的四根支柱,支撑并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能力提升刍议》一文中,王老师进一步强调了教师的德性对于提升学科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德性作为人的道德品性和精神长相是人的最为根本的素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德性涵养较之他人显得更为重要,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的德性素养同样是其各方面素养之核心,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根本要义。此文还提出了素养培育策略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内核的观点,并列举了几种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思考,尤其是该文中把课程宏观视野作为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应有意涵的观点特别引人注目,使人备受启发,就此他在文中指出:课程宏观视野,显然不是狭义课程层面的小学科,而是指教师必须具有的不囿于自己学科的更为宽广的课程视野。比如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而言,要有宏观课程视野,一方面要跳出国家规定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性质开发出与本学科知识、教师能力特长、学校所具资源等相关的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另一方面要跳出学科的偏狭,实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课程整合,甚至与大学相关课程对接,开发出与自己学科关联的大学先修课程。这显然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更为高远的要求,也为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与领地。
三是努力揭示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本质意涵。究竟以怎样的根本标准作为衡量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尺?这个问题显然涉及了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本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为核心的东西。王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最后他的观点定格在“德艺双馨”四个字上,写就了《德艺双馨: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追求》一文,作为教师师魂的“德”,一向是促进教师自觉自由发展的根本要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点,能为教师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而核心素养时代显然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师德修养高的教师,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二是彰显学科教学育人价值需要有德性素养高的教师;三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必须以德性素养为基础。就“艺”而言,王老师认为,在核心素养时代关键在于明确教师提升技艺技能的服务指向,基于此,王老师指出:核心素养时代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技艺技能的服务指向有三:一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一事当前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是主要在思想层面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问题;二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强调让学生具备高阶思维能力,锻造一批能遵循思维规律、具备深度思维能力的优秀学生;三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塑造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能彰显出优良的行为品格,成为大写的“人”。以上三个方面,无论哪个方面任务的达成都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这些方面的素养水平,而且同样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艺技能,唯有如此方能提升素养培育与达成的效能及效度。
在对王锦飞老师的访谈中,笔者感受到了他对核心素养研究充满着一种出于责任感的高度热忱。他说,目前他正致力于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知识教学样态与教学评价维度的深入研究,还要继续对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施分别进行具体实验研究。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正式出台与实施,基于此的新高考也将随之而来,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研究必然也将会成为他的又一研究重点。笔者认为,这些研究同样是在朝着核心素养的核心处探索。我们期待王老师在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贡献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