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2018-01-25
(天津市宝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猪(特别是仔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猪感染可引起死亡。
1 病原体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牛、羊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原虫性寄生虫病,又称为黄疸性贫血病、赤兽体病、红皮病等。猪附红细胞体呈环形、卵圆形、逗点状或杆状,大小为0.3~1.3μm×0.5~2.6μm,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围绕在红细胞上。
2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
3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2℃,呈稽留热;病初猪不愿走动,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喜趴卧挤堆,嗜睡;食欲减退,后期废绝,猪全身皮肤苍白、贫血,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4 病理变化
尸僵不全,全身皮肤黄染,且有大小不等的紫色出血点或出血斑,四肢末梢、耳尖、腹下、股内侧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全身脂肪显著黄染,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在腹部、胸、气管两侧皮下结缔组织呈胶冻样水肿,腹腔、胸腔有大量淡黄色积水,肺、气管水肿。肝肿大呈土黄色或棕黄色,质脆,并有出血点或坏死点,有的表面凹凸不平,有黄色条纹坏死区。胆囊肿大,内充满绿色黏稠胆汁。胸前、腹股沟、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呈淡灰褐色,颌下淋巴结灰白色。心脏苍白较软,心房有散在出血点,心包有淡红色液体。脾肿大,质软脆,表面有暗红色出血点,有的萎缩,灰白色,边缘不整齐,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肾盂黄色胶冻样,膀胱贫血有出血点。
5 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症状,排除与该病症状相似处的疾病,如猪肺疫、猪李氏杆菌病,猪弓形虫病、猪瘟、猪焦虫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从病猪的耳尖采血涂片检查和病理剖检进行确诊。
6 治疗
加强猪场卫生措施,驱除蜱、虱、蚤等吸血昆虫,隔离节肢动物与猪群接触。在治疗时以杀灭虫体为主,对重症者采取对症疗法。
(1)贝尼尔4mg/kg分点肌肉注射,对严重的病猪间隔48h重复注射1次,或0.9生理盐水10ml稀释,加入10%葡萄糖100~300ml,再加25维生素C2~4ml静注。
(2)黄色素3mg/kg静注。
(3)盐酸四环素25mg/kg口服。
(4)用阿卡普林2mg/kg·次,皮下注射。
7 预防措施
(1)猪用的针头和剪牙、断尾、打耳号、断脐、阉割等器械必须经严格煮沸消毒后,方可使用;一旦猪有外伤,立即涂擦“络合碘”消毒,尽量减少血液传播。
(2)尽力消灭吸血昆虫,减少传播概率。
(3)对全场种公、母猪进行采血,既进行血片镜检,又进行试管倒血试验,还进行皂素和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综合评定是否为感染带毒猪。如果为阳性,则为治疗对象,用药物杀灭体内的病原,杜绝垂直传播。
(4)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开展灭蚊、灭螨工作,做到通风,防寒、防暑、安静。特别要防止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和从外地购进的贩运仔猪应激综合征。提高仔猪的抗病力,可明显减少已感染本病猪的发病率。
(5)药物预防。怀孕母猪从产前2周开始每1t饲料内添加金霉素440g,喂至产仔改为每1t料内添加220g,连喂4周。断奶猪饲料内按每1t料添加阿散酸90g,喂至仔猪体重达30kg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