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关注言语表达
——以《山雨》教学为例

2018-01-25张春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雨山林言语

张春丽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与感悟,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自如地借鉴他人的表达形式与表达方法有关。笔者现结合《山雨》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表达范式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以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抒情优美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清幽雅致而不失旖旎的山林风景图。文中关于山林的千般秀美和那令人神往的意境描绘,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与深深的眷恋,也把作者的审美情趣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回味无穷。经过仔细对课文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山雨景致的时候,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进行的。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描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

在教学《山雨》一课时,如何以教材为例,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感受到表达的独特魅力,使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从阅读走向表达,真正实现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呢?

一、走个来回,感知言语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从而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就课文中精彩的部分引导学生细细感知、品味、揣摩,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习得言语内容的同时也受到人文情感方面的熏陶,学会从阅读走向表达。

【教学片段1】

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有时让我们在明媚的阳光下沐浴,有时让我们在蒙蒙的细雨中去享受……它变幻莫测,多彩多姿。如果你用心去观察,就一定能发现那不同景致下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近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生: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的。

师: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描写山雨呢?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生:顺序清楚,可以使读者眼前自然浮现出山雨前后的画面。

师:还有呢?在文本语言的运用上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特点?

生:我感觉文中的句子特别优美,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把山雨的声音、颜色描写的形象极了。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语言环境的渲染,使学生对大自然这个魔术师有了初步的感受,这就为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山雨的特点奠定了基础。本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文本语言的精妙,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在言语形式中走一个来回,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山雨给作者带来的情感变化,这就为学生体会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特点奠定了基础。

二、由扶到放,深化言语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可见,在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提升方面,例子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文本中精彩的语言、片段等优秀的例子,教师要让学生练就表达技能,应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掌握到的阅读技能在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形成学生自己的、全新的语言表达技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片段2】

师:“刷刷刷……”从这儿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生:我感受到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师:作者在写山雨的时候主要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生:围绕山雨的声音和山林的颜色。

师:哪位同学能够把优美动听的雨声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听着听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一滴雨滴,我落在了岩石上、树叶上、绿草上……弹奏起了优美动听的小曲。闭上眼睛,仔细倾听,把你的想象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听着听着,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小雨滴,悄悄地与树叶捉迷藏,一会落在树叶的上面,一会儿落在树叶的反面,打几个滚儿,好玩极了……

师:这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雨中,山林的颜色就更美了。下面请大家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这一部分。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以“刷刷刷……”为对象,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说话氛围。为了帮助学生真正领会言语表达的秘妙,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然后,鼓励学生闭目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山雨的样子说一说。这样教学,由扶到放,不仅使学生对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还有效降低了学生的表达难度,学生在表达的时候通过“想象画面”的形式,把学到的语言范式——想象、比喻自然地转化成了积极的言语形式,从而实现了表达内容与形式的稳步推进,深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由悟到仿,运用言语形式

王崧舟老师认为:完整的阅读应满足于感受,止步于分析,不能仅仅囿于积累的屏障,更重要的是迁移,应引导学生将感悟到的文本秘妙迁移转化为一种可以运用的语言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每位学生对文本内容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经过对语言的感悟后,这些也就自然内化成为了学生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悟到的语言及时进行模仿运用,从而使这种言语形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片段3】

师:同学们,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来的,在山林中谱写出了一首优美的小曲,随着这动人的雨声,山林改变了颜色……(师播放画面)这样的景色美吗?在你们的平常生活中,见到过下雨的情形吗?那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你能试着把看到的雨景写下来吗?

生:下雨了,它滴在小朋友的脸上,凉丝丝的;它落在花草树木上,一切显得更美丽了……

生:清晨的雨,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色。你听它的声音“叮咚,叮咚”多么悦耳动听啊!

在阅读教学中,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寓情于景”是散文的主要表达特点,阅读课文以后,学生对这种表现手法已经了然于胸。在学生对文本表达方法领悟的基础上,教师主要以“学生平时见到的下雨的情景为对象”作为言语实践的训练点,在具体的语言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想象表达。有了文本例子的依托以及阅读中的领悟,在表达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从而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比翼齐飞,以及表达情感、内容、形式的完美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从阅读走向表达”这一阅读教学宗旨,并且能够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知学习过程,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山雨山林言语
山雨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山雨印象
王哲勤作品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如果相爱
鹿野骋作品
守护老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