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联文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
2018-01-25贾亚楠
贾亚楠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左联文学的概述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简称左联,左联文学指狭义的左翼文学,也就是“社会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作家有鲁迅、郭沫若、潘汉年等,他们在党内外人士的积极配合下,秘密召开了“上海新文学运动者的讨论会”。国民党白色恐怖的背景下,共产党的发展需要依靠文学活动来拉动舆论导向。此时,大革命的失败给了党内人士沉痛的打击,争取阶级解放、民族独立的声音形成一股思潮。五四以来,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这一思想越来越得到知识分子的认同,他们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以救中国。茅盾《蚀》三部曲、《子夜》,叶紫《丰收》等,这些作品展现了时代风貌、战火纷争、政治局面,给当时的普通民众上了一节鲜活的政治课,让他们看到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光明未来。
二、左联文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宣传政治导向,揭露社会黑暗
左联以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为己任,他们希望文学能够担当起唤醒民众并且给他们方向和动力的责任。左联文学代表作家郭沫若说,“我们所从事的文学对于时代有何种联系,时代对于我们有何种要求,我们对于时代当采取何种的态度。”①随着作家们政治意识的觉醒,在作品中体现了阶级意识和政治导向,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政治判断。如茅盾的《子夜》回答的就是“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②。作品《丰收》展现的是30年代农民破产的深刻原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民不聊生,社会疾苦。左联文学中揭露社会现实的作品,为红军夺取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的领导深入民心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张扬革命精神,探索家国出路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意味着我国的革命是武装斗争,既定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家们致力于写农村生活的社会风貌。如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华汉的《地泉》,这些作品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深入挖掘矛盾的根源,向人们展示了为何要革命的根本原因。在历史长河中,农民历来是逆来顺受,渴望得到统治者的关心,但结局都是变本加厉的剥削,仅有的几次农民革命也以失败告终。农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才能成功,阶级意识的觉悟使他们有了反抗的动力。
三、左联文学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
左翼作家联盟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以及党内外人士的配合下成立的,因此这一流派是和党分不开的。潘汉年提出左联文学口号是“文艺大众化”,以及世界观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他认为过去的文学活动“充分表现着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意识的浓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尚未深入。”③党在左联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关于其性质、任务、观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左联内部出现矛盾时,党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调解。1928年左翼内部出现论争时,中央领导人周恩来及时关注,并制止了这一事态的继续恶化。之后了解到矛盾深化,决定立即停止这一论争。1929年六届二中全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对这一论争作调查,发出停止论争的指示。因此,党的领导是左联文学得以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和航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样化
从共产党成立至今,思政工作一直是党内工作的生命线。传统意义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会议、讲座、宣讲等形式进行的。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大众接受的文化眼花缭乱,其中不乏一些低俗文化,严重影响着国民素质。在此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应该跟得上新形势,采用一些形式鲜活、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革命时期左联文学的出现,使革命事业被大众所接受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思想素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是必要的,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等各种多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国民爱国凝聚力,更可以丰富国民业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文以载道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意义
文以载道指文学要承载一定的道理,在封建社会文所载的是伦理纲常,在现代社会文所载的应该是社会思想。左联文学作为一种政治文化理论,起的就是文以载道的作用,郭沫若认为,文学应该是要反映时代社会的现实。成仿吾也认为,文学应该把时代、生活、思想结合起来,这是文学的使命。在最黑暗的年代里,左联作家们高举革命文学大旗,创作激励人心、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使革命的红色铺满祖国大地。同样在二十一世纪,我们依然需要借助文学作品这一传播媒介,宣传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国民的家国观念,让文以载道的精神更加鲜活地展现。
注 释:
①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5,16,1(3).
②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J].新疆日报副刊,1939-6-1.
③潘汉年.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其任务[J].拓荒者,1930(3).
[1]王雪松.政治书写与历史叙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李玉锋.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2012,33(11).
[4]王晓艳.改革开放以来党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5,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