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实践中的理性优化

2018-01-25李伊凡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新体系圆圈作业本

李伊凡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实验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常规优化,提供教学保障

(一)圆圈站法的逐步完善

根据新体系要求,在地面上定点站,让学生定点站位。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一次比一次站的好。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圆圈的站位,我们加入了自己的做法。

把全班根据颜色“红、黄、蓝、绿、紫”分为5组,每组8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固定的位子,如红1、红2一直到红8,以此类推。从门口排队时,教师就根据就按照圆圈站位顺序排队,顺时针进场。紧抓教材常规内容,结合第一单元的《跟着走》、第二单元的《土耳其进行曲》、第三单元的《小棕熊》、以及第四单元体现“八分音符”《跑步》贯穿整个学期,按每个单元不同主题进行设计和难度递增。

课堂常规的建立不仅仅在课前,课中巩固和练习,还要在课后调整和规划。根据新体系教材内容的进行提前布局,如在第二学期,在圆圈外加了音乐凳子,方便学生书写的需求。

(二)音乐魔咒的变化使用

音乐课堂的常规建立,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常规制度化的外象,还需要从音乐的特性出发,借助音乐听觉的建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感知,运用音乐指令,形成音乐课堂特有的常规。音乐魔咒,主要是音乐预示功能,用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用钢琴弹奏“11 11 33 33 5 5 5—”,最后按下主和弦。如果效果还不佳,则降低八度再次提示。如需要“起立”或“坐下”时,在钢琴上弹奏上行或下行音阶。通过“音乐魔咒”,既在音乐课上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又建立了课堂常规。

二、过程优化,提升学习质量

即兴伴奏,升华体验:教材中童谣、儿歌的比例大,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念”的方式多,这会让活动体验显得单薄。我们尝试加入钢琴伴奏,丰富学生的听觉,让音乐活动多层面的让学生得到满足。在课堂上,观察到加入钢琴伴奏后,学生注意力在有些松懈的状态下集中了。通过仔细聆听,能根据右手的变化听辨出所代表的节奏,并能根据变化作出相应的体态。

改变方式,补充音响:新体系教学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儿歌、歌谣等一般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居多,每一首作品都通过老师反复地演唱、念奏让学生体验、掌握作品内容。实践中发现,老师在给予学生多次体验时一直采用这样的授课模式,存住两方面问题,单一的聆听体验让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对于老师的体力也是不小的挑战。那么如何优化听授方式,在提高教学效度的同时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呢?针对教材内容过多,容量大的情况,做好课前录音,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即改善了单一口传身教式的教学方法,又丰富了聆听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度。

三、方法优化,弥补地域差异

(一)放慢脚步,以人为本

新体系强调的是将系统掌握感性音乐经验当成每一个学生都可够及、都可使用的基本教学要求。不做拔苗助长的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放慢教学进度,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积累音乐经验。学生体验的时间充足了,在感性的音乐活动中得到情感满足,随之音乐经验也丰富了,在音乐体验中获得情感满足和审美享受。

(二)自制作业本,改进创新

一年级下册需要一线谱、二线谱和三线谱的作业本,这在温州的市面买不到,淘宝上也找不到。于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设计作业本,考虑到实用性和成本。尝试在A4纸上打印一线谱、二线谱和三线谱,再封塑。这样,每位学生就人手一份自制的作业卡片,需要用的字母谱由家长根据线谱的大小,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完成。自制作业本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回家后还要练习。在微信上布置作业,与家长携手督促学生在家期间的音乐学习,并进行线上检查、点评作业。音乐作业在家校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家长的配合、支持下,试点班级的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整体上明显优于非试点班级。

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校本化实践,给了学生体验与发现,让他们有了音乐的情感经验和审美;给了教师理念与思考,让教师去改进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给了学校空间与时间,让我们在音乐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新体系圆圈作业本
行为判断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圆圈填数
移圆圈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