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要鲜明,逻辑要严谨
2018-01-25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曹华钦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曹 萌 曹华钦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学生在国庆期间完成了一项以大数据研究苏轼的课题报告,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还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此事一时爆红网络,引发热议。
有人说:“同样是小学生,一些人在认真追星,一些人通过优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早早就睁开了眼睛看世界。”
也有人感叹:“这就是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结果,非一线二线城市的家长看到这个新闻都惊呆了,感觉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了一个光年。”
还有人表示质疑:“这里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项研究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用科研能力评估小学阶段的孩子,只怕对其心灵成长也是弊远大于利。”
你是怎么看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一、审题
这是一道较纯粹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闻材料,即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学生完成课题报告的时事;二是不同的人对这则新闻材料的不同认识。而除此之外,就是题目的要求——你是怎么看的?
这一问内藏玄机。作为考生,不仅要从原始的新闻材料出发,去思考认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得根据不同的人所表达的不同认识,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因为不同人的看法,是对这则新闻材料的补充说明,为考生理解这则新闻材料提供了不同的切入角度,故审题时不能忽略这些人的认知。
二、立意
1.从学生的角度
综合新闻材料及人们的认知,我们得知:这类课题研究式的实践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能让小孩儿“睁开了眼睛看世界”。因而,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我们可以这样立意:研究的是课题,实践的是兴趣;让学习之花在实践中绽放;格物,方可致知;在研究性学习中,打开视角;等等。
2.从学校的角度
(1)赞成。清华附小实施的“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的教学机制,之所以一时爆红网络,那是因为它的创新。清华附小敢立于时代的潮头,彰显的是办学的自信,引领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的是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落实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环节。因而,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可以如此立意:创新机制育英才;引领探究式教学的潮流;培养小孩儿在实践中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兴趣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等等。
(2)反对。实施这样的课题教学机制,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小学生的认知力吗?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这种教学方式,究竟是丰富了教学方法,还是辛苦了家长?是真创新,还是摆噱头?用这种科研能力评估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否合适?所以,根据这个切入点,可以这样立意:别让课题式学习成为学生新的负担;课题不应成为评估小孩儿能力的重要尺度;课题研究式学习,不能绑架家长;等等。
3.从社会的角度
“非一线二线城市的家长看到这个新闻都惊呆了,感觉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了一个光年”,的确如此。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如果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儿,那孩子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个孩子都坐在考场,面对同样的试题,一个解题如探囊取物,一个却视之为天书。教育的不均衡,已不容忽视。从该切入点出发,可以这样立意:创新教育理念,不只是大城市的事;让孩子共享教育的成果;让教育创新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等等。
当然,写作时我们还可综合几个角度来立意。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切入,作文都不能脱离所给的材料内容,否则就有可能离题。