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课程的特点解读与实施探略

2018-01-25郭星星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广东深圳51188110099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议题新课标模块

郭星星(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广东深圳 51188110099)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课程的确立是本次新课标修订中一个显著的亮点,有助于改变课程体系中政治课的呈现方式,拓展知识的习得途径和范围,指导并推动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有序进行。活动型思想政治课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试对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实施进行探索,力求准确把握课程特点,并为课程实施提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活动型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和开放性

(一)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首先,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根据新课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与内容都有了大幅度变化与整合,高中政治的综合性特点更加突出。在宏观知识构成上,如必修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中,涉及了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哲学、文化、逻辑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从中观视角看,很多模块本身就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如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人类历史,立足于中国实践,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了历史、政治、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述社会生活、价值判断和文化自信的意义,涉及了哲学、文化、政治学等学科知识。从微观视角看,很多具体的知识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如,必修模块3《政治与法治》中,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要求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和价值,是政治与法律知识的结合;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为议题,要求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政治与历史知识的结合。

其次,能力要求的综合性。在课程实施与组织方面,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能力要求的综合性,不仅强调学习能力,更强调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养成。在每一框的教学提示中,以“议题”方式提示课程内容,给出多种多样的活动建议,注重实践与行动能力以及活动过程对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再次,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在总体评价上,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主要体现为核心素养评价、学业质量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具体评价上,思想政治课程评价针对多种情境和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方案,重点是考查学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新课标中在“教学与评价建议”处,给出了一个案例4,议题为“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状况”,建议学生自主选择某个企业进行调查。在社会调查的实施与评价方面,给出了具体步骤:分配任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报告)—交流分享,由师生现场共同评价。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观察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

首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讨论和实践展开,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在每个议题之后,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以及思考、讨论、探究空间,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由上而下的传导路径,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知识的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

其次,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学习场所不仅仅限于教室,还可以是校园或社会某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在必修模块每一课中,相关知识后都有议题的提示,每一个议题后有探究任务,还有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学生可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来完成探究任务。如必修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中,其中有一个议题为“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给出探究任务是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意义,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活动建议有参观民族自治地方的成就展,或搜集有关资料,制作民族关系的展板,阅读民族文学作品,观赏民族歌舞,或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杰出人物的故事。围绕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活动来展开,这一过程会有体验、有交流、有讨论,还有合作和探究,最后对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并得出基于事实的客观认知。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和实践,对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课程体系的开放性。新课标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共有三类课程,即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伸,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也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满足多样化学习兴趣和升学需要;选修课程是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关注学生专业素养、个性化发展、高校自主招生的需要。三类课程侧重不同,安排灵活,指向学生自主化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以及未来性规划,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统一开放的课程体系。

二、活动型课程的实施探索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以经典研读夯实基础

学科的经典著作是一个学科的知识精髓的体现,往往起到支撑与引领作用。在全新模式下,“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对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和能力、视野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典研读可以很好地丰富知识、拓展视野。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既有政治学的学科特点,也包含有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哲学、法律、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可以研读的经典著作可谓丰富。在新课标中,高中政治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提出一个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建议朗读《共产党宣言》的名言名句,分享感悟,这是对政治学经典研读具体要求的体现。

鉴于高中生的成长阶段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经典研读不必深入太多,可从一部经典著作的作者、时代、写作背景和著作的意义方面来解读,目的在于介绍、了解经典,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在经典研读安排上可以灵活多样,由师生自主安排、共同商定。可以课前几分钟,也可以课末几分钟,由班级学生轮流展开;还可以成立班级研读经典的读书社等团体,由成员在固定或非固定时间、地点来展开。研读活动需要持续性才能取得效果,才能在课程内容和活动中起到丰富知识、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以分类认知展开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内容与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实施要求,在每一课中,都以“议题”的方式提示内容,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建议。如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第一课“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中,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活动建议有查阅资料、专家讲座、问卷调查多种形式。再如模块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活动建议有开展红色旅游,比如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展览馆等;还有开展特定人群访谈,请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口述历史。除以上这些活动外,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还提出了旁听听证会、举行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专题调研、专业人士对话协商等活动形式,可谓新颖、丰富。

目前,由于初高中学科衔接方面的薄弱性和高中生视野、认知和能力的有限性,这些活动及实施对高中生是一种很大挑战。很多高中生此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方面的活动,接触到的也只是少数几种而已,在这种现状下开展实践活动,质量不免让人担忧。所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必要的分类了解和准备,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根据特点笔者大致将其分为:课堂活动类,如列举实例、讲述故事、展开讨论、观看视频等,在课堂就可以完成这类活动;校园活动类,如绘制展板、查阅资料、专家讲座、演讲会、举行主题活动、制作名片等,可在校园范围内完成;社会活动类,如问卷调查、访谈、旁听听证会、志愿服务活动、专题调研、对话协商等,需要在社会展开。有的活动场所具有灵活性,可在课堂也可在校园或社会进行,如主题活动,有的必须在社会才可完成。

课堂—校园—社会,活动的难度与要求依次递升,活动实施的接触面也呈扩大趋势,尤其是社会活动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如专题调研,在活动前必须要对何为调研,调研对象、研究方法、组织策略、研究意义、调研步骤等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然后才能组织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再收集材料,展开分析,得出结论,这对理论较弱、知识有限的高中生颇具难度。因此,针对不同活动应有不同准备,课堂类、校园类活动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难度大的社会类活动可引导学生提前认识、准备这些活动,才能组织实施好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三)以信息技术融入活动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教育现代化、信息社会化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教育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现代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与智慧校园、家校通等技术。因此,鉴于新课标对高中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的提升,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效果、节约资源、便利活动。

高中政治课程活动应用的信息技术不仅仅限于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方面,还有一些具有实用性质的软件应用,如展开问卷调查时,可以使用问卷星;制作名片时,不仅可以手绘,还可使用名片生成软件;在难度较大的社会活动展开前,教师可以短视频或微课形式给以提示或指导,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自行了解;在志愿服务活动后整理材料,可以用视频剪辑软件编辑制作活动视频。这些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软件可在手机APP中下载,也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来源多样、使用方便,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活动效率、强化知识掌握。

(四)以核心素养培育渗入活动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以核心素养培育渗入实践活动并引领实践活动,是新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价值追求。如何引领,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理性观察、科学判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积极有序参与,勇担社会责任,形成对党、社会、制度、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如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中,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探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给出的活动建议是讨论中国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的代价,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这一探究不仅可以在课堂讨论,还可以进行真人真事访谈,去采访一些老人,听取他们对自己生活变化的感受,去采访一些企业家,听取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与总结中,真实的人与事使学生直面现实与社会变迁,更容易产生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强烈触动,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党、国家与社会制度,树立自信心、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活动达到的效果其实就是核心素养的内化的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培育渗入实践活动的体现。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直面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力求以综合性、开放性的姿态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改变传统课程的呈现方式,赋予课程更丰富的内涵,更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更真切深入的知识生成与习得体验,它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课程。

猜你喜欢

议题新课标模块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