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美发达国家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其启示*

2018-01-25郑晓华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244000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

郑晓华(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 52244000000)

生命教育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呼吁国家和人民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要回归到人的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之上。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学校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教育的哲学底蕴也更显深厚,欧美发达国家在践行理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硕的教育成果。而我国直至90年代才引入生命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在中小学中相关知识的传授和现实的践行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还需多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中小学的先进教育经验,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发展。

一、欧美中小学的生命教育

(一)美国。美国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杰出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思想。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三个主要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强调要把孩子视作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过程中须尊重爱护孩子,重视个性和品质的塑造,帮助孩子们自由、独立、主动、全面地发展。这为后来的生命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想借鉴。加之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危机重重,青少年中不仅吸毒、性开放、人流堕胎等医学伦理问题突出,他杀、自残、自杀等行为偏差问题也频频发生,青少年犯罪率更是直线上升,使美国中小学教育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死亡问题是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最初的切入点。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医院、社会机构到社区机构,都开设了有关死亡教育的课程和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尊重生命、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理性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及死亡相关问题等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死亡教育,还有关注到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疾病防控、养生保健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生计教育”,教导学生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恪守公民职责的“品格教育”,等等。此外,美国还成立专门的研究组织: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Association forDeathEducationandCounseling,ADEC);也出版了不少专著和杂志,如《死亡教育》《生死学》《死》等,相关的影片、音像、视频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完善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教育协会、迅捷的网络和电子传媒,为美国生命教育的普遍开展铺设了坚实基础,也为美国生命教育影响世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德国。德国的生命教育思想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在其《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在他的思考中,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活着只是人先于死亡的存在形式,正因如此,人们要更加珍惜活着的生命过程,积极追求精神的成长和生命的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深刻地反思了罪行和历史,提出了“善良教育”,要求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要品质善良、怜贫惜弱、善待生命、反对暴力、宽容平和,这也为后来的生命教育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内容借鉴。

在德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虽无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但设置了宗教课、伦理课、社会课、劳动教育以及生活指导等饱含生命教育色彩的专门课程,而且生命教育的内容几乎穿插在每一学科的教学当中。[1]在课外实践中,学校会根据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差异而组织不同的生命教育活动,形式包括演讲、知识问答、辩论、角色扮演、作文比赛等,同时也有专门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如怎样进行体力劳动、如何与人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如何爱护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等。在校园建设中,德国中小学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让学校的硬软件设施透露出生命教育的内涵,让学生浸润在浓郁的生命教育氛围中。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会通过与孩子一同饲养小动物、种植小植物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并鼓励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和切身体验中感受对错善恶,帮助孩子养成善良意识。

(三)法国。19世纪末,法国基督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GabrielMarcel)提出了存在主义生命哲学,为后来的法国生命教育提供了思想土壤。存在主义哲学围绕着“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四个主题开展探讨。存在主义学者们认为,死亡无可避免,人们要直面死亡,并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意义;自由和责任并存,只有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才能充分地享受生命自由;孤独不会消亡,但与他人发生交往和沟通就可以抵御孤独;宇宙本无意义,人生却需要有意义,赋予意义、追寻价值是人生必修课。

法国的整个教育系统都充分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内容。青少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正式的生命教育课程教育,孩子们要学习包括国家制度和社会伦理、法律规范和学校纪律、社会责任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道德规范、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和关爱他人等主要内容。到了初中阶段,生命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要详细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条文、培养国家民族价值观念、了解本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领悟民主、平等、团结等品质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高中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则更加全面和细致,包括“以公民身份在社会中生活”“制度与公民身份的实践”“当代世界变革中的公民身份”等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主权、自由、平等、法制、公正、普遍利益、权利、义务、伦理等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在规范道德的指导下尊重他人、享受生命。[2]66-67除了显性课程,法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同样出彩,如生命教育很好地渗透于社会、历史、法律、文学等学科当中,强调源于生活又隐于生活的生命教育内容,指导青少年面对生活作出合理的选择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再如法国生命教育强调对国家象征的学习,学校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使用弗里吉亚帽、玛丽安、国庆日、国旗、国歌等象征物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2]68;又如把生命教育的因素融进校园环境建设当中,让学校环境、课室布置、硬软件设施等方方面面体现人文关怀。

(四)英国。英国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源于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第一奠基人托马斯·莫尔(St.Thomas More)在其著作《乌托邦》中,针对当时社会的封建血腥统治,提出“普及教育”的教育理念,主张人无论贫富贵贱,均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通过普及教育提高劳动人民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改善贫困,从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3]74而后,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们大胆探讨、改革创新,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建构设想,奋力呼吁人的生命自由、平等发展。

英国当代生命教育的发展一以贯之地秉承着空想社会主义学家们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1990年,英国政府把对国家社会状况的认识、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生涯教育等学科规定为跨领域国家课程;1997年,英国国会通过文凭与课程局(Qualifi⁃cationsandCurriculumAuthority,QCA)的设置,增订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为新课程;2002年,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DES)将公民教育作为中等学校(7—11年级)的正式课程、必修课程。[3]75由此可见,英国生命教育的国家课程体系相当完整。在教育内容方面,生命教育力主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满足学生人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如英国COLLINS出版公司的《YOURLIFE教师手册》,针对7—9年级的学生编制了适应其年龄发展的生命教育内容,虽然三个年级都要学习包括“了解自己”“保持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公民”这四大部分的内容,但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生活实际来施行教育和组织活动,才能达到生命教育预期效果。[4]85加之中小学每周1—2节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其涵盖了吸毒、抽烟、酗酒、人流、暴行等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内容相互结合,共同引导着青少年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白生活的真谛。另外,英国还筹建了专门的学术团体为生命教育的规划献计献言,如创造与文化教育全国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 AdvisoryCommitteeonCreativeandCulturalEd⁃ucation)、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全国咨询顾问团(TheNationalAdvisoryGrouponPersonalSo⁃cialandHealthEducation)等[4]87,各地方教育局和学校也均设有专门负责生命教育的部门或机构,更有数不胜数的民间机构为生命教育保驾护航。可以说不管是从法律层面、国家层面抑或是学校层面、社会层面,英国的生命教育工作都备受重视、常年不懈,也卓有成效。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需重视,法律要保障

由上可见,欧美发达国家生命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是非常健全的,法制及行政力量毫无疑问是推动生命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更需国家及政府的重视和法律法规的支持。2004年,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同年上海市也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出现了“生命教育”字样,明确提出国家和政府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5]。这些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免除了生命教育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窘境,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文及规章制度的描述还不够细致和完善,诸如更详细的实施步骤、专项资金如何筹措、管理体系如何设置、国家课程如何引导以及如何培训更专业的师资力量等问题还没有进行很好的详细部署,这还有待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

(二)理论待加强,研究求深入

欧美发达国家生命教育起步早,哲学底蕴浓厚,非常注重理论指导和成果转化。而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晚,前期理论探索欠缺,所以相关研究很大程度上借用了外国的观点和成果。我国近年来生命教育的专著主要有刘济良的《生命教育论》,王北生、刘济良、刘志军等合著的《生命的畅想——生命教育视域拓展》《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刘慧的《生命德育论》,汪丽华的《身心灵全人生命教育——历史、理论与应用》,王晓虹的《生命教育论纲》,周红卫、朱括、郭晓强等主编的《生命教育——理想与追求》等,这些著作大多总结了他国经验,探讨生命教育的热点问题,寻求促进生命教育发展的渠道和途径,但在立足于本国的理论认识和研究上还存在着不少没有触及到的盲点。因此理论指导和深入研究工作亟待加强,国家可尝试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学术机构、设立生命教育研究的项目及课题、鼓励教师出版生命教育专著等方式,全面提高生命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科研水平,努力实现本国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日益积累和不断创新。

(三)内容须丰富,方式应灵活

欧美发达国家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方式也生动活泼,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育背景,把国家和社会所要求学生具备的优良品质和价值观念与学生本人的知识储备、亲身体验及生活实践很好地相结合,形成一个既整体又合理的教育知识系统,让学生对于生命教育既“活学”也“乐学”。而我国的生命教育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国家政治教育,对生命教育领域中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死生教育、安全教育、公民教育、品格教育、卫生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等很少涉及,这让学生一方面觉得教育内容很枯燥,另一方面也觉得脱离实际、了无生趣。因此,国家在制订生命教育课程时,要把知识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尽量多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至于教育方式,除了必要的讲授教学,还可通过课堂讨论、生师问答、角色扮演、课外辅导、心理咨询、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内化于心。

(四)资源形合力,体系谋完善

欧美发达国家的生命教育资源应有尽有,除了各种书本教材、教育课件、文本资料、音像视频等学校教学资源,也有政府机构、学校、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家庭、网络、影片等社会教育资源,它们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构建了生命教育完整的支持体系。反观我国,学生基本上只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生命教育知识,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白白浪费或闲置,非常可惜。首先在社会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和机构、社会组织、社区机构、民间组织以及新闻或网络媒体都可以成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合作者,可通过网络、广播、视频、走访等方式传播生命教育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生命教育观念。政府和教育部门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合作成立生命教育基地、活动中心或俱乐部,方便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活动实践。各图书馆和博物馆要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定时开生命教育座谈会或讲座,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闻。其次在学校方面,除了专门的课程教学,也可通过改建校园环境、播放专门影片、成立生命教育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到校演讲、招募相关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为兼职导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再次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要更新陈旧观念,树立长远的生命教育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做好榜样示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最好的生命教育就在身边。

(五)师资重专业,培训宜适时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如英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修读教育专修学科为主的学士学位课程,修学年限为三年到四年,这也是小学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二是为大学毕业之后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群而设,由高等院校提供的修学期限为一年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但无论哪种培训模式,生命教育都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我国可借鉴英国经验,通过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积极协调配合,对师范院校学生及中小学各科目、各部门的教职员工进行适时又专业的生命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理念的宣传,启发教师和准教师们产生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爱护生命的自觉意识。同时学校也要鼓励教师们多外出交流,积累经验,更好地践行生命教育。

三、结束语

快乐和幸福是生命追求的永恒主题,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生命本体的快乐和幸福。欧美发达国家生命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生机盎然又硕果累累,但我国的生命教育却迟迟没得到应有的关注,而现实的残酷让我国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给出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身亡,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不乏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因学业压力、考试失利、家庭矛盾以及生活挫折发生自杀自残的案例数不胜数,还有不少漠视他人生命的疯狂举动。这些血淋淋的现实都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回归教育的生命本性,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质量。[6]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生命教育,观念更正确、身心更健康、人格更健全、发展更全面;通过生命教育,让幸福和快乐常在人心,美好如初。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