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018-01-25程春燕
贾 雪 张 琴 程春燕 曾 雯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的难度更大,要求也更高,其中,成绩与试卷管理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需解决。
一、成绩与试卷管理的重要意义
成绩与试卷管理是高校考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评价教学质量、反馈教学信息和教学效果的作用。做好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培养优良的教风、学风、考风,促进题库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高校正在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每一个细微环节都不能忽视,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育一流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的好坏不仅体现了高校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品质难以提升
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演变,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研究生课程数也较之前大幅增加,但各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却并没有随之相应增加。与本科较为完善的思政、教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同的是,大多数学院并没有配置专职的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教务工作基本上是由研究生辅导员兼职完成,且通常只有1-2位老师负责成绩和试卷管理工作。党的十九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提升提出更高要求,明确了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辅导员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而成绩与试卷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庞杂的工作,不仅耗时耗力,同样需要高度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研究生辅导员既要做学生工作,又要做教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品质难以提升。
(二)管理模式和手段单一,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成绩与试卷管理是一项量大且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要求时效性、准确性、原则性和完整性,是确保学生在评优评奖、毕业就业、出国留学、升学考试等考查过程中客观、公正的指标之一。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有的高校还专门配置了成绩单自助打印机,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也不同程度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量。但学校层面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不能一一满足各学院的个性化需求,各学院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模式基本上还停留在成绩查询和试卷保管的初级阶段,形式单一,如需成绩提取与分析、试卷整理与归档全靠教务管理人员手动完成,人工智能化和电子信息化建设不足,效率较低也容易出错,一旦遇到学生成绩有误,需要逐份试卷核查,找出缺漏错误学生,工作量极大。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队伍建设难以稳定
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大多从事思政工作,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务管理培训,一旦遇到棘手的教务问题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容易走弯路。另外,在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支持或激励机制的工作环境下,教务管理人员长期疲于应付这种机械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不仅给人留下一种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印象,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而且工作成效不明显,影响职称晋升,再加上工作繁重且待遇偏低,因此,许多高素质管理人员都不愿长期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势必造成教务管理队伍的人员流失或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影响成绩与试卷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双一流”建设下加强成绩与试卷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成绩与试卷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好“双一流”建设,需从细微处着手,各学院应加强对成绩与试卷管理的重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管理过程规范、严谨、有序、及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务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工作压力增大,高校应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务管理工作是研究生辅导员兼职工作的固有思维,优化研究生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专人专岗,明确区分辅导员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合理划分成绩与试卷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各学院也应加强人性化管理,尤其是期末考试结束或是毕业来临时,成绩与试卷管理的工作量激增,仅靠1-2位老师在短时间内加班处理,很容易出错,学院也应适当调动人手进行分担。
(二)加快教务管理网络化建设,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成绩与试卷管理的好坏体现了高校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管
理的模式和手段直接决定着管理的品质。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各学院应加大对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快教务管理网络化建设进程,构建智能教务系统与协同办公系统,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成绩录入、查询、分析、指导以及试卷电子化答题、批阅、存档、提取等智能存储分析功能,促进多部门交流、多学科交叉,使研究生辅导员、教务管理人员、导师、任课教师等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老师们都能实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同学给予及时帮扶。各学院应着力解决成绩与试卷管理模式从简单粗糙的人工手动操作向电子信息化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成绩与试卷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长远发展。此外,由于学校层面的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本着“让数据多说话,让师生少跑路”的服务理念,很多学院都在尝试研发功能齐全、适合本学科专业特色的教务管理系统,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但若各学院都闭门造车,势必造成教务系统研发的人力消耗和资源浪费,各高校应加强交流与互访,分享教务管理经验,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先进的教务管理系统,促进院校间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高校要满足“双一流”建设的内在需求以及社会时代发展的外在需求,就需要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业务素质。高校领导应意识到成绩与试卷管理人员的难处,在工作上要多关心、多爱护,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应有的培训机会,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高校需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制定岗位职责,奖惩分明,关注管理人员的个性化成长,在充分考察其个人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其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让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与高校“双一流”建设得到最佳的优化结合[2]。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成绩与试卷管理的水平也应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高校要加强对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不断探索,在前进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本学科专业特色的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坚持将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一抓到底,推动成绩与试卷管理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1]周梦雄,刘钢.对高校成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8(6):18-19.
[2]庞钊珺.“双一流”院校建设下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