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中贵妇,优雅迷人的火烈鸟

2018-06-04骆昌芹

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 2018年5期
关键词:碱水硅藻鸟蛋

骆昌芹

不怕致命的鸟

纳库鲁湖位于肯尼亚境内,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的一颗明珠。它看起来晶莹碧透,湖水黄绿黄绿的,却没有什么飞禽走兽靠近它,更没有敢饮这湖水解渴的。原来,这湖水含碱量很高,喝下去会致命。

这含碱的湖水中,盛产一种植物——蓝绿色的硅藻。硅藻营养价值很高,可惜生长在碱水里,使大多数动物不敢问津,只有大自然造就的火烈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身体构造,才敢于取食硅藻。

火烈鸟的嘴喙部龙骨突起,弯弯的,像只小船儿。上下喙的里面,长着一层密密的细毛。喙合拢来,就像一个精巧的过滤器:颗粒较大的砂石泥土进不去,颗粒细小的硅藻又漏不出。火烈鸟在湖滩浅水中亭亭玉立,一只脚弯曲着轻轻抬出水面,颀长的脖子垂下水中,把喙浸在水里,至咽喉处。它把湖水从喙中吸进,合上喙,把水从细毛中滤出。它的舌头像个活塞,在紧闭的喙里上下移动:吃进硅藻,又把碱水排出来。

火烈鸟的生活

火烈鸟习惯于白天休息,半夜十一点开始用餐,一直吃到翌晨八点。硅藻漂生在湖水上层,一刮风,火烈鸟就吃不到了。因此,它们吃食时最讨厌大风,常常互相挤在一起,形成挡风的屏障,保持水面平静。在这面积仅64平方公里的碱水湖畔,有大约300万只火烈鸟常年栖息着,过着井然有序的集体生活。

火烈鸟产卵孵雏,也是集体行动,而且要远离故土,南飞240公里,到纳特龙湖去生儿育女。为了躲避凶恶的苍鹰从空中拦截,它们只好在夜间启航。

在纳特龙湖畔,成千上万只火烈鸟穿梭似地忙碌着。它们将湖边的湿泥一口口衔来,巧妙地筑起小火山口似的泥巢。

火烈鸟妈妈就把蛋下在“火山口”上,每次下一个蛋,偶尔也有下两个蛋的。放眼望去,湖滩上“火山”星罗棋布,一只只白色的鸟蛋如山巅上的夜明珠,闪着柔和的白光。

火烈鸟有28天的伏窝期,雌鸟和雄鸟轮流孵蛋,一天24小时不离开岗位。雏鸟出壳时,胖乎乎的,浑身灰色的茸毛,两条腿血红血红的,要在泥巢里住上四五天,皮色转黑,腿上有劲了,才出来玩玩。

每年10~11月,是火烈鸟下蛋抱窝的旺季,纳特龙湖边热闹非凡,充满生机。灰色的雏鸟在爸爸妈妈红脚的“森林”里蹒跚穿行、嬉戏,火烈鸟妈妈慈爱地护着各自的宝宝,用弯弯的喙把准备好的食物喂到它们的小喙里。

两个月后,小鸟羽毛丰满了,它们的小喙长成弯弯的船形,会自己找食吃了。它们的翅膀硬了,会在蓝天自由自在地翱翔了。于是,父母带着它们,趁着夜色,像一架架微型飞机,穿云破雾,飞回纳库鲁湖畔。

家在纳库鲁湖畔

纳库鲁湖畔是火烈鸟的乐园,然而,乐园中也有可怕的敌害。扁嘴鹳是火烈鸟的天敌,它们像兀鹰一样,爱吃腐肉。它们虽然没有尖爪钩喙,却生就扁平的宽喙,好像锋利的铲子。当扁嘴鹳发现别的动物在分抢兽尸时,它总是悄悄地躲在一旁,看准机会,猛地扑上去,抢一块肉解馋。有时它还袭击弱小的火烈鸟。

一群六个来月的小火烈鸟,浑身灰白,簇拥着挺立在浅水中。几只扁嘴鹳悄悄来到湖滩上,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在旁边散步。突然,一只扁嘴鹳展开翅膀,直上蓝天,又径直向火烈鸟冲去,速度快得惊人。说时迟,那时快,扁嘴鹳的扁嘴就像利斧,几起几落,就把一只可怜的小火烈鸟击毙了。这时,火烈鸟群发出一阵乱糟糟的、惊恐的聒噪声,哗啦啦的扑翅声,它们在混乱中腾空飞起,灰白色的羽毛漫天飘飞。而一旁,扁嘴鹳正在大吃火烈鸟肉呢。

天敌是可怕的,然而更可怕的还要数1962年那场天灾。那一年,纳特龙湖暴雨如注,洪水泛滥,浊浪将一片片火烈鸟的泥巢冲塌了,淹没了。火烈鸟被迫离开它们世世代代繁殖生息的地方,飞往从不栖息的马加迪湖区。那儿湖水含有大量的纯碱,加上天气大旱,太阳火球般烤着大地,湖滩上热气蒸腾,土地龟裂。火烈鸟饥渴难忍,凄厉地呼叫着,大片大片倒毙在滩头上,羽毛堆积,腐臭四起,真是惨不忍睹。

为了生存,尚有气力的火烈鸟不得不抛下刚生下的鸟蛋,远走高飞。马加迪湖滩顿时成了悲惨世界,比比皆是的泥巢上,鸟蛋已经被烤得失去了生命力,看上去像被风雨剥蚀的化石。一些出壳的雏鸟,可怜巴巴地在湖滩碱土中爬行,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多亏动物学家爱伦夫妇,四出奔走,为拯救火烈鸟向全世界呼吁,发起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抢救运动。东非野生动物协会、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甚至英国驻军都出钱、出人、出交通工具,这样,几万只小火烈鸟从死亡线上被救出来,并被安全地运送到适宜生活的地区,生存了下来。

猜你喜欢

碱水硅藻鸟蛋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碱水粑:景德镇风味
小硅藻找亲戚
窝里的鸟蛋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箬壳碱水粽
自制树叶小书签
鸟蛋疑案
山寨鲜鱿祸害肝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