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灌输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灌输受教育者政治

张 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一、灌输理论的内涵

(一)灌输理论的由来及发展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以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学说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有过精辟的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

马克思的灌输思想可以追溯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在文中虽没有明确表达“灌输”,却形象有力地表明了科学的思想对于解放人民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表达了“灌输论”的思想,他们明确表示要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认识到阶级的对立性。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实践,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灌输理论。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形成,这是由私有制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分工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生活境遇差,他们长期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难以从事精神生产,更不可能创建系统的思想体系,因此,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就必须从经济斗争的范围外进行政治意识的灌输,从工人与厂主斗争的范围外进行阶级意识的灌注与输送,使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的社会主义意识,自觉地为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同样也坚持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灌输。在长期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灌输理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说:“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灌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灌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

(二)灌输的地位与作用

1.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将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转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来说,社会成员本身的思想品德与社会所要求的观念和规范总是存在着差距和矛盾的,要想缩小这一差距、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在阶级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都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开表明自己的阶级性,即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

2.灌输的现实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能够满足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动因,只有在人的需要的驱动下,才会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人们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复杂的关系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在这种情下,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们进行教化,以缓解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教育,使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理清价值取向,明辨是非对错,选择正确立场,从而缓解并解决人们社会实践中的矛盾,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协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促使人们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观念和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的,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个人获得了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发展;同样,只有整个社会有了全面的发展,生活在这社会中的个人才会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实效性的思考

(一)强调以人为本,树立现代灌输理念

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③。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中的人、实践中的人,而不应该仅仅关注抽象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是否有效,关键要看人的思想是否向着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人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品德并外化为行动。以人为本就要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塑造个体品格,考虑受教育者多层次多角度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导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向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提供多样化人才支撑。

同时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灌输理念。第一,灌输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在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多方面的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要结合当今时代特色,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体现时代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良品质。第二,灌输的方式要丰富多样。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不同行业的活动中去,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坚持教育者主导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相统一

坚持灌输理论,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必须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今改革开放正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我国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面对着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思想,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也会以其特有的隐蔽性使人们的思想受到不知不觉的“西化”。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坚持其主导地位,勤于学习,敢于“亮剑”,勇于发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在灌输过程中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为受教育者的发展引领和把握方向,又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主,积极地将教育者传授的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传授教育信息、施加教育影响时,教育客体不是消极被动地将教育信息吸收,而是更加主动地根据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对其教育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内化,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品德,因此要相信学生,以人为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路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三)坚持理论教育与贴近生活相结合

一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人们才能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文化,从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其“知”,更重要的是使其“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严格按照本来的面目进行认识和灌输,就能够排除所谓的主观主义解释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无论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发展着的实践进行,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深入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研究受教育者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发展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克服传统灌输教育中存在的理论灌输与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从生活中寻找发现的例子更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他们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用以检验真理、相信真理、坚持真理、运用真理。

(四)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④。相对于传统的显性灌输来说,隐性灌输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渗透性等优点,能更好影响受教育者,为其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注重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方向的一致性与协调性。环境往往是隐性灌输的首选,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和文化熏陶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坚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还要在课堂外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扩充和具体化,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无论是显性灌输还是隐性灌输,都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把握好课堂教学严谨氛围下,要积极主动改变授课方式,增进师生交流。另外,增强非思政课专业教师授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推动专业课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除思政课之外的专业课中,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灌输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注 释: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3.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1.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④张双双,刘尚林.新时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J].2015(7):11.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张双双,刘尚林.新时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教育[J].2015(7).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灌输受教育者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