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之书(修改后)

2018-01-25浙江一高考生

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无字三本心灵

浙江一高考生

列夫·托尔斯泰有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在卷帙浩繁的人生之书里,攒聚着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力量。阅读人生之书,你便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接近于生命的完善。

开头点题,符合“考场作文入题要早”的原则。后一句改动之后,先揭示了“人生之书”的价值,后点明了阅读“人生之书”的意义,语义明晰。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此言得之。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却不孤立。人要从外在的世界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充盈自己的人生;再在内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位。依我之见,生命当有向外的观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读好“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生命还须有向内的自省,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读好“心灵之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读人生之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完善自己生命的过程。

这段话的后半部分经过修改,将“向外”与“向内”的“读书”之举与人生的“三本书”联系起来,承上启下,言简意明。

三本大书正代表着知识、阅历和内心,它们在一个人的生命构建中有着重要意义。诚如博尔赫斯所言:“天堂应是图书馆的模样。”一本本“有字之书”乃是精神世界的基石,扎实地铺设好地基,才会使我们的精神大厦挺拔岿然。而阅历则是个体从社会、自然乃至整个世界中获得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它是形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是丰盈我们精神世界使我们免于精神饥寒的珍馐。“心灵之书”则告诫人们必须有一种“反求诸己”的自省,正如林清玄所提出的“观照自我”的禅语。人只有学会和自己对话,人的精神世界才会亮起一盏照耀自己人生旅程的明灯。

将“书籍”改为“有字之书”,表达更为准确。将“有字之书”喻为“铺设精神大厦的基石”更能揭示“有字之书”的意义。

将“无字之书”喻为“丰盈我们精神世界使我们免于精神饥寒的珍馐”,揭示出“无字之书”的不菲价值,富于文采。

将“心灵之书”比喻为“一盏照耀自己人生旅程的明灯”,彰显了“心灵之书”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对原文“三本书”的譬喻的修改,使“三本书”各自的独特内涵得到更为准确的揭示,读“书”的意义也就表现得更为充分。

反观当下,人们汲汲于红尘世界的财富、功名,以致忙得焦头烂额,又怎会沉下心来阅读品味“人生之书”?以简单的地铁现象为例,当欧美国家的乘客们都自觉地在地铁中阅读书籍时,中国地铁上的青少年却浪费着宝贵的碎片时间去转发段子、浏览明星八卦。浮躁喧哗的其实不只是狭窄的车厢,更是人的精神世界。试问,当一个人连最简单易读的“有字之书”都不愿静下心来品读,更遑论去品味“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因为没有阅读“有字之书”这本“入门读物”,“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便会如同天书,更难以读懂,读透。

这段稍作修改,突出了读“有字之书”是读书的基础,不读“有字之书”,其余两本书便无从读起。

读书既可以建设自我,更能影响他人。爱默生曾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如果扩展到人生的大范围来分析,看一个人更应当看他所展露的是什么样的“人生之书”。当一个人读书达到一定境界,即“越来越接近完善”之时,他自己就会如一本大书,迸射出光彩照人的魅力,以至于影响着其他的读者。如蒋勋那般推崇“出走的文化”,追求人生向外观察和向内自省而不断寻求和自我对话的人,他的生命正像他所歆羡的“一朵花的美丽”那样绽放着,点染着这个世界,美化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精神空间。

修改之后,对这一段内容更加充实,语义更为明晰,对“读书”意义进行适度拓展——即“读书既可以建设自我,更能影响他人”。

读人生的三本大书,不是完全抛却对外在的物质世界的追求而一味醉心于内心中的精神世界的构建。诚如哲人所言:“精神世界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地基上。”读人生的三本大书,是要人们能够有一个精神的“舒适区”,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体悟和记忆。

人的生命会在人生之书的阅读和充盈中得到全新的演绎。那么,我们何不沉潜下来,于夜阑人静之时品读“有字之书”,思考“无字之书”,观照“心灵之书”?

读文化典籍,行生命之路,寻完善之境——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将第一句中的“读人生之书”改为“读文化典籍”,跟下面两句并列,因为“行生命之路,寻完善之境”指的是读“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再加上一个反问句增强收束的力度,促人反思。

升格效果

升格之后的文章,首先对人生的三本“必读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阐释分析清楚明晰,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形象贴切,深入浅出,将“读书”的意义阐述得既通俗易懂又精准到位。二是对人生“三本书”之间关系的分析富有新意——“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书之间是一种由外及内、由客观而主观、由知识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层进关系,读好前一本书乃是读好后一本书的基础,而后一本书又是对前一本书的升华。三是对读书的意义作了适度的富有创意的拓展,即读书既可以建设自我,更能影响他人。整篇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精当,有理有据,对比鲜明,说服力和感染力兼备。

猜你喜欢

无字三本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无字的情书
不可思议的旅程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唤醒心灵
会思考的食物
《无字》与《青狐》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