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释放的民生红利
2018-01-25河南薛兰字崔冰然吴向元
河南 薛兰字 崔冰然 吴向元
【专题概述】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而整个十九大报告,如以民生视角观之,处处都是红利。现摘录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民生的论述,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予以解读。
【探究主题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命题角度(1)】结合十九大报告关于扶贫、脱贫的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如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角度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扶贫脱贫贵在精准,既要把贫困人口数量弄清,还要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帮扶措施搞明白,对症下药。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就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落实上下真功,扎扎实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
③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赢脱贫的攻坚战。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把握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探究主题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命题角度(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党的执政理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认识。
【角度分析】①“是什么”角度: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为什么”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它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
③“怎么办”角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探究主题3】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命题角度(3)】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进教育公平的理由。
【角度分析】①从文化的特点看: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②从文化与社会关系看: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③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看: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⑤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看:教育是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探究主题4】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命题角度(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角度分析】①国家角度: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处理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②企业角度: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③劳动者角度: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
【探究主题5】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命题角度(5)】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结合十九大报告,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意义。
【角度分析】①粮食安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②农村繁荣: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为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③农民增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④农业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探究主题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命题角度(6)】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谈谈对党和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认识。
【角度分析】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符合上述规律。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是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表现。
【热点题例】
1.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需要政府 ( )
①加强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管理,注重经济效益 ②引导企业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支持发展各种娱乐形式 ③积极行使社会建设职能,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④正确履行经济职能,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财政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是永无休止的过程
③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④人越全面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的物质文化财富越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 )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③补齐民生短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美丽中国必须 ( )
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 ②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 ④着力推进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强调“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是基于 ( )
①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核心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有利于 ( )
①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取得大量的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 ③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 ④劳动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体和劳动力的主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从政治生活角度,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①就要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核心地位 ②需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③政府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职能 ④人民群众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扶贫脱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体现了 ( )
A.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体制机制
B.现阶段的分配环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侧重公平
C.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分配更合理更公平
D.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只能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9.十九大报告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 )
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目的性 ②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③联系有多样性,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④依据事物固有联系可以建立新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基于 (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④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进行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12.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时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政府实施惠民工程注重的是社会效益,①错误;我国倡导发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娱乐形式,抵制低级趣味庸俗的娱乐形式,②错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应政府的社会建设职能,③符合题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给予财政支持,这对应政府的经济职能,④符合题意。
2.C ②只涉及社会进步,未体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排除;③只涉及人的发展,未体现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排除;①④是对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正确表述,当选。
3.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③错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错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①,当选;“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体现了②,当选。
4.C ②③说法与建设美丽中国无直接关系,排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①④符合题意。
5.B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①错误;材料强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②③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符合题意;未突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核心力量,④不符合题意。
6.B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劳动者通过就业可以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但“取得大量的劳动报酬”说法不科学,②排除;劳动者(而非劳动)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错误。
7.D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核心地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具有的,①错误;②说法属于经济生活道理,不符合题意;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需要政府切实履行职能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③④符合题意。
8.A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体现了A,当选;现阶段的分配环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B错误;单纯的按要素分配会拉开收入差距,不利于公平,C错误;D说法太绝对,排除。
9.C ①属于认识论范畴,不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说法忽视了联系的条件性,③错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②④,当选。
10.B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群众观点和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改革、价值判断和选择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②③不符合题意。
1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从点滴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④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正视矛盾、分析矛盾,想办法解决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维护人民利益、促进全民健身需要的表现。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落实政府宗旨和责任,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身心健康素质。
③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④政府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人民认可,提升政府的权威,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