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重视箴言名句的教学

2018-01-25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8年2期
关键词:箴言名句政治课

宁夏 何 伟

现行高中政治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古今中外箴言名句的出现和引用,相应地,高考政治试题中也出现了关于箴言名句的考查。这为中学政治课的教与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为高考政治试题增添了不少色彩与活力。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古今中外的箴言名句,融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于一身,或寓意深远,明晰事理;或隽永含蓄,耐人寻味。它是探索者、成功者对人生、事业或事理的感悟,它能给学生带来深深的思考、启发与唤醒。一条条箴言名句,往往能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洗礼,激发学生战胜挫折,鞭策学生顽强拼搏。新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在课文中插入适量的箴言名句,增添了教材的思想性、可读性和可教性,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箴言名句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箴言名句的学习

重视并加强思想政治课箴言名句的教学,引导学生重视箴言名句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知识,增强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材插入了列宁的一段名言:“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通过对这段箴言名句的学习,会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变化发展过程。所以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当遇到逆境时,我们不能悲观、消沉,而要以坚强的毅力去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应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并学会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地走向成功的未来。身处顺境时,要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学生在学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后,再来深刻地理解、体会列宁的这段名言,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时,学生才能体会到这段名言的插入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摆设”了。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恰当处理箴言名句

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箴言名句一般出现在叙述重要问题的地方,是对重点、难点的补充,起着帮助理解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教材的正文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既不能认为其可有可无而置之不理,也不能当成重点而大讲特讲。笔者以为处理教材中的箴言名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淡化箴言名句的教学。高考政治命题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政治试题所考查的四种能力又都是通过各种题型表现出来的。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从未忽视过箴言名句的命题及考查,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淡化或忽视箴言名句的教学。

【例题1】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卷(政治)第21题: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题属于哲学题,知识层面上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有关知识,素养层面上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对名人名言的理解,回归并对接教材知识,正确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和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题意主要说明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生做此类题既要分析选项,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领会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政治课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都做了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对箴言名句的教学也有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和备考复习的各教学环节中,把箴言名句的教学作为教学内容处理。实践证明,恰当地处理箴言名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内容时,在讲完知识内容后,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插入的列宁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句名言,就会使学生明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学生把这些知识与名言联系起来思考,掌握改革的性质和作用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不应过分突出箴言名句而喧宾夺主。箴言名句是为说明教材中的重要观点而设置的,若过分渲染会淡化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造成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教师对箴言名句的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理解箴言名句的内涵,明确箴言名句的出现是为讲哪一个知识点服务的,它与这一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样,通过对箴言名句的教学,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

教学《生活与哲学》中“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内容时,教材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在讲解这段箴言名句时,既要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澄清离开运动谈物质则导致形而上学;又要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澄清离开物质谈运动则导致唯心主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恩格斯的名言中汲取思想精髓,正确理解和把握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例题2】教学《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时,可以引用2016年江苏文综卷(政治)第19题:“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材料的关键句是“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C的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箴言名句试题的解答技能

箴言名句试题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中频繁出现,已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箴言名句试题贯穿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中。

【例题3】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卷(政治)第23题: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①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审题可知,该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真理和认识过程”。回顾教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解析答题思路: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①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的,②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不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④正确。故选B。

作为一种常见的题型,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政治试题,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但从每年的试卷分析看,这类试题得分率相对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它的区分度较高、难度较大以及部分同学的人文素养缺乏。因此,要想提高这类试题的得分率,必须把握它的特点、要求和解题规律。

【例题4】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卷(政治)第20题: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答箴言名句试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所以要指导并训练学生,面对箴言名句类型的试题,切题审题的程序首先在于,学会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学科读懂题意,以该题为例:其出处是:魏源(清)《默觚下·治篇五》;古义为:每一个人的鞋子大小不必相同,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国家的治理方法不必雷同,关键是要有利于人民。原典的意思是:天下事,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人情所群便者,变则不可复。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然后将诗词主旨和思想政治学科道理进行对照,延伸提炼文本的今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人民的道路;再从文学知识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化道理: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提到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从哲学上讲,就是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个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所以该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和人民群众”,答案选A。

正确认识箴言名句类试题题型,掌握其解题方法,已是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客观要求。解答该类题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四个方面:

1.解答诗词名言试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认真研读箴言名句,分析箴言名句的含义、寓意及所表达的中心意思,这是答好箴言名句试题的前提。要求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的有关知识,将材料翻译成白话文,弄懂原文意思。

2.概括箴言名句的主旨。主旨是箴言名句的灵魂,是题材的统率。概括箴言名句的主旨是解答该类试题的重要环节,通过把握关键字词,理解特殊词义,弄清材料的中心意思。

3.分析箴言名句与所考查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箴言名句所包含的学科原理,这是解答箴言名句试题的关键。将箴言名句的主旨和思想政治学科道理进行对照,从文学知识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政治、文化道理。

4.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是解答箴言名句试题应掌握的原则。根据设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总之,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中箴言名句的出现和引用,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能主动钻研、有意识的发现、分析箴言名句与教材重要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就一定会大有收获。

猜你喜欢

箴言名句政治课
箴言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生活家箴言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画中的箴言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