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如何实行班级学分制管理
2018-01-25卢小平周继承
卢小平 周继承
(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武山 741300)
“中职学校学分制”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一专多能的培养。其核心是学生和教学,但对教育管理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由于当前中职学校招生难、就业难、质量低、设备少、“双师型”教师少等诸多问题。导致学分制的各项规章还不完善,大多数中职学校实行的还是初级阶段的“学分制”,即考试成绩学分和思想品德学分,但根据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要求学校培养技能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时代要求“学分制”管理应以学生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模式进行。
但中职生普遍存在问题多、难管理等问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管轻教”,在平时的管理中,通过各种线索找学生问题、寻学生毛病管理,当本班学生被值班老师、科任教师、德育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班主任才及时充当“消防队长”的角色,批评学生、找家长训话、让学生在家反省等,只注重“救火”,而不注重“防火”。在如何有计划、分级分层分类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问题上显得极其薄弱,对学生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每学期班主任工作手册上都是那么几项教育内容,每学期学生操行评语写几乎相同的话语,对中职三年的教育内容没有做到通盘的考虑,没有形成阶梯式有序的班级学生教育序列。同时,班主任在设置班团干部职位时内涵较为贫乏,缺乏必要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班干部工作以“被动完成任务”为主,班干部的主体地位不明显,期末评优选先是无据可依,一般由学生投票决定,这会使平时表现不够好,但在同学中有威望的人评上,或由班主任凭印象决定,这样会损伤默默无闻的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而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良好学风班风的建设受到影响。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既然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保证学生的正常行为规范来完善自身,利用“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学生平时注重学分的量化积累,最后依学生的高低进行评优选先。学分的设置可依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向上的积极性为主,如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学生的设置:1、各种技能竞赛、才艺展示、一专多能的评比等。所有竞赛获奖要有始有终,计划——实施——评价——学分记载;2、思想品德学分。做到每日一亮点,每周一心得,并由班干部记录一定的学分,接受学生及班主任监督,定期公布,学期汇总,并把积分作为学生评比的依据。同时,建立班主任信箱,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学生创造一个在班级敢说话、想说话、能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机制,使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释放出来;3实习实训学分。这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调动学生提升一专多能积极性的有效方剂,每学期可设较大比重的学分。让学生重视实习实训,练就强硬的专业技能,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当前中职教育各地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注重技能培养;有的学校注重文化课教学,办学理念普教化;有的学校实习实训停留在黑板上,讲实操练实习,或针对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大纲进行教学,根据省、市技能大赛在赛前突击性训练,以取得技能大赛奖而为升学加分,把每学期实习实训计划写在纸上,而没有具体落实。这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为了真正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把学生培养为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工匠”人,在中职教育中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每学期积累一定的学分。
并将这三类学分设定不同的权重,合计汇总后按学分排名,作为评优选先、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这样,整个班里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充分的调动起来,为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奠定基础。
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实施定量考核的方法在中职学校是比较适用的。利用学分制建立一种规范化的班级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既减少了班主任的大量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学风浓厚、班风崇真的班集体。
[1]张朝乐门,敖敦.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蒙授班级管理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04):100-102.
[2]周开来.学分制下提高班级管理绩效的途径和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0):229-230.
[3]杨文斌.论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高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28-31.
[4]蒋廷彪,张志刚.学分制下的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05(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