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方》养生之道浅析*

2018-01-25朱丹丹王益民徐一兰鲍嘉娣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性孙思邈方剂

朱丹丹,王 卫,王益民,朱 婕,徐一兰,鲍嘉娣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千金方》记载了多种而实用的养生之道及相关养生方剂,分类明确,系统详尽,至今仍有指导和实用价值。该书方剂内容丰富,养生用药灵活适宜,在四时、啬神、服食、居处、房事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养性为核心的养生之道,加之配制不同的方剂调理预防对现代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从顺应四时,啬神养心,节食养性,居处有节,房中补益等方面对《千金方》中养生方剂的适时应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1 《千金方》养生方剂研究现状

《千金方》对孙思邈相关养生医理方药的阐述有独立的篇章,具体内容则贯穿全书。经过现代诸多著名医家的详细整理和总结。例如,陈西平等对《千金方》包括《千金要方》“卷十九肾脏”和“二十膀胱腑”的200个方剂中具有延年益寿功效方剂常用的食物和药物的内在规律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孙思邈在用药过程中的重点在于温阳和流通血气[1]。龚维义主要研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抗衰老的治疗思想,认为“补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人年过40岁,体质渐趋衰老,50岁以上则肾气大衰,五劳七伤等虚损病蜂起,更应“四时勿阙补药”,并提出春服小续命汤5剂,夏服肾沥汤3剂,秋服黄芪丸1两,冬服药酒3剂[2]。周至从《千金方》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认为药物的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对孙思邈来说了然于胸,除记载24首养生方之外,还制定了养生者服用补药应先祛虫,再依药性逐渐选用补药,依顺序进补的原则[3]。王志义对孙思邈的延年益寿方药进行研究,分析《千金要方》选用动物内脏治疗百病之虚羸[4]。综上,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养生方剂和养生思想是全面贯通的,涉及各个方面,至今对后代在研究养生之道和方剂方面仍有重要启发。

2 调适寒暑,顺应四时

孙思邈提出顺应四时的养生理念,认为“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说明要想益寿延年,要顺应四时节气,天人相应时养生长寿的基本思想,具体方法为:“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

2.1 春季万物复苏,人气在肝 中医认为,人体的肝气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春气相通,春季应重视补肝柔肝。《千金方》中根据肝虚实、肝劳、筋极、坚症积聚分类的方剂有29首。例如,补肝汤中“细辛二两、桃仁二两、柏子仁二两、茯苓二两、防风二两”,另外,山茱萸用于补益肝肾,桂心活血补阳,24枚大枣则用于补气血。春季肝气容易应时而旺,脾胃虚弱或肝阳偏亢的人容易因为素体肝气过旺而发病。如关格劳涩,闭塞不通,肝劳虚寒病症可用猪膏酒(猪膏、姜汁各四升)。如梦中发怒,虚惊等肝实热病症可用防风煮散。春季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风善行而数变,若感受风邪可服用小续命汤以及各种滋补药,主要疗效为祛风解表,逐湿止痛[5]。

2.2 夏季生机勃勃,人气在心 心与夏季相通,主要因为心属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主张夏季3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6],目的是最大程度扩展心的机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7]《千金方》中宁心安神作用的方剂在卷十三心脏篇中共有33首,代表方剂是定心汤。汤剂中当归、芍药补血;茯苓、远志安神宁心,因魂魄是心神的左辅右弼,所以用龙骨入肝经以安魂;枳实薤白桂枝汤由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组成。瓜蒌开胸通痹,薤白通阳散结,枳实、厚朴下气,佐以桂枝通阳散寒,通阳散结,治胁下气逆怆心。半夏补心汤用半夏、枳实理气,宁心治悲忧。方法是将诸药“加水一斗,再煮而取药汁三升”,分3次服。

2.3 秋季阳气渐收,人气在肺 肺应秋而旺,清肃敛降[6]。养生专家主张“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7]。《千金方》中治疗肺脏的载方共有20首,记载于卷十七。肺气不足,咯血,气短用麻子汤;风邪入肺,面目黄肿,不思饮食,胸痛累及背用泻肺散;肺热,气上逆咳嗽用橘皮汤;由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胶饴组成的小建中汤,6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益阴合阳。

2.4 冬季万物潜藏,人气在肾 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避寒就温,宜补阴潜阳。冬天的养生之道就是闭藏养阳之道[8]。“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9]《千金方》治肾方剂19种存于卷十九,五补丸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补益肾气。“厚朴,橘皮,枳实各加三分则可用于气滞者。若加附子,细辛,桂心,吴茱萸,干姜各三分则治伴发冷者。加当归,天雄,芎穹,黄芪,五加皮,独活,柏子仁,石楠,茯苓,白术各三分则主治外感风邪。若加韭子,白龙骨,牡蛎,鹿茸各三分则主治伴泄精者”。治各种虚劳伤损宜用薯蓣丸,治五劳七伤宜用石韦丸。

3 啬神养性,精神内守

《千金方》中汇集了孙思邈的诸多养生思想,至今仍然被后代尊崇。养生的主要内容包括:养性序第一,道林养性第二,居处法第三,按摩法第四,调气法第五,服食法第六,黄帝杂忌第七,房中补益第八。这8种养生之道中,孙思邈把养性作为诸多养生之道的首要来讲,可以说明养性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也是孙思邈养生之道的核心。

3.1 孙思邈“养性思想” 孙思邈曰:“吾尝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一十二万时,此为三十年。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百年之内,须臾之间。”因此,“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说明养性与长寿的密切关系,这种仔细的计算意在强调善于养性,方能延年益寿。孙思邈身体力行,能历代而逾百岁,是极好的例证。

3.2 “十要”原则 十要:“一曰啬神,二曰喛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10]。如果能掌握养性之术,并“习以成性”,则“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如果不知养性之术,则“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3.3 “十二少”原则 孙思邈养性理念中主张“十二少”的原则:“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11]强调养生最重要的是固本。孙思邈以灯用小炷类比他的养生之道很是形象,强调灯用小炷一样,做到上述十二少,方能节约身体能量,做到少消耗,多养神,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4 “七莫”原则 孙思邈提出生活中的养生注意要点,即“七莫”,“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11]。《内经》强调“静则神藏,躁则神亡”[12],这说明,心境宁静祥和,全身真气畅通,就会抵御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济坤丸是一首定性安神的代表方,由茯苓、干姜、石菖蒲、远志、茯神、桂心、细辛、白术、人参、甘草、枣糕组成。人参、白术、桂心、干姜用于补心通阳;茯苓、远志用于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石菖蒲、细辛用于开窍醒神。“芍药、栀子仁、人参、白术各三两,紫菀、赤石脂、茯神、知母各二两,淡竹沥、地黄汁各一升,石膏八两治疗喜笑恐畏,惊梦,惊悸不安此为竹沥汤”。若要延年益寿,聪明益智则用菖蒲方。心劳虚损则用白水散。若素体烦闷惊恐,想使人心静,身轻,则用安心煮散。

4 合理饮食,颐养调护

孙思邈养生理念中对饮食调试也有独特的见解,提倡安神之本,需重食疗,“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辨证的提出“莫强食,莫强饮”。《千金方》养性篇提出过饥伤气,过饱伤肺,过酸伤骨,过咸伤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提到,人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是“食岁谷”,“食杂”以及“美其食”,不提倡“饱食”,“嗜食”,“多食”和“食饮不节”,“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11]。食物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和根本,有了食物的供应与补充,身体便能维持正常健康的机能,以防疾病的产生。药食同疗可以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理,饮食得当,身体协调有序,方能延年益寿。乌麻散:成分是纯黑乌麻,量不拘多少。功效在于补肾润燥。原书云:“久服百病不生;常服延年不老,耐寒暑。”补五劳七伤虚损方:成分是胡椒、白羊头蹄、荜拨、干姜、葱白、香豉。先“以水煮羊头蹄骨半熟,纳药更煮令大烂,去骨,空腹适性食之,日食一具,七具止,禁生冷,瓜果,肥甘厚腻,及诸杂肉食面,白酒,粘食,大蒜,一切畜血”[12]。大黄著丸:增强体质,改善体虚,久服可使身体强健。

5 居处有节,居安思危

孙思邈提出生活中的养生注意要点,即“七莫”,“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做到“七莫”与“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则能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孙思邈的居室养生之道就是保养身体,防病却病,顺应自然,和于阴阳。对于居处要讲究生活有规律、简居,追求“祥和宁静”的健康之境。长夏居室一定要保持防潮、隔热,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13]。秋季尽量做到避免长期处于阴暗、孤独的环境当中[14]。另外,居家或远行应备常用药,如:生肌药、甘湿药、疔肿药、备急丸、避鬼丸、甘草、干姜、桂心、大黄、芒硝、蜀椒等。同时注意居安思危,生活中,家里成员如有不舒服应及早就医,发现病情,避免病入膏肓。

6 房中补益,固护阴阳

孙思邈提出善于养生之人,一定节制房事。如果不能抑制,纵情施泄,就如即将熄灭的膏火,又被抽去油脂一样危险。真正不思情欲,则会长生,但不能强行隐忍和阻闭情欲,否则难以把持而落得精漏,尿浊等病[15-17]。《千金方》中益肾填精的代表方是彭祖延年柏子仁丸,由柏子仁、杜仲、天门冬、远志、天雄、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石斛、巴戟天、续断、桂心、石菖蒲、泽泻、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薯蓣、人参、钟乳、肉苁蓉及白蜜组成。服用此方调理后可强身健体,补益肾气。乌麻散,具有补肾润燥功效,纯黑乌麻,量不拘多少。杜仲酒,由杜仲、干姜、桔梗、甘草、羌活、桂心、川芎、乌头、细辛、续断、地骨皮、熟地黄、防风、萆薢、秦艽、天雄、蜀椒、石斛、五加皮组成,可治肾脉脉象逆,小于寸口脉。具体方法是将所列药物分别研细,加“四斗”酒浸泡4夜,第1次服“五舍”,加至“七八合”,每日2次。内补散主要用于改善男子五劳六绝,起到益精填髓的作用[18-19]。

7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合理有效的养生方法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21]。《千金方》养生方剂众多,系统而且详细,分类明确,适时而用,能够顺应阴阳,阴阳调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22]。孙思邈总结而成“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的养生方剂,提供了大量养生养性方法,指导科学养生,对《千金方》养生方剂系统分析并应用于现代研究和养生之中,具有深远意义,也是目前和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23-24]。

参考文献:

[1] 陈西平,雍小嘉,由凤鸣,等.《千金要方》延年益寿方之药物关联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0,26(3):47-48.

[2] 龚维义.孙思邈抗衰老医学思想初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4):182.

[3] 周 至.从《千金要方》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J].河南中医,2002,22(6):11-13.

[4]王志义.孙思邈延年益寿方药配伍探讨[J].陕西中医,1987,8(3):113-115.

[5] 张婉瑜,杨建宇.药王孙思邈四季养生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25-27.

[6]曹瑞瑛.《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赏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35(6):138-140.

[7] 杨建宇.杨建宇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六)[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121-122.

[8]文强.冬日养生——闭藏养阳[J].晚霞,2006,17(11):32-33.

[9] 王洪图.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97.

[10]王 欣.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4,12(21):5-7.

[11]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2]黄帝内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7.

[13]江雅文.夏季养生防湿邪[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18(8):68.

[14]滟子.“多事之秋”养生有讲究[J].温州瞭望,2007,20(4):136-140.

[15]石 陨.治未病理论渊源与发展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7-9.

[16]孙思邈著,焦振廉校注.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7]孙思邈著,焦振廉校注.千金翼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18]许 铮,王丽君,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孙思邈养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3-4.

[19]武跃进.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看孙思邈“治未病”养生理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704-706.

[20]赵 敏,赵玉伟.孙思邈养生思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医研究,2013,26(7):11-12.

[21]李 丹,张大伟,赵士浩,等.浅谈中医食疗作用[J].中医学报,2014,29(9):129-130.

[22]裴兰英,牛 乐,申 杰.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预防医学的区别和联系[J].中医学报,2014,29(6):823-824.

[23]张 宏,徐 瑾,彭婷婷.从《黄帝内经》探“治未病”与“谨和五味”[J].中医学报,2013,28(8):1125-1126.

[24]Ketelhut RG,Franz IW,Scholze J.Regular exercise as an effeerive approach i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J].Med Sci Spots Exerc,2004,36(1):4-8.

猜你喜欢

养性孙思邈方剂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