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屈原》之“山鬼”音乐艺术形象初探
2018-01-25王旭娟
王旭娟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1)
山鬼是我国古代神话历史上非常具有特色的神灵之一,我国先秦时期典籍《山海经》中就对山川神灵有所记载*。在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笔下山鬼越是变得妩媚多姿,自屈原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山鬼更是抱有无限的遐想。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和施光南先生根据屈原笔下的山鬼分别创作了不同的艺术作品,白诚仁先生创作了艺术歌曲《山鬼》*,施光南先生创作了歌剧《屈原》,其中《山鬼之歌》就选自歌剧《屈原》*。
今天笔者试着从山鬼历史渊源的深层艺术意境与和它对应的表象声乐表演艺术之间的联系方面入手,感受两位作曲家对屈原笔下山鬼形象的理解和领悟。
一、山鬼艺术形象形成的背景
山鬼艺术形象来源于今天的湖北,也就是楚地,“楚”在古代为地名,最初成为“荆楚”即古荆州,为古九州之一,史称“荆及衡阳为荆州*(《尚书.禹贡》)”“汉南为荆州*(《尔雅.释地》)”在商朝时期楚地被认为是蛮夷之地,据《诗经》记载“维(女)汝荆楚,居吾南乡*”“挞彼殷武,奋发(伐)荆楚*(《诗经.商颂.殷武》)”由此可以看出在商代楚地经常受到战乱之苦。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周朝,特别是东周时期,随着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楚国迎来了她飞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了南方的大诸侯国。荆楚大地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滋养着浪漫主义伟大爱国诗人的文化脉络,他用他的爱国情怀,优美文辞,高超智慧,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九歌》这样的楚辞作品,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的优美和伟大不仅体现在屈原对文学史上的贡献,更加体现在他《九歌》里描绘的神话传说启发了后来的文人墨客乃至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他们在九歌中寻求灵感,在楚辞里吸取养分,尤其是《九歌》中的《山鬼》形象,她独有的魅力和神秘,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青睐,创作出了很多关于《山鬼》的艺术作品。以绘画艺术表现山鬼的如,李公麟的《九歌图》等等。
二、施光南《山鬼之歌》的艺术形象与演唱风格
施光南的歌剧《屈原》是继《伤势》之后的又一歌剧大作,不仅表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思,更是展现出了山鬼在歌剧中的魅力与作用。“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戴女罗”是屈原原创对山鬼最初的定位,施光南用无词歌展现山鬼亦人亦魅亦是仙的神秘,这首无词歌形式的《山鬼》由黄华丽演唱,着重展现此刻无词胜有词的境界,这首无词歌对歌者的气息要求极其严格,气息弱起表现出山鬼的神秘,鬼魅。音域跨度很大,表现出山鬼这一超自然的灵体飘荡在天地之间不受奸人控制,其实从侧面表达出施光南先生希望甚至渴望屈原的爱国情操,理想抱负能不受靳尚,南后的打击,能像山鬼一般自由驰骋在天地之间。没有歌词的《山鬼之歌》需要靠听众对艺术的理解,从亦扬亦挫的音乐里感受山鬼之美,感受她的喜和悲,感受这首无词歌的魅力,感受施光南先生在创作这部歌剧时的感情,感受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寄托在山鬼身上的爱国情怀。
三、白诚仁所创《山鬼》的艺术形象与演唱风格
被称为“湖南民歌之父”的白诚仁先生的《山鬼》在歌词上还是采用了屈子的原作,由吴碧霞演唱。白城人先生的山鬼更多的采用了民族创发,以民族五声音阶为基础,mi sol la 和la do mi 俩组旋律音程使用很频繁。这首《山鬼》有很多大度的大跳,还有很多六度大跳音程。其中有直接的八度跳音,还有从句首到句末的跳音,中间填充了很多的经过音。大跳的技法加强了乐曲的张力和爆发力,使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以全新的感觉,避免了乐曲的单调。装饰音,变化音的频繁出现也是白诚仁先生《山鬼》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使得音乐感觉更加活泼,又使山鬼这一形象更加神秘。这种作曲的技法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也非常的高,首先气息的把控力求表现山鬼“披薜荔兮带女萝”首次出场的艺术形象。装饰音,滑音的大量出现要求歌者在演唱时必须要轻巧,来表现“东风飘兮神灵雨”的浪漫景象。
四、结语
两首山鬼在创作上各有特色,一首以相对现代派的技法创作,一首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很好的表现出了山鬼在歌剧中的艺术形象,也肯定了山鬼在中国神话中的历史地位。使山鬼这一艺术形象不仅具有诗史色彩,更具有文学色彩,为后人研究山鬼创造出了优秀的音乐文献。
在山鬼艺术形象发展时期后人将她推上了神坛,让她肩负屈原的爱国情怀,让她肩负民族大义的后人不断的将山鬼神化,鬼化,后期人们将山鬼放下神坛,也许她就是一个追求爱情的普通女子,站在山岗焦急等待爱人的那一幕刚好被屈夫子所看到;也许她就是屈夫子当年钟情过的一位女子,因为种种原因夫子没能赴约,姑娘失望而归,后来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山鬼形象。
参考文献:
[1]刘诗嵘.施光南与歌剧<屈原>[J].人民音乐,1990(4).
[2]贾怡.歌唱家黄华丽在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