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高考命题 探究科学备考
2018-01-25湖南
湖南 刘 凯
高考题灵活多变,从表面看是千头万绪,但从命题角度来说,只要我们仔细推敲,还是有迹可循的,这就为我们通过探究高考命题规律来认识命题趋势、提高复习针对性提供了可能。
一、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
命题侧重能力,很少“就事论事”,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强调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重点考查考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关注主干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化要求。内容更细、更精、更明确,突出重要概念、原理的深度理解、阐释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又给学生以巨大的发挥空间。
增强针对性、实用性、生活性。淡化理论体系,注重学科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思维角度而不是教师的思维方式,力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做到“五个强调”,即强调“学科的基础性”,重点突出;强调对重要事实和概念的深度理解;强调整合性,注重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拒绝“单打一”;强调弘扬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强调知识更新,关注与时代密切关联的内容,反对刻意“猜题”“押题”。
二、分析全国卷历年考查的特点
1.高考政治命题的宏观特点
(1)考查形式上,设问多样化,内容多层次,思维多角度。注重三维目标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2)考查知识点上,全国卷更突出主干知识的细化。“切口”大小结合,杜绝泛泛而谈,反对“撒胡椒面”的方式。更强调对理论观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3)考查实际运用能力上,全国卷选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强调关注持久性的时事素材和科技人文素材的选用,且更关注重大时事的深层原因,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现象,而且要把握本质和规律。
(4)彰显公平原则。根据学生实际出题,不出怪题、偏题、陈题,努力做到考查的内容、试题选取的素材、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都要面向全体考生。
2.高考政治命题的微观特点
(1)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指向
第一,计算题与图表题(供求曲线题)是高频考点,且难度不小(2016年、2017年两年难度有所降低;计算题2017年全部取消);第二,选择题组合类型题目较多,侧重于“二二”组合;第三,“一材两用”型选择题(即一个背景材料下引出两道试题,也称连环选择题)仍然保持一定比例;第四,各模块分值保持不变,分别为:经济16分、政治12分、文化4分、哲学16分。
(2)非选择题的命题形式指向
第一,坚持“三继续”。继续保持模块结合的命题形式不变。一般来说,经济与政治联系比较密切,哲学与文化联系紧密;继续保持党和国家意志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继续坚持偏重“小切口”命题。第二,主观题命题可能加大对辨析题或者具有思辨观点题型的考查,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第三,主观题分值基本不变,但可能有微调,在经济14分、政治12分、文化10分、哲学12分的基础上,第40题第(3)问可能是文化与哲学杂糅,从而略微改变分值构成。第四,非选择题基本特点:情境取材上,38题关注持续性经济问题,不回避热点,选材生活气息浓,试题设问原因类、措施类、意义类成为考查主流;39题材料往往关注大事,体现国家意志,意义或措施成为考查主要方向;40题第(1)题关注文化品位,选材典型生活,一般考查原因;40题第(2)题小切口可能性大,挖得深,考得细;40题第(3)题往往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答题方向既可以是文化,也可以是哲学,更可以是二者的组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给分,从而降低难度,增加答案的广泛性。
(3)命题内容坚持“四个较少”
第一,已经取得成功,无创新内容的考得较少。第二,落后于形势需要的问题考得较少。对于明显不适合时代形势需要的问题,高考也加以回避。第三,没有定论的问题考得较少。第四,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考得较少。
(4)命题材料注重“五大问题”
第一,注重中国新时期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高考政治命题彰显广阔的视野,一般将中国的崛起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既关注世界焦点,又体现大国信心。第二,注重持久的“热点”,即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比如2015年的存款保险制、预算法正式实施;2016年的足球改革、供给侧改革;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等。第三,注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转变对外贸易方式问题、改革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第四,注重现代意识。高考考查注重于现代意识,具体包括:人文、创新、和平、共赢、信息化、道德、法制、环保、应用、绿色、共享等意识。第五,注重党和国家意志与教材的结合点。如最近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决议;本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国务院所做政府工作报告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选材点。第六,重视考试说明或者考纲中的示例。2013年、2015年示例中有计算题,高考题中有计算题;2017年考纲示例中有曲线题,2017年高考中就出现曲线题;2018年示例题为图表题和曲线题,由此可以推测2018年考此题型的可能性较大。这虽然没有形成一般规律,但我们可以探索性对待。
三、科学备考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落实知识点
在复习中,广大师生要克服“猜题押宝”的侥幸心理,要以考点为依据,逐个考点地全面复习,对每一个概念、原理,都要逐一过关,坚壁清野、步步为营,织成一道高考知识的“天罗地网”。
2.去粗取精,对书本“重组”
(1)针对高考命题回避的问题,要对教材的有关知识进行“瘦身”。特别是对回避的问题进行仔细甄别,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不是复习的重点,仅作为一般了解即可。
(2)近三年高考考过的非选择题知识,可以不予重点关注(至少是全国高考近三年考过的知识,不应重点关注)。
3.重视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每个考生必须要把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模块,使零碎知识系统化、序列化。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将教材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进行结构梳理,将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和精心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4.科学训练,提高针对性
(1) 做到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和觉悟相结合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基本上做到解题时毫无障碍地调动知识点;第二,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辨别区分、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综合归纳能力,最后达到学生解题时判断正确、归纳合理、知识运用恰当、表达简洁的效果。具体表现为:解答选择题做到“四审”,审导语、审题干、审题肢、审设问,从而做到完整理解和准确判断;解答主观题要做到重在理解、透彻分析、理清层次、明确表述;第三,分析错误和正确引导相结合。教师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错误,通过分析错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第四,坚持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并重。两种题型并重,不能偏废其一;第五,坚持考后教师剖析与学生点评相结合,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
(2) 做到方法合理,事半功倍
第一,要指导学生多做高考题目,反复做,反复揣摩,从高考题目中揣摩思路,总结共性;第二,多看高考题型、答案,善于总结归纳,要注意从高考题答案中找出规律,高考答案重视理论但不拘泥于理论,已经开始淡化理论体系,有向生活语言靠近的趋势;第三,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原则,由学生提供典型题目,教师总结;第四,教师多看教参,多比较,注意教材中没有提及但教参要求掌握的东西;第五,开展调查,掌握学生的情况,找准教学基点(以学定教)。
5.研究答题技巧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注意要求学生做到:
第一,提高辩证分析问题和精准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忌随意性,片面性;第二,重视对试题材料的分析,分析应具体,有针对性,然后把概念和原理按照普遍到特殊,一般到个别的原则分为若干观点,将各层次的观点与题中材料结合起来,组成答案要点,切忌笼统或者张冠李戴;第三,知识运用上注意不同知识点的重组,相同知识点的归纳,相似知识点的迁移,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第四,答案形式要做到要点序列化,书写层次化,内容上要做到“面宽、点全、论精”,语言上坚持政治术语与生活语言相结合,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切忌“喊口号”,这样做,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做成了。
总之,高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只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把握规律,加强引导,注重细节,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