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上书洲
2018-01-25胡兵想
胡兵想
一座最美书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以代表这个城市的温度,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撒落在城区各个大小不同的书店和图书馆,就像这个城市的精神支柱,丰富了城市的精神世界。
一个静谧的午后,我和文友阿华欣然应邀前去上书洲书院釆访。隔着阅览大厅的橱窗玻璃,面对着太湖水面的层层波澜,我发现了在大厅门前有一只停泊在台阶上的船儿,我感觉到书院的主人想借着这只船儿,对世人说些什么。面对这只扁舟,百感交集,我相信,肇始者可能想告诉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此时此刻却让我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发现了些历史的雪泥鸿爪,顷刻间片片惊鸿就在我眼前时隐时现。我想:这世间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无独有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六十年代,学者余秋雨先生也就是在这方水域遗憾地写下了一篇传世的文学作品《吴江船》。文革期间,壮志未酬的少年秋雨,随同一千多名莘莘学子,坐着船来到了遍地芦苇的太湖边,也就是后来他们做出过贡献的东太湖军垦农场。沧海桑田,世事难料,当年那些参加围湖造田的学子们,劳动之余都是用书籍打发孤独与寂寞时光的,后来被一个文革领导发现,收工后的大学生总是躲在蚊帐中看一些他们认为思想不太健康的书籍。一怒之下收缴了学生手头所有的图书,装了满满三船,运回了松陵镇。余秋雨在后来的描绘中这样写到:燃烧书籍的火光,映红了松陵公园里的那几棵百年老松。
我在思考:书院门前的一叶扁舟,能否在文化传承中与学者余秋雨先生思想上来一次精神碰撞,让这斑澜的火花,照亮历史,让历史缤纷再现?
在釆访过程中我们得知,书院主人袁先生,因为钟爱天下文仓苏州,用谐音上苏州来表达对苏州文化的喜爱。曾经的少年诗人,家住南通吕泗港,是一个船长的儿子。只因热爱诗歌,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的精神拔涉,拣尽寒枝,不远千里,携一座书城,选择来到了寂寞浩瀚的太湖边。我们面对着书城的主人,他那不作惊人语,娓娓叙书缘的语言风格,一下子让我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切身感受。我们从读书人的民国情结聊到现代人的书式生活。一身青衣短打的袁先生,让我想起,当年上海四川北路內山书店里的主人内山完照先生。内山君用书籍深情地表达着人类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用书籍构架起世界和平的桥梁。二战结束这么多年,如今,我们还在深深地怀念他在中日文化友好协会会长的岗位上,为中日友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握别袁先生,已是夕阳时分。晚霞从西窗透入阅览大厅,我随手从洒满晚霞的书架上取出两本书籍,一本是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和毕淑敏的书籍《愿你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我习惯性地打开扉页,先睹为快。她说:把心放平一些,再把脚步放慢一点,你会发现很多简单美好的事物,都是世界温柔的馈赠。是的,此刻我也想说:假如有一天,你来到了东太湖苏州湾,只要你放慢脚步,你就会发现,这里除了有看不完的远山近水和滨湖美景。还有一座最美书院,她的名字叫”上书洲”。前者是大自然给于我们人类的物质的馈赠;后者,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家园,两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值得深深地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