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当中高士题材的艺术性分析
2018-01-25郭震冬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赵 婕 郭震冬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士图多应用于中国陶瓷人物绘画中,拥有丰富的内容及题材,表现手法多样化。陶瓷绘画中的高士图是根据国画而创作出来的,晚唐画家孙位创作的“竹林七贤”正是最早应用高士题材的国画。在明朝时期,高士题材已被广泛应用于陶瓷青花绘画之中,如“四爱图”“东坡夜游”等,随后逐步发展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装饰纹样。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不断变迁的新时代下,陶瓷绘画中的高士题材也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魅力。
一、高士题材在中国古代陶瓷绘画中的艺术性分析
(一)在明代陶瓷绘画中的艺术性
明代景泰年间创作的高士图梅瓶,描绘的是一位神态潇洒、手持木杖在山道上行走的长者形象,采用简笔画法来描绘人物形象,线条流畅,画面清晰。所描绘的高士拥有尖锐的目光和饱满的精神,表现出一种远离世俗的风韵。成化年间所创作的斗彩高士杯,杯身采用两组人物纹饰,一是王羲之爱鹅,王羲之坐立于岸边观鹅,侍童站立于旁边,手捧书籍;二是伯牙携琴访友,伯牙双手自然垂下,侍童则怀抱琴,二人行走于山间,再将梅、松、菊、翠柳等描绘于空白位置,体现出高士清闲豁达的生活情怀。高士杯采用釉下青花与红、黄、绿相结合的画面色彩设计,较为独特,纹饰清新、生动,艺术魅力极强。
(二)在清代康熙时期陶瓷绘画中的艺术性
康熙时期创作的“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等青花盘,框架开阔、笔调精练。图中描绘了在荷塘边深思的周敦颐,好像在透过荷花的品质来体会人的精神情操。民间青花中采用的高士题材,有些构图较为随意,有些则是通景的,构图形式丰富,将风景与人物整合起来,体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在绘制人物形象时,非常注重线条的美感,利用曲直变化的线条来反映出人物的形体动态。通过动静结合、刚柔结合的线条来反映出高士不拘小节的情怀。笔调自然流畅,不追求形似,只强调神韵,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性。
二、高士题材在民国时期陶瓷绘画中的艺术性分析
民国时期的陶瓷艺术家在描绘人物画时,更注重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当时的生活气息。如刘希仁绘制的粉彩瓷板“四爱图”及王绮创作的“陶渊明爱菊”粉彩瓷板画等均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高士图作品。“四爱图”中既有书、画,也有印、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体现出李白在醉酒时,似乎仍在思索;“莫嫌老圃秋色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充分反映出陶渊明清高的情怀。“陶渊明爱菊”瓷板画,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体现出画作蕴意,人物神态生动。在观赏菊花时,陶渊明眼神深邃,若有所悟。这些均充分反映出民国时期陶瓷绘画中高士题材的艺术性。
三、高士题材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艺术性分析
高士图不仅是一种陶瓷装饰纹样,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由于每个时代的审美价值观均有所差异,故陶瓷艺术家们所绘制的高士图也是各不相同的。王怀俊(珠山八友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绘制的青花斗彩高士图瓶,描绘了两位高士登山观景的画面。画面构图动静结合、人景交融,人物采用精细的线条,而风景则采用粗犷的线条,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犬牙交错、疏密相间,松树坚忍不拔的品质,充分衬托出高士的高尚情怀。整个陶瓷画作着重反映出古代高士闲逸、不拘世俗的高尚情怀,也充分体现出古代诗歌的艺术意境及新文人画派的艺术美感。
基于高士题材的陶瓷绘画充分反映出古代高雅人士追求世外桃源生活的人生理想,而以高士题材为主题的现代陶瓷绘画作品,已不再只是单纯地反映高士的精神面貌,更多的是注重题材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高士题材的陶瓷绘画也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反映出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士题材的陶瓷绘画仍有诸多值得我们探索、研究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