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治

2018-01-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舍传染性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如皋 226500)

通常情况下,传染性胃肠炎会导致生猪出现较为短暂的呕吐,其呕吐物主要为水样黄色物体。特别是两周龄左右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同时伴有乳凝块腹泻、脱水以及恶臭较为明显等现象。母猪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呕吐、厌食以及无乳等现象。对于养殖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其综合防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1 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原因

根据生猪养殖特征与临床经验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与管理、环境、气候以及通风等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一,环境因素:生猪饲养密度较大,猪舍湿度较高等可导致传染性胃肠炎的全面暴发;其二,管理因素:猪舍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猪舍内的粪便与污染物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清理,仔猪放养,在出现传染性胃肠炎时会造成大范围传染;其三,转群因素:经纪人及养猪场在仔猪调入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将病原体引入,致使传染性胃肠炎快速暴发;其四,季节因素:冬季以及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时,也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生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

传染性胃肠炎主要临床症状:通常可见腹泻、呕吐、消瘦以及脱水等。其潜伏期与感染生猪的年龄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仔猪为12~24h,大猪为2~4d。

仔猪在感染该病时先出现呕吐现象,接着出现水样腹泻,有呈喷射状,粪便主要呈现为灰色或黄绿色,并含有白色乳凝块,通常伴有刺鼻的腥臭味;发病初期会出现体温上升现象,但在腹泻病程中体温则明显降低;同时病猪还会出现脱水现象,消瘦较为明显,口渴现象较为严重,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在感染2d左右时出现死亡;在仔猪10日龄时死亡率相对较高,急性病例未显任何症状即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也逐渐降低,但病愈仔猪生长较为缓慢。

肥猪、架子猪以及种猪患病症状相对较轻,通常会出现1d左右的食欲下降、腹泻以及体重降低等症状,其中还会伴随呕吐现象,母猪泌乳也明显受到影响,但经过3d左右逐步转好,死亡率相对较低。

3 传染性胃肠炎病理特征

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变部位在小肠和胃。其中仔猪胃出现乳凝块,胃黏膜存在充血现象;小肠从具有较多的灰白色与黄绿色黏液,并伴有未消化乳块与泡沫,小肠壁较薄以及缺乏弹性,致使肠管出现扩张显现;肠系黏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大明显。在显微镜下可见:空肠绒毛出现缩短现象。在进行组织学检测期间,黏膜上皮组织出现变性与脱落等现象,肾常出现变性,同时还存在白色尿酸盐沉淀。

4 传染性胃肠炎诊断

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症状等可对传染性胃肠炎进行初步的诊断。利用血清学方法以及使用免疫荧光抗体实验可较为精准的进行诊断。传染性胃肠炎发生与冬季寒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染速度相对较快。生猪先出现呕吐,接着出现水样腹泻,其中10日龄内仔猪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成年猪通常可快速康复。在特殊条件下,还可对空肠绒毛进行检测。若绒毛出现大面积萎缩则可断定为传染性胃肠炎。相关工作人员可对病猪空肠进行获取并制成相应的冰冻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处理,再利用荧光纤维性进行检测,可发现胞浆呈现为莹绿色。

5 传染性胃肠炎预防

5.1 药物保健净化

为了有效对生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预防,降低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比,需要结合实际需求科学选用抗生素合理运用,实现对传染性胃肠炎的控制。可利用500g葡萄糖、200g抗毒免疫肽与1kg抗生素药品进行混合搅拌喂食,在喂食4d后需要每间隔14d对猪群再次服用,其中还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地达到净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在饲料与饮用水中对鞣酸以及鞣酸蛋白等药物进行合理使用。与此同时也可在生猪饮水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扶正解毒散,预防每1kg拌料1t,连续2d至3d。

5.2 科学引进生猪

不可从患病猪场进行引种,对引种进行科学控制与检测,对于引进生猪需要进行消毒与隔离,逐步引导建立自繁自养模式,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猪养殖消毒与卫生清洁工作质量,每7d对猪舍进行两次消毒处理。当临产猪进入分娩猪舍时,需要利用温水进行清扫与消毒,其中清扫消毒时间应为中午或温度最为适宜期间。并制定较为科学的消毒制度,各种车辆在进出时都要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

5.3 合理免疫接种

为了促进预防效率的全面提升,对健康生猪进行免疫期间,可结合实际需求选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在对存在疫源猪场应选用活疫苗接种预防。想要提高仔猪具有较为良好的免疫抗体,着力提高仔猪的保育率,确保猪群的健康成长,建议全场在冬季或秋季对适用猪群选用(TGE/PED/PRV)三联活疫苗进行科学预防接种,是养殖效益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5.4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需要确保猪舍空气较为清新,冬暖夏凉,并对饲养密度进行科学控制,使用优质饲料与清洁的饮用水,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让出生仔猪第一时间吃足初乳;在母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并厌食无乳时,可利用代乳品对仔猪进行喂食,同时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进行空腹注射,其中适量添加相应的链霉素,防止细菌继发性感染,有效对死亡率进行控制;为了促进生猪对于传染性胃肠炎抵抗能力的提升,还可在生猪各阶段的饲养过程中选用免疫增强剂配合使用,并对电解质溶液进行补充,使生猪体内酸碱度具有较强的平衡性,防止由于脱水而导致酸中毒死亡,进一步对死亡率进行把控;自繁自养场还需要对产房进行科学的保温降湿处理,确保其清洁干燥。

6 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措施

在对患病仔猪进行对症治疗期间,需要确保猪舍环境为28℃左右,同时较为干燥没有贼风,饮用水供给应较为清洁,并投入适量的电解质,降低仔猪饥饿感。防止脱水以及酸中毒的发生,促进仔猪快速康复。

同时,还可利用西药进行治疗。其一,使用250ml的葡萄糖盐水,0.5g氨苄西林、5mg地塞米松、500mg维生素C、650mg维生素B、100单位的辅酶A以及0.1g樟脑磺酸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还可结合实际需求肌肉注射0.25g氟苯尼考,每日一次;其二,使用20g葡萄糖粉、3.5g氯化钾、1.5氯化钠、2g碳酸氢钠以及40℃温水等灌服与喂食,每天喂食4次,其中每1kg需喂食25ml。仔猪需要用20ml至40ml葡萄糖以及5ml至10ml维生素C进行空腹注射,2次/d,并持续3d,能促进仔猪体质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中药对于传染性胃肠炎也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根据实际需求参考使用5g高粱姜与生姜、4g桂皮与小茴香、4g茯苓与仓木等进行捣碎,并结合饮水26g/kg进行热饮,每天服用两次,断奶前后仔猪也可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治疗;架子猪特别是母猪使用黑川拌料饲喂,每次25g,一日两次,连用2d,治疗效果预期良好。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生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控制期间,需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提高猪舍消毒与卫生质量,对生猪饲养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制定完善的防寒保暖方案;落实自繁自养,防止引进病猪;同时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对病猪进行综合防治,促进生猪健康生长,为养猪事业和畜牧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申建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7):131.

[2]周兆炜.生猪养殖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和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2):59-60.

[3]张天习.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调查及其综合防治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2006,(11):28-29.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舍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